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 "know-how"又称专有技术或技术诀窍,是指未公开过的,未取得工业产权法律保护的,以图纸、技术资料、技术规范等形式提供的制造某种产品或应用某项工艺以及产品设计、工艺流程、配方、质量控制和管理方面的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对技术诀窍的合同保护目前,我国已颁布和实施了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但专利法不能调整专利权以外的技术知识领域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因此,技术诀窍在我国仍处于主要以合同形式予以保护的状态。西方国家主要在两种情况下以合同形式保护技术诀窍,即针对企业雇员的合同保护和针对与企业进行各种技术诀窍交易的交易方的合同保护。虽然两种情况有各自的特征,但在以合同保护技术诀窍的基本法律问题上还是有共性的。它主要涉及两方面法律问题,一是技术诀窍可否作为有效合同的标的;技术诀窍作为有效合同标的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专利法》的公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工业产权工作上的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商标也是工业产权,而且在《专利法》公布之前已经有了《商标法》。但是仅仅对商标实施法律保护,远不能概括工业产权的全部含义。事实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我国人们的认识中,并没有工业产权的概念,更谈不到对工业产权的法律保护,以及对它的实质和其他有关问题的系统、深入研究。我国《专利法》的公布与实施,至少从立法上确立了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技术上的发明创造是一种能为个人或集体(单位)所占有或持有的产权,它的不可侵犯性受法律的保护,它是有价的,因此它的转让和转移是有偿的。发明人,无论是个人或集体(单位),所作出  相似文献   

4.
论技术秘密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技术秘密的概念1.技术秘密与商业秘密在英文中,可以与技术秘密大体相对应的词是lndustriasecret,know-how或Industrialknow—how。技术秘密的概念是与商业秘密的概念紧密相连的,技术秘密与经营秘密一起,通常是被当作含义更广的未披露过的信息(undisclosedinformation)[1]商业秘密(trad,secret)或秘密信息(confidentialinformation)而进行保护的。技术秘密被认为是具有技术、科学或机械方面的本质的商业秘密。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法院通常并不特别地区分技术秘密与经营秘密、技术秘密与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的单…  相似文献   

5.
(一)“Know-How的译名“Know-How一词直译为“知道怎样,或知道如何做”,通常被意译为“技术诀窍”、“技术秘密”和“专有技术”。哪一个译名最好呢?目前是见仁见智,未有一个较一致公认的佳名。对此,笔者也来书上几笔,谈谈一孔之见。我以为“技术秘密”的译名较佳。技术诀窍虽与技术秘密近义,但从字面上看不易突出“秘密性”,从词义上解可能囊括了非秘密性的诀窍。诀窍,字典的解释是“高明的方法:秘诀、妙诀”。诀窍未公开时称之为秘  相似文献   

6.
善意相对人保护是法人与非法人组织制度的结构性问题.《民法总则》对此在三方面作出了规范.代表权限制情形下的相对人保护规定(第61条)克服了《民法通则》《合同法》的局限性,规范结构更为清晰.登记情形下的相对人保护规定(第65条)属于新增规定,对其应作广义理解,其不仅适用于应登记事项而未登记或未作变更登记,而且适用于登记不实或错误.决议撤销情形下的相对人保护规定(第85条)亦为创新立法,其与第61条规定源于同一法理.三种情形下的相对人保护,皆旨在保护相对人对法人、非法人组织制度及代表人制度的抽象信赖(系统信赖).这些规定中“善意”概念在法律适用上应理解为推定的善意,在举证责任分配上,由法人或非法人组织证明相对人存在恶意.  相似文献   

7.
《法学》1989,(10)
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科技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市场日见繁荣。技术作为一种商品,已被社会所公认。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海外商人对于他们专有技术如何能在我国得到保护尤为关注,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对专有技术的法制保护体系,才能创造一个吸引外资、外技的良好投资环境。一专有技术,本是相对于“公知、公用”的通用技术而言,应该包括专利技术与非专利技术(或称技术秘密、技术诀窍。下同)两部分。一九八三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相似文献   

8.
一、建议“生物”与“技术”分别立法保护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一些困扰,许多是由于将生命物质硬用《专利法》保护所带来的。以一惯用于保护“非生物”发明创造知识产权的《专利法》去保护“生物”势必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和保护上的“技术”问题(后面将进行探讨)。而生物技术发展中产生的一些新  相似文献   

9.
论信息时代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0年,美国私法学者布兰戴斯和沃伦在《哈佛法学评论》(《Harvard Law Review》)上发表了《论隐私权》一文,首次提出了隐私权(theright to privacy)的概念。此后近百年的时间里,隐私权作为公民人格权利的重要内容逐渐得到法律上的确认和保护,并呈现出国际统一化的趋势。然而,近几年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强化对网络空间个人数据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立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在商业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中,自然人被人脸识别设备采集的信息应当是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交叉概念,即“私密信息”。考虑到相关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局限以及个人信息事后保护的欠缺,探究隐私权与个人信息的双重保护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双重保护要求事前、事中阶段适用《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弥补《民法典》效力不足的缺陷。即当侵权事实发生时,适用《民法典》隐私权相关规定;当隐私权没有受到《民法典》保护或无法有效救济受害人时,适用《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力求全面维护自然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专利,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授予发明人在一定有效期内对其发明创造有独占制造、使用与销售的权利。技术诀窍,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定义,但一般都说,技术诀窍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可利用的、为有限范围专家知道的、未在任何地方公开过完整形式和不受工业产权保护的技术知识、情报、数据、方法,或能用于实际,尤其能用于工业的技巧、经验、技艺。当一项发明创造完成后,如何进行保护的问题总  相似文献   

12.
高晓 《知识产权》1996,6(1):30-32
一、专利侵权中等同使用的概念及其法律依据 专利侵权中的等同使用是指以等价代换的方式使用他人专利技术,从而构成对他人专利权的侵犯。所谓等价代换,意即以实质上相同的方式或手段(等效手段)代换属于专利保护的部分或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产生实质上相同的效果。 我国《专利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这一规定,源于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等同学说。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决定,对权利要求解释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学说和不同的立  相似文献   

13.
所谓许可证贸易(Licensing),严格地说,只是指专利的许可(Licens-ing of patent)。然而,在国际技术转让中,专利的许可常常同“专有技术”(know-how)的提供结合在一起,同时出现于同一个合同,于是许可证贸易的含义实际上被延伸到“专有技术”的提供。虽然,专利的许可同“专有技术”的提供,两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专利的许可是权利(right)的转移;“专有技术”的提供则是知识(knowledge)的传授。许可证贸易在我国的历史已有  相似文献   

14.
出口合同中的工业产权责任问题,是指第三方依据工业产权对合同标的物主张权利时,买卖双方应如何划分责任。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按标的物把出口合同分为四类:产品出口合同、成套设备出口合同、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know-how)许可合同(其他形式如劳务出口合同等,因与本题无关不予论及)。由于我方作为卖方出口的产品、成套设备(以下统称货物或作为许可方转让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以下统称技术)有可能涉及第三方的工业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专用权等)。如果买方或受让方因使用合同项下的货物或技术或者按照合同出口产品,侵犯第三方的工业产权,第三方对买方或受让方提起侵权之诉,那么我方是否应承担责任,这就是出口合同中我方的工业产权担保责任问题。在  相似文献   

15.
英国财产法的基本原则与概念的辨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英国,财产法只调整和保护私有财产。公有财产是由公法加以调整和保护的。这种公法与私法的严格分工保证了财产法的“纯”私法性和整个法律部门的原则与逻辑的协调一致性。英国的“财产”概念完全是为了保护私人财产而设计的,由此而决定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形成了财产法的技术特征。可以说英国财产法在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之后,在基本原则、概念、渊源、技术等几个方面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和谐严密的统一整体。我国《物权法(草案)》与英国财产法不仅存在概念和范围上的区别,也存在着文化价值观的深刻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解放军74511厂问:最高人民法院1995年4月2日法发[1995]6号《关于审理科技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引条所规定的非专利技术成果应具备的第1项条件是“包含技术知识、经验和信息的技术方案或技术诀窍”。这里所指的“技术诀窍”如何认定?是否要经过哪级权威部门  相似文献   

17.
论无过失责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一、无过失责任的概念 在英美法中,“无过失责任”称为“liability without fault”或“no-fault liability”,据考证,这个概念是美国学者巴兰庭(Ballantine)于1916年在《哈佛法律评论》上发表的一篇关于交通事故责任的文章中提出的。在此之前,英事法中曾有绝对责任(absolute  相似文献   

18.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归侨侨眷权益的法律,也是我国第一部保护公民权益的特别法。一、归侨、华侨、侨眷的概念和侨眷的范围根据《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党的政策和宪法规定,各部门法应当平等保护不同性质企业的合法权益。但《刑法》在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方面未充分贯彻党的政策和宪法中的平等精神。《刑法修正案(十二)》对《刑法》第165条、第166条和第169条的规定做了修正,将民营企业的人员纳入相应罪名的犯罪主体,并且法定刑的配置上不再因企业性质的差异而有不同。这是刑法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和宪法中平等保护精神的重大进步。但刑法总则关于刑法任务和犯罪概念的规定中仍有不平等因素,刑法分则有数个罪名因企业性质差异而出现构罪条件和法定刑配置上的不同。应当全面审视《刑法》的规定,删除因企业性质不同而出现的不平等规定,实现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权益保护的平等。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版权技术体系保护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版权技术体系是现代传播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权利人为维护自己基于作品而产生的版权和相关权利的技术辅助手段。通过法律手段保护版权的技术体系,反映了现代社会利用技术手段保护版权与利用技术手段侵犯版权的较量。美国《数字化时代版权法》【1】和《欧盟版权指令》【2】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保护版权技术体系的法律制度。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以下简称《WIPO版权条约》)、【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4】(以下简称《WIPO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及我国新修改的2001年《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