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含光(1884-1975),女,辽宁铁岭人,十月革命时期苏俄红军中国团(红鹰团)团长任辅臣的夫人,她追随丈夫在俄国参加了革命,担任过红鹰团后勤办事处主任职务。任辅臣牺牲后,她及其孩子们荣幸地被列宁接见过。1921年回国后,她安于平淡,居功不骄。  相似文献   

2.
在保卫十月革命成果、捍卫苏维埃政权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曾有一支英勇无比的中国劲旅——红鹰团.这个团的团长就是辽北第一个布尔什维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任辅臣烈士.1 任辅臣,字佐卿,1884年农历四月初四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县镇西堡乡河夹心村.任家祖籍山东泰安,清初闯关东来到东北,先落户在新民,后定居铁岭县银州城内.任家在铁岭虽非望族,但也不同于普通人家.任辅臣的曾祖父任杰,幼年就读于著名的学府银冈书院,中年中举人,娶妻吴氏,亦出身  相似文献   

3.
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任辅臣作为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夫人张含光和他战斗在一起。任辅臣牺牲后,张含光回到祖国,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供养父母抚育子女做出了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曾总结概括:"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当我们庆祝建党百年华诞,回首十月革命的历史时,有一个中国人的名字不能忘记,他就是任辅臣.任辅臣率领的中国红鹰团为捍卫十月革命的红色政权而战斗,是苏维埃红军中最大的国际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任辅臣作为一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率领中国红鹰团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而战斗,并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赖晨 《红岩春秋》2011,(6):52-55
从泥塑匠人的女儿到苏俄红军战士,从尽责的妻子到并肩的战友,从丈夫牺牲后的冷静到独自承担家庭重任的隐忍,她跟随丈夫一路走来,以一颗平常心书写了自己并不平常的传奇人生,她就是十月革命中国红鹰团团长任辅臣的夫人——张含光。  相似文献   

7.
黄卫东 《党史纵横》2013,(1):53+49-53,49
位于辽北重镇铁岭的银冈书院是与河南嵩阳,湖南岳麓、石鼓和江西白鹿洞相齐名的中国清代五大书院之一,也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铁岭银冈书院是中国近代传授进步思想和启蒙教育、培育人才的摇篮。从这里曾相继走出了一代伟人周恩来,前苏联红军"中国团"团长任辅臣,寻求救国血洒雨花台的石璞,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驱刘国安,受过列宁接见的任栋梁等革命者。  相似文献   

8.
黄卫东 《党史纵横》2013,(10):60-61
任辅臣,辽宁铁岭人。苏联十月革命后,曾在苏联红军的“中国团”任团长。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4月22日,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列宁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在缔造和领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岁月里,列宁曾与近百位中国人亲身交往。其中一部分是参加十月革命的中国战士,李富清等中国战士还曾担任列宁的卫士;另一部分是赴苏学习和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此外,陈独秀曾作为中共代表,于1922年参加了列宁主持召开的共产  相似文献   

10.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中活跃着一支写标语、贴传单、唱歌跳舞的宣传队。宣传队员都是从连队挑选出的年轻活泼、口才流利、懂一些思想政治工作的战士。这支队伍最大的优势是经受过枪林弹雨的考验,熟悉战士的思想感情和语言,因此,他们的宣传活动为战士和群众喜闻乐见,成为红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活跃在根据地的"艺术家"列宁室,这是宣传队员在基层连队的重要工作场地。部队只要在一个村子驻三天以上,总是先找两间好房子,由宣传队员协助连队指导员把列宁室布置起来,打仗和军训之余,就在这里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唱歌、排戏、跳舞、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特别是教歌子,宣传队  相似文献   

11.
正铁岭市烈士陵园位于铁岭市银州区龙首山上,始建于1970年。陵园里现有纪念碑、烈士纪念堂、一六六师合葬墓以及中国第一位布尔什维克、参加过俄国十月革命的杰出华工领袖、苏俄红军"中国红鹰团"团长任辅臣烈士塑像,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铁岭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烈士陵园的建设和管理。2004年,将建设铁岭市烈士陵园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投资320万元进行了高标准重修和绿化美化,实现了陵园公园化、园林化。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以后,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威尔逊主义的破产,列宁逐渐受到中国社会各界的关注。列宁逝世后,他们纷纷发文对列宁表达纪念。在众多纪念话语中,列宁的领袖形象与劳工形象是时人关注的焦点。在那个政局动荡的年代,各方通过对列宁的纪念,是为了能够获得列宁的政治遗产的"解读权",诠释对列宁革命与实践的理解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前途,以此获得更大的政治资源与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3.
正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他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词,并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列宁式的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列宁的建党学说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建党经验,积极地从事党的组织和宣传活动,是我党的创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参加伟大的十月革命的战士中,有数万名炎黄子孙,他们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被招募或拐骗赴俄劳作的华工。1920年3月29日,在俄共(布)“九大”的报告中,列宁赞誉他们为“国际主义战士”、“我们同盟军中一支最忠诚的队伍”。在这批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中,出生于沈阳的包其三(又作包清三、包吉山),从1918年到1923年,在苏俄大地血战5载,为捍卫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树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5.
正"列宁独特的手势和声调强烈感染着我"肖劲光大将在耄耋之年仍对自己见到列宁的情景记忆犹新。1921年6月22日至7月12日,共产国际"三大"在莫斯科举行。许多中国革命者以不同身份参加了大会。据大会的正式代表张太雷回忆:"刘少奇等帮助大会做些会务工作,还领了入场券进去旁听大会。当他们看到主席台上坐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时,心情十分激动。"这其中就有当时刚刚18岁的肖劲光。他回忆说:"当我第一次见到列宁时,情不自禁地高喊:‘乌拉!乌拉!’虽然我由于语言不通,难以听懂报告的全部内容,但列宁独特的手势和声调,仍强烈感染着我。"  相似文献   

16.
<正>抗战烽烟中,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笔,生动地记录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他们自身的故事和他们描绘的画卷,如镶嵌在河北天空上的星辰,在人们心中闪耀。他们的故事,总是那样真切、动人河北的经典抗战文学作品,大多取材于河北大地的英勇抗战故事,作品表现出燕赵儿女勇武任侠、淳朴厚道、忠正节义的铮铮铁骨和中国人民智能多谋的战略战术。河北作家多是战士,浴血奋战在河北的土地上。他们难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5,(9)
<正>抗战爆发后,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呼吁:"上文化战线,唤醒同胞,组织同胞,共同为抗敌救国而奋斗!"书生,迎向炮火就是战士;纸笔,浸透鲜血铸造刀枪。家国情怀始终贯穿中国知识分子的血脉。越是国难当头,他们就越坚定,越忘我,越踊跃。他们抛弃了"致君尧舜"的梦想,放下了"学而优则仕"的利己主义,投身战斗守护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成为国家利益、民族精神的书写者。他们选择了延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正>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当时在中央红军第五军团教导大队任政治委员的我随部队从江西兴国的高兴圩出发,在夜色的掩护下,迅速朝于都河方向转移,从此踏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此时炮声隆隆,许多群众不顾危险,自发地站在路旁为我们送行,不少人把鸡蛋往红军战士的口袋里塞。有些儿童团员紧紧抓住战士们的手,扯住他们的衣角,含着泪恋恋不舍地说:"红军同志走好啊!祝你们多打胜  相似文献   

19.
"列宁符号"是指中共运用列宁名字、肖像、忌日等象征来对一些具有重要革命意义的时间、空间、生活物品等进行建构装点的政治符号产品。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借助"列宁符号"的时间建构与传播,树立中国革命形象、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指导中国革命实践、进行中国革命动员;借助"列宁符号"的空间建构与传播,推进中共革命社会化、进行中共革命教育、传播中共革命理念;借助"列宁符号"的生活建构与传播,传播中共革命象征、促进中共革命认同、传播中共革命信仰。通过革命领袖进行革命符号装点的做法,使得中共革命成果马克思主义化,借助"列宁符号"时间化、空间化、生活化的物质载体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今后中共政治符号建设提供了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20.
边平 《前线》1959,(21)
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二周年纪念日到来的时候,“列宁全集”中文版,已经出版了三十八卷。“列宁全集”中文版的出版,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列宁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库中,不可估价的思想财富。列宁的思想,在过去教育和培养了千百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战士,引导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