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国行政诉讼期间制度在公正性、协调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上存有缺陷,不利于人们的理解和执行。为更好地指导我国行政诉讼实践,应重构我国行政诉讼期间制度,设立一个统一的期间标准,修改部分行政诉讼期间,并增设部分行政诉讼期间,以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法在我国实施有二十多年,但行政诉讼法的实施状况却不容乐观,加强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有利于促进行政诉讼活动合法、公正地开展,也有利于我国法治的进步。但我国行政诉讼法律监督中存在着一些难点,使得我国行政诉讼监督进展缓慢。我们应该完善立法,加快办案效率,运用多种监督手段,加强自身监督能力,针对热点问题,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和交流,做好行政诉讼法律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 所谓行政诉讼的基础,是指它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基本条件,或者说是行政诉讼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气候和土壤。行政诉讼的基础,一般包括思想理论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法制基础四个方面。研究我国行政诉讼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助于正确认识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本质和特点,深刻理解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精神和内容,进一步完善我国年轻的行政诉讼制度,使之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所确立的受案范围过于狭小,已成为制约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瓶颈.为了使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更好地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当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具体路径包括: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应从"合法"扩展至"合理";行政诉讼应扩展至对抽象行政行为的救济;同时,内部行政行为引发的争议也应纳入司法救济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传统的行政法学观点和现实的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我国行政诉讼实践一直拒绝调解制度的适用。然而,这并不有利于现实社会纠纷的解决和相对人权益的保护。在有限的范围内构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不仅有利于行政纠纷的解决,也符合我国的司法实践的现状。本文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6.
《法学》1991,(1)
行政诉讼法的实施对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律师作为法律服务工作者当然要积极参加行政诉讼活动,及时正确有效地做好行政诉讼的代理工作。律师代理当事人参加行政诉讼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当事人更好地运用行政诉讼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一般当事人都难以很好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普遍表现在,有的当事人不敢提起行政诉讼;而有的不会提起行政诉讼;有的行政机关也不善于应诉。本文仅就律师代理的若干具体工作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论完善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制度是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 ,也是行政诉讼理论和行政诉讼实践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从行政诉讼法施行近 1 0年来的实践来看 ,行政诉讼法所确立的举证责任制度有其积极的意义 ,它既有利于保障原告的合法权益 ,又有利于促使行政机关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心 ,从而更主动、全面地实现司法对行政的监督 ,也即有利于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但是 ,从司法实践来看 ,这一制度在实施中尚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为此 ,本文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一、加强对原告人举证的指导和引导 ,实行合理分担原告的举证责任在我国 ,…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上诉程序中的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是指在只有行政诉讼原告上诉或者仅为行政诉讼原告利益而上诉的情况下,上诉审的判决原则上不得将行政诉讼原告置于比一审判决更加不利的境地。适用该原则有利于更好的实现上诉制度的救济功能。  相似文献   

9.
潘爱国 《行政与法》2014,(10):91-96
行政合同兼有行政性与合意性的特征,其拓展了行政管理手段,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行政目的及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具有控制行政权力、减少和避免行政纠纷的功能.因此,行政合同既要适用行政法,又要适用民法.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国家对行政合同适用不同的救济方式.在我国,行政诉讼救济途径是行政合同救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制度的确立,在解决我国行政纠纷、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中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司法体制尚不健全、官官相护的官本位思想严重、法院的权威性不高、法律法规等不完善造成了在行政诉讼的过程中执行难、执行乱的现象愈发凸显,长此以往,民众的自身权益得不到落实和保障,不满情绪愈积愈浓,为社会的不稳定埋下隐患。本文试图以行政诉讼执行难为切入点,分析我国行政诉讼执行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革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为更好地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献上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诉讼时效制度既不是限制权利人行使权利,也不是鼓励义务人不履行义务,而是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促使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我国的行政诉讼法中对于诉讼时效中断的制度几乎是空白,本文从价值层面反思行政诉讼无中断制度的理由,这对于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进一步完善有重大意义,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行政诉讼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都规定了简易程序,行政诉讼中引进简易程序,并设置多元模式,能够保障当事人平等利用司法资源,减少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更好的适应现时情况下对行政诉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向忠诚 《时代法学》2004,2(5):24-30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第三人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缺乏可操作性。近年来 ,诉讼理论界对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但许多较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因此 ,从行政诉讼的特有性质出发 ,正确理解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和目的 ,准确地认定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资格要件、种类和法律地位 ,对于我国行政诉讼的理论研究和行政诉讼实务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行政诉讼法只规定了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单一审查形态,不能满足行政诉讼实践的需要。应该逐步建立由合法性审查、合理性审查和合目的性审查组成的全方位行政诉讼审查体系,才能更好地因应实践的需要。文章从探讨单一合法性审查的局限性及解决方法入手,逐步导出合目的性审查,并对其含义和审查方法等进行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司法变更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忠诚 《行政与法》2005,(2):87-89,93
行政诉讼司法变更权,是法院行政审判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司法变更权,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司法变更权是有限的,只适用于行政处罚案件。为了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更好地实现行政诉讼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目的,应当适当扩展司法变更权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现行行政诉讼法建立了以具体行政行为为中心的行政诉讼制度体系,如何理解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法律适用意义。在先后两个系统的司法解释中,最高人民法院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解释策略,对具体行政行为先给出了明确界定,后又基于各种考虑而放弃。司法解释先后态度的不同,对我国的行政行为法理论和行政诉讼制度的理解与完善构成了一定影响。当前,我国行政诉讼法进入修改阶段,通过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教训,重新认识和评估具体行政行为定义的价值,可以为发展我国的行政行为法理论、重新认识行政诉讼制度并更好地做好立法修订工作提供另外一种参照视角。  相似文献   

17.
行政事实行为在我国被排除出行政诉讼领域的做法明显不符合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实践,这种做法的不当性主要表现为学理上的矛盾,背离国际发展趋势和难以保障人权等方面。我们应考虑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领域以更好实现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和对行政权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制度是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诉讼理论和行政诉讼实践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从行政诉讼法施行多年来的实践来看,行政诉讼法所确立的举证责任制度有其积极的意义,它既有利于保障原告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促使行政机关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心,从而更主动、全面地实现司法时行政的监督,也即有利于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但是,从司法实践来看,这一制度在实施中尚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为此,本文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关于行政诉讼中被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被告是行政诉讼的必要条件,只有对其正确地加以认定,才能更好地实现行政诉讼的目的。司法实践中,不但认定被告的标准不清,而且可能发生无被告的情形.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行政诉讼功能的发挥。为了解决行政诉讼中被告确定难的问题,应在理论和立法中实现行政主体与行政诉讼主体的分离,使行政主体成为行政责任的最终归属者。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行政诉讼统一法治的功能,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地方权力机关立法行为及其它侵害原告合法权益的行为都应纳入行政诉讼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法院在行政诉讼个案中对法律的解释是法律解释的常态,具有广阔的空间。实践表明,这种法律解释的逻辑、解释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16年来的解释,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条款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可操作化,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得到扩大,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诉权得到更好的保障。法院在个案中的法律解释是在当事人的深入、专业、有效参与下进行的,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这种法律解释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和立法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