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芳 《法制与经济》2009,(12):43-44
美国当代法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罗纳德·德沃金所著的《原则问题》是一部探讨政治哲学和法理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著作,同时该著作也涉及一些道德哲学问题。该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探讨了政治信念在人们"判断什么是法律"以及"何时应该实施和服从"法律时所扮演的角色 提出了法律分析从根本上讲是解释性的这一主张 探讨了自由主义理论的当前处境 分析了关于对待法律的经济学路径的问题 同时该书也对一些法律和政治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讨,这主要集中在本书的最后两个部分,例如:给黑人和少数民族公民优先提供工作机会和大学入学资格是否公平,建立新闻审查制度和查禁黄色作品是否不利于人类文明进步,当犯罪率上升时,犯罪嫌疑人有什么权利等。目前,我们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阶段,"德治"与"法治"孰轻孰重、如何权衡对我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原则问题》是我国法律人应认真研读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科学证据与法律的平等保护》是由美国学者昂舍塔所撰写的关于社会科学证据的著作.该书立足于公法视角,对用于证明"立法事实"的社会科学证据的理论及实务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释.该书不仅展现了社会科学证据的五大实践方面的功能,同时也指出了在实务中运用这类证据所面临的诸多方面的争议.为了令社会科学证据在诉讼实务中真正起到作用,证据规则的完善是必由之路.该书尽管着眼于法官造法体制中"立法事实"的证明,但对中国相关诉讼制度及证据规则的完善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依据什么原则,适用哪国的法律,是任何国家在国际交往中都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也是冲突法学者们探讨的主要课题。最近三十年,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美国的一些冲突法学者相继提出一些新的理论和原则。这些理论和原则不仅已经影响了美国法学会主编的《冲突法每二次重述》(以下简称《每二次重述》)和美国法院的司法判决,而且正在对外国,特别是欧洲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发生着影响。今天,我国正  相似文献   

4.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虽有不足之处,但总体上看它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正处》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源头,不能把它列入毛泽东晚年错误中去。《正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层理论基础。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所依据的根本理论,正是《正处》所阐明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周雪光老师的《组织社会学十讲》一书,是国内研究组织问题的优秀社会学著作。本文作者在学习该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观察,分三部分对该书中几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部分指出本书对组织现象的效率机制缺乏社会学角度的分析;第二部分就两个具体问题和周老师探讨,第三部分是作者根据该书的思路引发出来的具体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邓正来教授的长篇宏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提出了一些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问题:作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的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是什么?中国为什么会缺失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中国的法学家们是否"漠视"了对自己置身于其间的中国社会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7.
罗盈 《法制与社会》2010,(26):259-260
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是合同履行的重要制度,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法律都确立了此项制度,我国《合同法》第66条也对此作了规定。由于合同法之规定过于原则,当前在该制度的理解和适用中,出现了一些分歧和诸多疑难问题。本文拟从同时履行抗辩权适用之构成要件入手阐明什么条件下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以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就行政处罚这样一个行政法学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而言,袁曙宏博士的《行政处罚的创设、实施和救济》(以下简称《行》)一书或许是一本并不厚重的行政处罚理论著作。从某种角度讲,这本书并未全面研究行政处罚所有方面的问题,对行政处罚实践中的某些重大疑难问题也探讨不多,因而不够丰满全面,这些也许是它的欠缺之处。 但是,作者构思、写作该书的着眼点似乎也不在这里,该书的主旨不在于注释法律、法规中关于行政处罚的各种规定,也不在于介绍行政处  相似文献   

9.
<正> 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政治现象和法律现象紧密联系。它们二者的关系,特别是它们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共同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等问题,是政治学和法学的重要课题。一、政治法律的对立统一对政治和法律联结的悠久历史和现实势态,我们可以从政治学著作和法学著作互相联结、互相渗透、甚至极难区分的现象中得到启示。我国战国时期的《商君书》、《韩非子》,西欧17、18世纪的  相似文献   

10.
叶远涛 《法制与社会》2014,(12):201-203
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家,被恩格斯誉为"最博学的人"。作为一名哲学家,他的贡献遍及逻辑学、形而上学、神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修辞学教育学、实学、风俗和雅典法律各个学科。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的奠基人。他著名的一部关于政治理论的著作《政治学》,不仅标志着政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政体思想是整部著作最有影响力的部分之一,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政治学》的研读,来研究亚氏的理想政体思想。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诺齐克 (1938— 2 0 0 2 .1)是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 ,著有《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和《哲学的解释》等著作。前者与罗尔斯的《正义论》齐名。在该书中 ,诺齐克全面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思想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诺齐克政治哲学思想中的国家理论作一评述。一、国家的起源国家是否应当存在的问题 ,是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由于无政府主义者不仅坚持他们没有国家会生活得更好些 ,而且认为任何国家都必然侵犯人们的权利 ,在本质上是不道德的。因此 ,要回答国家存在的必要性问题 ,首先必须回答“为什么不无政府”这一问题。这样…  相似文献   

12.
《论法的精神》成书于1748年,是孟德斯鸠一生辛勤研究的最后成果,也是其几乎全部理论主张的总结。该书一经出版就立刻在欧洲各国产生轰动,其影响力经久不衰,其甚至被认为是亚里士多德以后第一本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是到他的时代为止最进步的政治理论书。几百年来,人们对这本著作的解读可谓见仁见智。而笔者在拜读这部著作时,惊奇地发现整部著作洋溢着一种"宽容"的人文精神和关怀,这一精神和关怀可以说贯穿在了孟德斯鸠的学科研究,以及政治、法律、思想和宗教等主张的多个领域。本文试着将这条隐含的"红线"揭示出来,希望从另一视角来完成对孟德斯鸠和其《论法的精神》这部著作的研究和解读。  相似文献   

13.
《自然法典》发表于1755年,至今已经231年了。作者摩莱里(生平不详,有人疑为狄德罗的笔名)。这是一本阐述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法典》由序言又四篇所组成这四篇标题为,政治和道德的一般原则的缺点、政治的缺点、通行道德的特别缺点.合乎自然意图的法制蓝本。前三篇,作者以论战的姿态,犀利的笔锋,揭露和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从唯理论的立场出发.阐述了政治、伦理、道德和法律观点。集中反映其经济法律思想的第四篇,是以法典形式  相似文献   

14.
李纬华 《清华法学》2011,5(3):142-153
作为一部宪法性法律,《基本法》保护私有财产权,规制对财产的征用。具体调整财产征用的《基本法》第6条与第105条的含义如何,却有待研究。实证考察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对财产征用案件作出的相关判决表明,能够被占有与转让的、属于个人所有的才是这两条意义上的财产;征用是指政府对私有财产的取得,对私有财产施加限制一般不能构成对财产的征用,除非构成事实征用;依法征用是指征用必须已经被制定成法律或在法律中存在依据,并且法律本身必须具有可得性与精确性;"实际价值"作为补偿标准就是"等同原则"。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在对财产征用案件作出的判决中尚未触及如下三个问题,即《基本法》第105条是否隐含"为了公共利益"条件、《基本法》第105条是否隐含着对私有财产的侵扰必须符合比例原则与《基本法》第105条是否隐含着对财产的征用必须符合比例原则。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赔偿责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工伤保险制度补偿责任是以劳动者所在企业是否参加工伤保险进行区别对待,该原则违背了法律责任归责原则和法律救济衡平原则,难以实现法的秩序、正义价值。本文从工伤保险的发展历程、工伤保险的法律理论和有关法律原则的角度,对现行工伤保险赔偿责任进行探讨,建议对《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条文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6.
欧共体环境政策的法律基础、目标和原则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欧洲联盟条约》将保护环境列为共同体政策目标之一,这标志着欧洲环境立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本文从分析共同体环境政策的法律基础、目标和原则着手,探讨欧洲环境政策的演进过程以及欧共体在此方面的成就和面临的困境。作者认为,尽管经历了20余年的欧洲环境政策已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尤其是《欧洲联盟条约》所确立的环境政策及其目标、原则为欧洲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提供了法律基础,但由于缺乏实施和强制执行的有效手段,使其政治意义大大超过了其法律意义。这恰是当今欧洲环境政策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未来欧洲环境保护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翠梅 《法律科学》2007,25(4):45-48
在《法律分析应该成为什么样子》一书中,昂格尔对自由主义传统法学派所提倡的"合理化法律分析"的特点、根源和弊害作了深刻地剖析和揭露,并提出了"扩大化社会民主"、"激进的多元政治"和"动员性民主"的新型建构方案.其中,昂格尔最突出的理论贡献在于他能够对法律分析所使用的前提和假定彻底质疑,能够看到权力等社会结构对知识的建构和被建构,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法律规则的客观性.不但如此,其民主方案也因缺乏可行性而无法解决自由主义传统下现代社会的政治困境.所以,他较为成功地完成了对自由主义法律传统的批判,但是却没有真正地超越它.  相似文献   

18.
略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部分人民检察院遵照《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规定,已开始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试点工作。试点中围绕检察机关如何发挥职能作用,确保民事法律正确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探索出一些经验。当前,司法战线和法学理论界对于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活动予以肯定,认为只有参与,才能监督。但对检察机关是否有必要提起民事诉讼以及采取什么方式提起民事诉讼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就此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9.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那么在诉讼中我们应该以什么事实为依据,我们是否需要发现案件的真实,需要发现的是什么真实?本文就民事诉讼中的案件事实,客观真实,法律真实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并认为在民事诉讼中,我们需要发现真实,我们需要发现的是建立在客观真实基础上的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20.
马建忠的《法律探原·户律》是《法国民法典》第一编的编译稿。此书不是严谨的译本,而是采取中西文化夹杂叙述的方式,回避了《法国民法典》中一些重要的立法原则,甚至不乏偷换概念的情况,这样写作无疑是要迎合19世纪末中国人的家庭和社会观念。该书把《法国民法典》第一编改写为五个部分,即户籍、丁幼、立家、婚姻、嗣续等,实际是以家庭为核心重构民法体系,而《法国民法典》第一编的核心概念"自然人"与"民事权利",在译述过程中隐而不彰。《法律探原·户律》写作于近代中国发生社会革命之前,可以看成是当时的人对将来中国民法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