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本《三国演义》,最让人解气的无非是"张飞鞭杖督邮"这一章.尽管《三国志》和《典略》都证明实际上这是个"冤案",动手"鞭杖督邮"的恰恰是刘备,而老百姓却不太计较"历史的真实"--"谁打也是打,这种家伙谁都打得.""巡视"机构的威严、公信、道义的形象被"鞭杖"得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2.
某上级机关要到一基层单位搞农民负担专题调研,当地领导组织召开"紧急动员会".会上,某位领导强调:"把丑话说在前,这次调研,事关当地政绩和荣誉,各级领导要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乱说,谁出问题就砸谁的饭碗!"  相似文献   

3.
二千年来,儒家文化已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人,谈起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谁也不能避开孔子。本文简要的论述了孔子的"仁"与"礼"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你问我,我问谁"、"你快点,我还有事"、"你愿意上哪告,就上哪告"……这些话,将在江苏睢宁成为"禁语".  相似文献   

5.
2003年12月报载,南京废除人代会鼓掌表决制:"日前,南 京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今后南京市人大代表通过某项议案时不 再采用鼓掌的方式,而以举手、投票等表决方式进行。" 据称,"南京市自有人代会以来,鼓掌通过某项议案是常用 的一种表决方式"。在2003年初市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张贵卿 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取消鼓掌表决方式的建议"。他指出,鼓 掌进行表决,无法准确表达代表的意愿,更不能精确统计表决的 结果。鼓掌仅是一种礼仪。"'鼓掌通过'--谁鼓了掌,谁没有 鼓掌,无法统计。在宣传报道时经常看到这样的文字:'鼓掌一致 通过'--开会鼓掌时却没有看到工作人员来统计,谁鼓了掌, 谁没有鼓掌,怎么会一致呢?代表们对所表决议案的态度只有三 种,这就是'同意'、'不同意'和'弃权'。但在一片掌声的海洋  相似文献   

6.
王小波在<三联生活周刊>写过一篇文章<拒绝恭维>.行文之间纵横捭阖,如饮醇浆,放下书卷,不仅要发出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之感.痛快之余,又开始浮想联翩,拒绝恭维的主语应当是谁,即谁应当拒绝恭维?  相似文献   

7.
演艺明星的各类"新闻"受媒体关注,是在情理之中的,谁叫你是公众人物呢!比如歌星满文军因吸毒而被治安处理,便立马成了网络、报章争相传播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从"出逃门"到"安置门",在温州官场持续的六个月震荡中,网络"深喉"们在推动腐败的曝光,从"我不是洪溜溜"的发端到"kekemingtian"接棒,"他们是谁"成为时下温州大谜团.  相似文献   

9.
深圳福田警方公开处理违法人员,引发争议无数,上海律师姚建国致全国人大公开信将该事件推至顶点.在肯定执法机关良好初衷的前提下,在剔除一些情绪化抨击之后,12月中旬,上海律协召开研讨会对此问题做了热烈探讨.本期大讲堂则接过接力棒,立足法律继续该话题.被公示者"蒙羞出场"的照片时刻提醒着我们思考:法律、执法者和被公示者,到底,谁让谁"蒙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曾建立过党领导的政府,但在名称上没有使用"人民政府"的表述.那么,"人民政府"的称谓是由谁最早提出和怎样提出的呢?  相似文献   

11.
当官的,谁也不愿意弄出"劣绩",弄出"劣绩"就会影响前程,甚至会被摘掉乌纱。但这是我以前的看法,当几年官后,我发现,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劣绩"有时也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千手观音"的成功为表演者在艺术和文化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但在法学领域引起了争议。这个舞蹈作为知识产权所保护的对象,其著作权人应该是谁至今仍难以定论,本文对此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3.
在海上油污民事责任领域,实行"谁漏油,谁负责"原则由来已久.该原则以责任主体的单一性和实行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为主要特色,很好地解决了赔偿的及时性问题.赔偿的充分性问题是通过建立油污基金和强制保险制度解决的.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在采用这一原则的同时,为了解决赔偿的充分性问题,还应当建立国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  相似文献   

14.
秩序是自然的法,当我们在社会交往中与他人发生摩擦——出现权利受损或侵犯他人权益的情况时,一般情况下"谁有过错谁来担责"是社会的共识. 在这样的共识下,遵守社会秩序的人们可以自由地各司其职、各行其道,不被过高的注意义务所苛责.只有在整个社会形成崇尚规则的良好氛围,才能维护现有的公序良俗.  相似文献   

15.
身处人生花季的打工妹,谁不渴望生命中最艳丽的那朵爱情之花,在城市中结出甜美果实?为此,她们中的一些人不惜去走"捷径",最终沦为"小三".她们有的为"转正"不惜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有的甚至拼得头破血流,最终却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16.
9月3日,当截瘫的张振武和老伴李庆梅或作揖或大笑答谢回访的漯河市召陵区法院法官时,他们尚不知道河南法院系统已推行"马锡五审判方式"一年有余,更不知道"马锡五"是谁,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对调解结果的满意.  相似文献   

17.
不科学、不合理的城市规划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规划"的出笼?又是谁作为"幕后推手"导致了规划浪费现象频频发生?诚然,我国城市化速度之快在世界上没有先例的特殊国情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但也不能否认那些造成规划浪费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宁夏石嘴山市对拟提拔的27名处级干部进行任前公示,不过与以往不一样的是,此次把干部的特点与不足、民主推荐和考察测评的表决等情况都进行了详细公示(人民网3月23日消息).有关评论说:这样做,公示信息"丰满"了,拟任干部"立体"了.然而,老百姓说:尽管这样的"公示"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特点与不足"仍然讲得很"概括"很"原则",尤其是"不足",譬如"考虑问题还不够周全"之类的"不足",实在是谁都可以拿来套在头上的辉煌的"谦虚",连稍微具体一些说两句小脚趾上的毛病,都显得十分困难,唯恐"丧七尺之躯".  相似文献   

19.
"身份"琐谈     
所谓"身份",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自身所处的地位,二是指受人尊重的地位.两层意思连起来,身份就是自身所处的受人尊重的地位. 自古以来,中国人很讲究身份,因为有身份就有面子.因此,连帝王亦煞费苦心地制造身份的来历,谁若是想当皇帝,那么必然到"鱼肚子里找张条子"、到"河沟里挖尊石像",或到"大山谷里...  相似文献   

20.
也说"清官"     
如果给"清官"下个定义,肯定会有各种版本,包括来"大讲堂"坐坐的专家们也各有见解。然而,"清官"的核心是"廉洁、正直"似乎并无争议。这就是为什么在社会昌盛,人们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仍然有那么多人有"清官情结"。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看待"清官情结"?如何去粗存精?如何将这种"情结"化为"廉政"的氛围?这是我们刊登这组稿子的期盼。 本期另一话题"房产市场,谁主沉浮"将继续由《上海房产》主编赵也初先生客串主持,感谢他的鼎力相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