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修正案(十一)》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受未成年人犯罪新情势及"积极控制"观念主导的刑法修正新趋向驱动.这一立法扩张举动价值在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满足大众安全期待.鉴于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风险,刑事司法应对其进行合理限缩.通过对法条的限缩解释来限制刑事处罚范围,对核准程序的完善来严格刑事处罚程序.  相似文献   

2.
逐渐频发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激起学术界及公众对是否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热烈的讨论,争议的焦点在于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还是保持十四周岁不变。文章通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案件,对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学术界调整责任年龄不同的观点进行评析,并对降低责任年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说理。仅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不能完全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配之以专业的矫正机构和社会力量的协调治理,未成年人才能得到更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成人化是未成年人犯罪中较为突出的现象。基于对未成年人犯罪生理上成人化和心理上幼稚化矛盾的认识,建议宜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轻刑化、非刑罚化和刑罚严厉化并用的政策,并采取建立独立的少年审判机构、建立多种非刑罚性的处罚方式和适当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等三项具体措施,以有效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成人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概说法学通说认为,刑事责任年龄是指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犯罪是人的意识和意志的行为,各国刑法必须首先解决犯罪主体问题,进而才能确定主体可能承担的刑事责任。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和刑罚的适用上有重大区别,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已成为刑事法律领域的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是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突出特点,加之近段时间少数低龄未成年人特别严重犯罪案件被媒体曝光,反映出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制度与犯罪预防制度存在诸多缺陷而亟需改革.一方面,未成年人心智发育失衡导致其缺少克制,容易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缺乏社会控制导致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逐渐向越轨行为发展,最终变成违法犯罪.为应对这一现状,应当帮助未成年人全面协调发展,为问题未成年人建立评估改善系统,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以适应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激增,并且呈现出新的趋势:低龄化、集团化、恶性化,而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归责和刑罚处罚措施等方面,我国立法明显滞后,使得"罪责不一"、"罚其不当",无法充分实现预防犯罪、教育他人的目的。因此,我国应调整现行法律规定,适当降低刑事责任最低年龄,扩大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刑事责任范围,建立丰富、层次化的刑罚处罚体系,以体现对未成年犯的惩罚、教育,有效抑制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日益严重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犯罪低龄化日益严重,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事例不绝入耳。于是,许多专家学者以及实务界纷纷要求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但应当考虑的是,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出于多方面原因,从伦理的视角看,下调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起点有违中国"恤幼"的历史传统、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刑法的宽容性、人道性,也不符合对未成年人保护、教育的目的;其做法治标不治本,并不能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故刑事责任年龄起点没有下调之必要。  相似文献   

8.
论犯罪低龄化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中国古代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沿革,研究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刑事责任年龄的阶段划分,对于更好地改革完善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针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趋势,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既十分必要,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虽然明确了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但对其规定尚有不足和纰漏之处。不但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尚待完善,而且刑事责任年龄的上限也是我国刑法中的空白之处。随着青少年犯罪低龄化态势的抬头和对老年人犯罪问题的突出关注,完善刑事责任年龄上限和下限的立法规定也成为当前法制工作的迫切之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未成年人无论在体格上还是在智力上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对是非的判断都似乎达到“成人水平”,但受刑事责任年龄的限制,未成年人所受刑罚与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符,削弱了法律的合理性和法律的正义性。但是受世界刑法的发展趋势的影响:一个文明的国度不应丧失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抢救的信心,不应扩大对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行为的刑事惩罚。主张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者实质上是迷信刑罚万能,与刑罚目的相悖,是在推卸国家、社会、家庭所应承担的对未成年人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