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案例 1.1 案例1 某男,22岁,因纠纷被打伤头部,伤后一般情况可,未就医.42d后因"突发昏迷不醒40min"入院,GCS评分3分.CT示:左额颞顶叶硬脑膜下血肿,左颞叶脑挫裂伤;凝血功能:APTT 20.5s,INR 1.31,TT18.3s,PT 15.6s.  相似文献   

2.
黄燕  申森  王许燕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0,25(6):454-454,478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罗某,男,22岁。某日凌晨2时因车祸受伤。伤后2h,人院检查:T36.80C,P110次/min,R22次/min,Bp11.2/8.0kPa(84/60mmHg),诊断为右侧胫腓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但术前伤者出现躁动、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3.
1案例 1.1简要案情 周某,男,31岁,于2013年7月22日22:00许与他人发生纠纷,在纠纷过程中被酒瓶及烟灰缸砸伤头部,伤后由“120”送往某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查体:T 36.5℃,R 22次/min,P 135次/min,BP 19.07/13.6 kPa(143/102 mmHg);神志昏迷,急性痛苦面容,口唇稍发绀,满口酒味,口角可见呕吐残留物;GCS评分5分(E1V1M3,饮酒可能影响评分)。  相似文献   

4.
大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ICAM-1及P选择素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及P选择素的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实验大鼠不同损伤时间的生前伤 ( 5min~ 7d)及死后伤 ( 5~ 3 0min)皮肤组织中ICAM 1及P选择素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在生前损伤组中 ,ICAM 1最早在伤后 1h ,最迟至伤后 3d在表皮层中呈阳性表达 ;P选择素最早在伤后 10min ,最迟至伤后 5h即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呈阳性表达。此外 ,ICAM 1还在炎症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中表达 ,且随损伤时间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在时间段分组 ,ICAM 1在第Ⅰ组 ( 5min~ 1h)中阳性细胞率极低( 0 41± 0 73 % ) ,第Ⅱ组 ( 3h~ 7h)及第Ⅲ组 ( 9h~ 12h)均呈显著性增高 ( 9 79± 3 74% ,2 3 3 3± 1 10 % ) ,至第Ⅳ组 ( 1d)达高峰 ( 3 0 5 8± 2 65 % ) ,其后逐渐减少。ICAM 1及P选择素在死后伤中均呈阴性表达。结论 ICAM 1及P选择素可作为法医学损伤时间判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1案例 某男,21岁,某年4月21日晚7时被人用刀刺伤左胸部,伤后半小时到某区医院门诊就诊,查体:神清,检查合作,血压110/70mmHg,脉搏120次/min,呼吸22次/min,心脏听诊未见异常,胸部第四肋间距胸骨左缘1cm处见一长1.5cm刺创口,胸部X光片未见肋骨骨折、左血气胸及心包积血,给予创口清创缝合.  相似文献   

6.
1 案例资料 1.1 简要案情 张某,男,19岁.2011年3月22日晚,与人厮打中被扎伤胸背部,嫌疑人称拿刀向前劈吓唬对方,张某夺刀时被戳伤.伤后1h以"左肩背部外伤后出血、气短"就诊.查体:脉搏96次/min、呼吸20次/min.左肩背部可见约3cm长伤口,斜向内下,与胸腔相通.左侧呼吸动度减弱,呼吸音消失.  相似文献   

7.
头部外伤是比较常见的损伤之一 ,但因头部外伤引起的外伤性糖尿病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是比较少见的 ,现报道如下。 1案例   某女 ,19岁。某年 7月 22日在马路上行走时被摩托车撞伤 ,头部受力。伤后意识不清约 20min,之后自感头痛、头晕、恶心 ,呕吐胃内容物 1次,以颅脑损伤住院治疗。诉既往身体健康 ,无糖尿病和肾病史 ,无糖尿病和肾病家族史。检查 :T36.5℃ ,P90次 /min,R20次 /min,BP14/10kPa。左额部软组织肿胀约 2.0cm× 2.0cm,左眼睑青紫肿胀 ,左面部软组织肿胀约 4.0cm× 3.0cm。头部 CT片示 :左额极处硬膜外有一梭形高密度影 ,…  相似文献   

8.
1案例 某男,21岁,某年4月21日晚7时被人用刀刺伤左胸部,伤后半小时到某区医院门诊就诊,查体:神清,检查合作,血压110/70mmHg,脉搏120次/min,呼吸22次/min,心脏听诊未见异常,胸部第四肋间距胸骨左缘1cm处见一长1.5cm刺创口,胸部X光片未见肋骨骨折、左血气胸及心包积血,给予创口清创缝合.  相似文献   

9.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Bcl-2及Fas-L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中Bcl-2及Fas-L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脑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 自由落体法制作大鼠脑创伤模型,在伤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并取材后,进行Bcl-2、Fas-L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HE染色观察;图像处理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Bcl-2及Fas-L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染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挫伤灶的周围。Bcl-2在伤后30min即有阳性表达,后逐渐加深;至伤后4h达高峰,然后随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染色强度逐渐减弱。脑挫伤后30min,损伤灶的周围即出现Fas-L阳性表达,随后呈缓慢增长;从伤后4h,Fas-L阳性反应的程度及数量逐渐显著增加。结论 脑挫伤后Bcl-2和Fas-L的表达在伤后不同时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大鼠皮肤损伤后纤维连接蛋白剪接异型体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运用地高辛标记纤维连接蛋白 (FN)特殊位点的探针 ,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各型FN剪接异型体的表达情况 ,结果发现 :伤后大鼠皮肤各型FN的表达随时间呈增高趋势 ;伤后 30~ 6 0min表达出正常皮肤中没有的EⅢA、EⅢB片段。FN的这一特性为法医学诊断生前、死后伤和伤后存活时间推断提供了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12年5月22日,某出租房内,唐某(男,26岁)被人用剪刀捅伤,随后唐某到医院诊治。病历记载:患者于2012年5月22日入院,自述口渴。查体血压低、心率快,CR片显示右胸腔积血。入院后给予胸腔闭式引流保守治疗,每日引出鲜血约150mL。自22  相似文献   

12.
Yang J  Wang Y  Chen XG  Peng QY  Li LB  Liu M 《法医学杂志》2006,22(1):1-3,F0002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后caspase-8表达情况,为脑损伤的诊断及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鼠脑液压冲击伤模型。用免疫组化与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检测伤后15,30min和1,3,6,12h及1,4,7,14d大鼠皮质、丘脑、海马等部位caspase-8的表达。结果发现伤后30min大脑皮质和海马caspase-8开始出现表达,随时间增加其表达亦逐渐增加,伤后3h显著增加,24h达到高峰,4d后逐渐减少,14d基本恢复正常;而丘脑在伤后1h才开始出现阳性表达,伤后6h出现明显表达,24h达到高峰,4d后逐渐减少,14d基本恢复正常。同时发现损伤对侧海马及丘脑出现相应的变化规律。结论caspase-8阳性表达的变化规律可作为脑损伤诊断及损伤时间推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1案例材料例1刘某,男,27岁。被他人用匕首捅伤颈部及后背部。伤后3d入院,体温:36.5℃,心率8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8.7/9.3kPa。右颈部皮肤裂伤约3cm,背部皮肤裂伤6处,长在2~4cm之间,在清创缝合术后,颈部伤口疼痛,有波动感,颈部B超提示:右颈总动脉交叉处外伤性动脉瘤;伤后10d行血管造影示:右颈总动脉交叉处巨大动脉瘤(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并行动脉瘤栓塞术,术后10d,康复出院。法医鉴定结论:重伤。例2李某,男,24岁。被他人用菜刀砍伤身体多处,伤后1h入院,查:血压6.5/4.4kPa,心率116次/min。神志欠清,呈休克状态。全身散在皮裂伤,其中左大…  相似文献   

14.
1实例资料某男,55岁,被他人用拳脚击伤头面部、腹部及双下肢,伤后20min入院自诉头痛,头晕,上腹部疼痛伴呕吐。体直:神志清,痛苦面容,面色苍白。P90次/min,Bp130/95mmffe,R22次/min。腹式呼吸弱,上腹部压痛,肌紧张不明显。移动性法音阴性,肠音弱。腹穿阴性。血常规及脑CT检查均未见异常。伤后3h死亡。尸体见: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重度贫血貌。双瞳孔等大圆,直径0.scm;头顶、右额、左右耳上方头皮下血肿,左右额肌出血。腹壁无损伤痕迹,腹腔内见凝血块及血液3000Inl,胰腺体部破裂,主胰管断裂,脾动脉胰支及胰大动脉…  相似文献   

15.
胸腹损伤影响因素很多。本文笔者对5例胸腹损伤剖胸、剖腹术后鉴定的案例进行总结分析,供同行参考。1案例资料案例1 2013年2月22日,曾某在酒吧被人用刀和啤酒瓶殴打刺伤,医院诊断:轻型脑伤、头皮裂伤、肺挫伤、右侧血气胸、第5肋骨折、左上肢鹰嘴骨折、全身多处皮肤裂伤。查体:T35.5℃P91次/min  相似文献   

16.
正胸腹损伤影响因素很多。本文笔者对5例胸腹损伤剖胸、剖腹术后鉴定的案例进行总结分析,供同行参考。1案例资料案例1 2013年2月22日,曾某在酒吧被人用刀和啤酒瓶殴打刺伤,医院诊断:轻型脑伤、头皮裂伤、肺挫伤、右侧血气胸、第5肋骨折、左上肢鹰嘴骨折、全身多处皮肤裂伤。查体:T35.5℃P91次/min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力,以探讨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区别及不同存活时间的生前损伤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证明,生前1min至3h的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力逐渐升高,生前30min损伤与死后伤的形成能力相比有显著差异,形成能力的检出率与死后放置时间长短和温度有关,而与该部位有无尸斑无关。  相似文献   

18.
1案例资料刘某,男,67岁,农民。2004年某日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走时被一辆汽车撞击,倒地后头部受伤。医疗资料:伤后8h入院查体:p:70次/min,Bp:22/12·5kpa,头顶部有一长3cm不规则头皮挫裂创,左面部有4cm×3cm擦皮伤,头痛,呕吐,X光末见颅骨骨折。入院后第3天出现头昏、精神萎靡不振,头部CT扫描见双侧额区和左侧颞区颅骨内板下方见新月形水样低密度影,诊断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经保守治疗症状不减轻。又于伤后第10天和第24天CT复查见双侧额颞区颅骨内板下方水样低密度影,积液量明显增多(图1、2)。伤后第59天再次CT扫描见右侧额颞区颅骨内板下方…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免疫组化(PAP)方法,检测大鼠皮肤损伤区的FN,发现在生前创伤后15min,创壁FN即呈明确阳性;随着伤后经历时间的延长,创壁FN逐渐增多,并滑创壁呈条带状沉积;而在死后5min的创伤,创壁FN则呈阴性。本文为区别生前与死后皮肤创伤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心脏、肝脏及肠管被刺破存活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1 案情简介 史某,男,46岁。2003年6月19日晚23时许被他人用刀扎伤胸腹部,伤后胸腹痛,流血不止,头晕、乏力伴呼吸困难。立即被送至医院抢救,入院时查体:T 35.6℃,P 118次/min,R 16次/min,BP 12/8.0kPa,表情淡漠,皮肤粘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