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重典治国”既是朱元璋的立法指导思想,亦是其司法指导思想。“重典治国”的司法实践基本上贯穿于洪武一朝。学界关于朱元璋统治时期的“重典治国”不乏研究,但其重典之故、重典之“重”、重典之人、重典之效依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朱元璋为代表的明初统治集团在总结历代统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最具深远影响的"重典治吏"主张.严厉惩治了贪赃枉法的官吏,是明朝立法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明初重典治吏的主要措施肖光辉,黄晓明明太祖即位不久,即用“重典治吏”,这是明代别于封建社会其它各朝代而独具的一个显著特征。对明太祖重典治吏的得失,史家评述甚多,但对朱元璋重典治吏的措施却缺乏系统的总结。今梳理有关典籍,将其重典治吏的主要措施归纳为以下...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推行"重典治国"政策的历史背景是元朝统治末期,政治腐败,纲纪废弛.重刑主义在明初法律实践中的表现如果说上述命令对朱元璋的治国理念可见一斑,那么制定颁布<大明律>、<明大诰>,则是他推行严刑峻法重典治国的充分落实.<大明律>所规定的刑罚已经十分严苛,但是朱元璋仍然惟恐法外遗奸,于是又特令颁行<大诰>于天下.<大诰>实际上是以案例、峻令、训导三个方面内容组成而又具有法律效力的特种刑法.又如,同一种犯罪,<大诰>的处刑要比<大明律>大大加重.<大诰>的问世,标志着明王朝把重典政策推向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推行用严刑峻法保障封建统治秩序的“重典治国”政策,是朱元璋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朱元璋用重典治乱世不仅表现为扩大了惩治反叛、大逆等罪的范围和加重对“贼盗”等财产性犯罪的量刑,而且表现为严厉制裁贪赃枉法的官吏以及刑罚手段的极端残酷。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后,为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重典治吏”与惩治贪污贿赂就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凡有为之君,无不重视吏治,无不在防贪、惩贪方面下工夫。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较为突出的一个。朱元择曾告诫群臣;“过去我在民间,见川县官吏不恤民,贪财好色,欲酒误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现在要立法禁,如迂官吏贪污危害百姓的,决不宽恕”。从这里可以看出,宋元返的惩贪决心与其出身和经历有关。朱元璋出身寒微,亲身经历了元朝末年的暴政,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比较了解,他又参加并领导了红巾军的反元战争,从而从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因此,他在总结历代特别是唐史以来各朝统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纲纪废弛,官吏放纵…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障新建立的朱明王朝国家机器的有效运作和吏治清明,朱元璋通过颁布一系列严苛的律令和确立相关的制度进行重典治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朱元璋重典治吏的经验教训对当今的反腐败斗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相传,在安徽凤阳朱元璋的故乡,有一首“四菜一汤”的歌谣: 皇帝请客四菜一汤, 萝卜韭菜长治久安。 小葱豆腐一青二白, 太祖康政万岁千秋。 朱元璋借农民起义之势,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由于长年战乱,致使人民流离失所,灾荒连连。可那些借起义当上了大官的人,忘掉了过去,凭借手中的权力贪如狼、凶似虎,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朱元璋原是个出生贫苦的人,他了解民间疾苦,下决心治一治腐败之风。这一天,恰逢皇后生日,文武百官备足贺礼齐来争完贺寿。宴席上,当百官们面对一盆盆热气腾腾的萝卜、韭菜、豆腐时,不禁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9.
王昊 《法制与社会》2010,(1):284-285
明太祖朱元璋“重典治吏”的政策对明朝初年肃整吏治、缓和社会矛盾、恢复发展经济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把“法”简单等同于“罚”是“重典治吏”一个严重弊端,违背了“罪责性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丧失了刑法的公正价值。历史的经验表明,民主和法治才是反腐败的根本途径;法制疏密适当、宽严相济才能取得反腐败的良好效果;有自下而上人民大众参与的反腐才是取得廉政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大都把吏治作为其统治的重要内容,那些初建的王朝,尤以为甚。公元1368年,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称帝,开始了他的“大明之治”。这位身经多年动乱的皇帝认为,建国之初当先正纲纪,救之以猛。对中央和地方的官吏约束峻严,其对奸贪舞弊的宫吏的惩治和用法甚为严酷。《明律》中规定:  相似文献   

11.
当今腐败犯罪不断滋生和蔓延,"反腐"已成为世界性难题。早在我国古代,吏治就为历来统治者所重视,其中不乏可借鉴的经验。明朝之初,朱元璋"乱世用重典",制定严刑峻法以惩治贪官污吏,其规模之大、用刑之重在中国古代史上少有,对当时吏治的澄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以明初重典治吏内容、经验与教训等为例,对当今中国的反腐倡廉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2.
白话圣旨     
梁发带 《政府法制》2014,(14):14-14
元朝统治中国的是蒙古人.蒙古人不懂汉语,至少汉语水平是非常差的.蒙古皇帝颁发的圣旨,大多数是大白话,有些还是从蒙古语中转译成大白话的.出身下层社会,并无良好教育的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后自然沿袭了元朝皇帝这种粗鄙无文的圣旨风格.而这种白话圣旨,或许也正好符合朱元璋这个草莽英雄的精神和个性.  相似文献   

13.
从明初重典治吏反思今日反腐倡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今腐败犯罪不断滋生和蔓延,"反腐"在我国任重道远。其实在我国古代,吏治为历来统治者所重视,其中也有许多可借鉴的经验。明朝之初,朱元璋主张"乱世用重典",制定严刑峻法以惩治贪官污吏,其规模之大、用刑之重在中国古代史上罕见,对当时吏治的澄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阐述明初重典治吏的原因、内容、教训,对当今中国的反腐倡廉工作进行反思,试探求其个中原因。  相似文献   

14.
赵元波 《政府法制》2012,(33):49-49
元末年,朱元璋参加了推翻元朝的农民起义军红巾军,逐渐成为起义军的首领。“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他心里有了想当皇帝的想法。知易行难,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要想当皇帝,脱颖而出,谈何容易。朱元璋很想找一个“诸葛亮”来给自己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5.
一、明代立法明初的立法过程 1364年朱元璋打下武昌,刚站稳脚跟,就开始议定律令。虽然那时元朝还没有推翻,反元势力群雄割据,处在强敌包围之中的朱元璋就已考虑到“正纲纪、立法度”为将来的统一做准备了,这不能不说明他比那些称霸称王的割据者政治眼光要远大得多。朱元璋吴王元年(1367)任命左承相李善长为总裁官,参知政事杨宪、傅(王献),御史中丞刘基等为议律官起草律令。朱元璋经常在他吴王府西楼上召见议律官,赐坐,从容讨论律义。朱元璋要求“法贵简当,使人易晓”,条款不要繁琐,律意不可模棱。每拟定一条律令,朱元璋都亲自“酌议”审定。经过三个月的  相似文献   

16.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出于巩固和强化封建专制主义的需要,大力推行重典政策。洪武时所定《大明律》,“较前代往往加重”①,而明太祖颁行的《真犯杂犯死罪》、《律诰》②等条例及大量的重刑诏令③,在处刑上较明律更为刻苛。他还建立锦衣卫等特务机关,监视和镇压全国官吏和人民;设立廷杖之制,大诛勋臣宿将。特别是他亲自  相似文献   

17.
明朝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他的统治,他实行严惩贪官,奖励廉吏制度.他对大臣们宣布:“只要官吏贪污害民,一定严办,决不宽恕.如果贪脏枉法,好象闯进荆棘丛中,寸步难行;如果廉洁奉公,就如同走在平坦的大道上,从容自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素有“治乱世用重典”法制传统。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根本的经济利益和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地位,都将法律作为一种有效统治工具,尤其是刑事法律更为统治者青睐。刑罚以其强有力的威慑性,执行刑罚残酷性,在统治内部的权力斗争,在镇压被统治阶级暴动起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国现代的法治实践中“重刑主义”思想,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仍然根深蒂固。一直以来,我们将刑罚视为犯罪的必然结果,但实际上刑罚制裁、威慑犯罪的效果比我们预期的要差得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研究《唐律》及明太祖关于重典治吏的有关法律规定入手,表明基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阶级局限性,重典治吏只能收效于一时,不可能根治封建社会肌体上官吏贪赃枉法的痼疾。最后结合当今法制社会对治吏方面的规定,明确指出古代刑法的“重典治吏”不能用于我国依法治国进程中开展的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20.
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小考赵玉环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亲自参加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目睹了元朝由于官吏贪污腐败,大厦倾覆的过程。他创建大明以后,针对官吏贪污受贿的严重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制定了惩治贪官污吏的法律。洪武初期,朱元璋进行了大量健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