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者或多或少都有些领导的功能.而要想成为领导,起码要会授人以渔. "授人以渔"是领导者的第一种境界. 给员工再多的钱,总有一天他们会花完的,所以领导者必须教会他们怎么赚钱.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授权立法的社会效益,就必须加强对授权行为的规制,明确权力秩序,确立授权禁区。另外, 授权还必须具有明确性, 对立法者必须具有他律和外部制约措施。  相似文献   

3.
授权是港澳基本法规定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关系的一个重要法律概念。授权广泛存在于法律观念和法律体系中:只要将自己的权力委托给其他机构行使,都是授权,如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理论、单一制下中央对地方的授权、宗主国对殖民地总督的授权、授权立法、行政授权与其他有关某种具体权力的授权,等等。授权的核心是权力行使的转移,而非权力本身的转移,我国对特别行政区的授权是指中央对港澳地区管治权行使的转移。高度自治必须以基本法的规定为限,中央有权对高度自治进行监督。港澳基本法存在着两种授权形式,一种是通过基本法进行授权,一种是由基本法以外的形式进行授权。  相似文献   

4.
胡高崇 《法庭内外》2013,(10):41-42
"侮辱式管理"频发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崇尚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有许多内容和要求,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充分尊重员工,只有这样方能赢得员工的认同感与忠诚度。让员工体面劳动是建设和谐企业的第一要义。但如今一些企业却与此背道而驰,不惜动歪脑筋,想另类点子,不仅不对员工采取人性化关爱,反而采取粗暴的管理方式,对员工进行花样众多的"侮辱式管理"行为:有的用人单位给每季度业绩考核排名倒数第一的部门分别颁发写着"王八奖""乌龟奖""蜗牛奖"字样的锦旗,部门经理则被要求在上班期间穿上印有"王八"等字样的马甲;有的用人单位对迟到员工进行体罚,让他们在人流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民营企业的不足:公司治理结构不清晰、不合理;管理人员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善于授权分权;……这些都是很多民营企业的现状,但他们却是中国企业管理必须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大批的职业经  相似文献   

6.
立法授权应遵循必要性原则和明确性原则。必要性原则要求立法机关在立法授权时必须充分考虑授权立法的存在条件是否具备 ,采取授权立法是否符合社会需要 ,能否降低所规范社会事务的重要程度 ,能否影响有关法律制度的协调一致性。明确性原则要求立法授权时 ,必须明确指明授权目的、理由、内容、范围、时限、审批备案制度等 ,应遵循一事一授的原则 ,避免成批授权或者一揽子授权 ,并应合理正当地使用不确定法律概念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不断深入,领导和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高明的领导者都是科学地指挥,协调地调度,尽一切可能帮助下属在各自能力限度内获得最大结果,指导下属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目标。这样,就必须给下属独立工作的机会,必须授权。只有通过授权,才能使领导一身变众身,一脑变多脑,使领导的能力和智慧放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讨论我国目前重复授权的审查标准,指出我国目前重复授权的审查标准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后续阶段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通过结合国外的一些关于重复授权的审查标准以及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对于重复授权的审查标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略论对法条授权立法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完善我国授权立法体制,解决我国授权立法实践中的问题,应有长期方案也应该有短期方案。从长远看,应该制定授权程序法,以使我国授权立法制度系统化、规范化。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实践经验,根据立法的轻重缓急,制定授权法条件尚未成熟。从眼前看,最重要的是要在授权立法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逐步建立各种微观的、具体的授权立法制度,为实现长期目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授权立法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授权立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依据实际需要,将特定事项的立法权授权给其他国家机关组织行使,并由被授权者制定相关法律规范的活动。授权立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立法形式,已为现代国家广泛采用。①我国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三次授权国务院进行授权立法。第一次是198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对职工退休退职办法进行修改和补充;第二次是1984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改革工商税制和发布试行有关税收条例(草案);第三次是1985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治与行政立法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法治可以分为广义的法治和狭义的法治。狭义法治的要素是 :立法必须遵循程序性规则 ;法律体系具有透明度 ;法律必须具有前瞻性 ,相对清楚、统一和稳定 ;执行法律公正 ;法必须为民众合理接受。广义的法治则融入了政治道德的因素 ,它可分为自由民主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集体主义法治等几种类型。中国的法治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类型 ,并朝着狭义法治标准的方向前进。中国要实现法治有许多工作要做 ,其中改革行政立法就是重要方面之一 ,它包括限制对行政立法的授权 ;约束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与规章的权力 ;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 ;设立违宪或专门审查机构解决立法的不统一问题 ;扩大司法审查的范围等等。  相似文献   

12.
员工忠诚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好坏的重要指标。影响员工忠诚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薪酬水平、企业领导人及其管理水平、招聘制度、猎头公司的挖"墙脚"活动等。要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必须把好"招聘关",为员工提供经济保障和分享工作成果,提供事业发展的机会,实施人本管理。  相似文献   

13.
小王是一名普通员工,业绩普通,并无特长;小陈是一名模范员工,业绩出色,颇有专长。两位员工入职的时间都不短了,今天,他们要和老板谈一谈加薪问题。都是谈,但小王的谈是说服,说服对方给予自己资源,因为他并无砥码和对方讨价还价;而小陈的谈是谈判,即与对方交换资源,因为自己与公司相互需要、相互珍惜。  相似文献   

14.
行政立法应当以保障和不侵犯人权来证成自己道义上的正当性。为了保障人权,必须对行政立法的权限和目标进行控制。行政立法不得限制基本人权,对非基本人权的限制也要程度适当。行政立法限制公民的权利、增加公民的义务必须有法律的授权。行政立法必须制约行政权力、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在行政许可的设定上必须贯彻法律保留原则,劳动教养制度应当废除。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某一事物,就必须要明确比较什么。运用我们的研究,必须确定需要比较的程度,也就是说作为比较对象必须给法律文化下个定义。不仅律师可以给法律文化下定义,而且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学者都给出了定义。这些学者定义的范畴着重于法律文化的各个方面,但是他们研究的共同观点是:如果在现代科学中对某一客观现象的存在没有争议,就把这个客观现象称之为"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6.
行政授权新论 --走出理论与现实困境的一种认知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宝建 《法学》2006,(4):51-61
行政授权是《行政诉讼法》颁布后我国行政法学界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但直到今天法学界对其理解并不统一。现有观点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也无法指导实践,相反已经严重影响了立法、执法和司法。《行政程序法》起草过程中,人们仍然在继续着一场没有结果的争论。我们认为,行政授权的本质是行政职权的再分配。行政机关授出自身职权的前提是行政职权来源机关的同意和许可,具体表现形式是法律规范的规定。但不能认为行政机关在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情况下,就可以授出职权,行政授权能否成立取决于授权法律规范必须合法。一个合法的授权法律规范必须具备三项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定义行政授权和界定其内涵。  相似文献   

17.
程啸 《政法论坛》2023,(6):77-89
建立个人数据的授权机制,即主要通过个人授权,特殊情形下采取法定授权,使数据处理者取得针对个人数据的财产性权利。个人授权与个人同意在性质、法律效果以及对个人数据进行处理的范围与稳定性、可转让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个人数据授权是指作为数据主体的个人依其意思表示将对其个人数据进行收集、加工、使用等处理活动的财产性权利授予数据处理者的单方法律行为。个人授权与个人数据许可使用合同存在密切联系。个人可以直接授权给数据处理者,也可以通过托管人来授权给数据处理者。基于个人授权,数据处理者取得了针对数据而非数据资源的财产性权利。涉及到国家安全的特殊个人数据属于核心数据,应依法定程序由法定主体对有关单位进行授权。法定授权并非个人数据处理中法定许可。法定授权的实质是国家依法强制取得个人或企业等民事主体针对个人数据所享有的某些权利,然后将这些权利以法定程序授予给特定组织。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社会》2006,(4):60-60
将军故里志丹县,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六十多年前,人民英雄刘志丹高举革命大旗,拯救穷苦百姓;如今,这里活跃着一支惊天地、泣鬼神的石油队伍。他们传承老一代石油人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的开拓精神,战天斗地,勇往直前,向荒山要石油,向高原要效益,这就是延长油矿管理局永亍钻采公司的石油员工。  相似文献   

19.
王剑 《中国律师》2006,(2):83-84
雇主和员工的关系是保密和诚信义务的体现。这就要求员工在为雇主工作的时候必须履行其保密和诚信义务。根据法律的规定和法院的判例,任何员工不能使用在雇佣过程中得到的信息损害其雇主的利益,即使是在他/她离职或者辞职以后,虽然对于雇主而言完全的禁止其员工在离职之后与其在相同领域竞争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但是根据法律规定,雇主有权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护他们的合法商业权益。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雇主的这种权利的保护。一、员工的默示保密义务员工的默示保密义务虽然没有明确的禁止员工在离职之后同原雇主的竞争,但是在1895年…  相似文献   

20.
刑讯逼供在我国已成为顽症。作者认为,欲根治,就必须了解和借鉴国外经验。本文仅就国外经验中的对侦查权进行司法授权控制;赋予被讯问人以沉默权;对非法证据采取排除规则;健全司法救济制度这四种经验及借鉴问题,进行浅谈。 一、对侦查权进行司法授权控制 刑事侦查权,主要是指侦查机关及其人员,对犯罪嫌疑人采取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并进行讯问的权力。侦查权权力重大,必须对其予以制约,才能有效防止其权力滥用(如进行刑讯逼供)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