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工友》2012,(12):29-29
《工友》编辑部: 我是某水泥有限公司的职工,患有职业病多年。今年6月份,公司给我下发了解除劳动关系通知。请问,用人单位能否与患有职业病的职工解除劳动关系?黄强  相似文献   

2.
《工友》2012,(12):29
《工友》编辑部:我是某水泥有限公司的职工,患有职业病多年。今年6月份,公司给我下发了解除劳动关系通知。请问,用人单位能否与患有职业病的职工解除劳动关系?黄强  相似文献   

3.
德国劳动法对于雇员权利进行保护的核心内容,是要保护“劳动关系存续”。在解除雇佣关系时,德国在集体合同和企业协议中如何实行对雇员的劳动权利进行法律保护?这在德国的《解除雇佣关系保护法》以及《集体合同法》和《企业组织法》中作了相应规定,这些规定又几经修改,这对我国的劳动立法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湘如 《工友》2011,(12):22-22
《工友》编辑部:我上世纪70年代进入国有企业工作,1999年企业改制,我自愿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自谋职业,解除劳动关系之前依法缴纳了社会保险费。从2004年开始,我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养老保险费。现在我将满60周岁,  相似文献   

5.
《工友》2013,(7):24-24
《工友》编辑部:我办理离职手续后,即到有关机构申请办理失业登记和领取失业保险金等事宜,工作人员要求我出示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等材料。当我回原单位要求出具这方面证明时却遭拒绝。请问,原单位是否有义务为我出具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对“拒付加班工资”出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军  徐利祥 《工友》2006,(6):20-21
教工友一招:用人单位严重违反《劳动法》经协商拒不纠正的,职工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劳动者一方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也应按实际工作年限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江苏省一家企业,以实施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制为借口,拒不支付职工超时加班工资。职工王某据此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并通过诉讼,得到了2万余元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经过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所发生的劳动争议都是特定当事人双方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产生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个体经营单位”、“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虽然有别于上述关系,但又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完全可以采取培养、教育手段,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协调,使劳动争议得到有效的预防。一、加强劳动法制教育,增强劳动法律意识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所调整的劳动关系主要包括法律范围内所允许的,以有偿和隶属为主要特征的合法劳动关系。劳动争议虽非劳动关系本身,但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亦属劳动法调整的重要内容。劳动争议产生的外部力量是社会的消极因素,要预防和避免劳动争议发生,应以克服  相似文献   

9.
要客观评价《劳动合同法》,该法对促进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规范劳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并没有确切数据证实《劳动合同法》给企业带来不合理用工成本。就用工灵活而言,无固定期限合同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的现象。因为违反规章解除和相关弹性概念的存在,《劳动合同法》的解除保护也并非是彻底刚性的。由于修法的共识并没有形成,相关立法的配套问题没有解决以及经济下行的特殊背景,目前修改《劳动合同法》的时机并不成熟。此外,真正给企业带来负担的是税负等其他因素,修改《劳动合同法》并不能解决企业负担问题。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整个问题是集体合同制度不能发挥作用,劳动关系分层处理未能完成。在短期内,解决现有问题应充分发挥司法的能  相似文献   

10.
经济结构调整与劳动关系重建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了劳动关系的重建。国企改制只是新的劳动关系重建的起点。一个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建立将是一个过程。政府要从计划经济的劳动关系中超脱出来,劳动者要从原有体制中转换身份。新型劳动关系的最终确立.还必须伴随法律主体的确立而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使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国企劳动关系转换出现了多元化特征,同时也带来了经济补偿上的差异。不解决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和包括社会保障金在内的历史欠债,政府就不能从旧有劳动关系中超脱出来,新的劳动关系将无法重建,社会不安定的隐患将无法消除。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必然对我国劳动关系产生影响,劳动关系运行市场化程度增强,灵活就业增多带来劳动关系非正规化等,同时,劳动力市场变化加大了工会工作的难度。对此,研究劳动关系应运用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深入分析,研究就业和收入分配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并对工会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的作用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事实劳动关系在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成为我国劳动关系中的重要方面。但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中,由于片面夸大书面劳动合同的作用,使事实劳动关系处于尴尬地位,只有充分认识和尊重事实劳动关系,才能达到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对此,应从立法、执法等各个方面加强对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和保护,以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劳动者就业和权益保障形势严峻,劳动关系的不稳定性增加.因此,当前形势下要更加注重加强劳动关系协调,以关注民生、保障权益为手段继续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引导企业与职工同舟共济,迎接挑战,化危为机,共克时艰.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冲突是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而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是平衡主体权利,通过集体调整的方式,用合作解决冲突和矛盾.冲突性是由市场经济下生产资料占有程度和劳动目的不同,以及由此导致的利益差异所决定的.而利益、权利、制度的失衡就会造成冲突的激化,而平衡是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途径,集体调整则是平衡的有效手段,所以政策和法律也应以平衡主体、权利和过程为导向,以集体劳动关系为重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是与劳动关系市场化进程相伴而行的。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的目标空间是促进劳动关系规范的建立、有序运行、合理调整和矛盾化解。为了更好地提供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在内容设计方面,应做好公共服务的内涵界定、服务主体转换、服务边界设定、服务项目设计、服务项目确定等工作;在供给机制方面,应采用政府主导下的间接供给方式,即由政府委托或与市场及社会组织合作,提供公共服务;在评估机制方面,应将数量、实施效果、公平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加强过程监管与评估验收,以确保公共服务供给绩效。  相似文献   

16.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形成劳动关系立法和社会法制环境的统一,形成党政主导和工会参与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加快我国劳动关系立法进程,营造职工依法维权的社会法制环境.各级政府在劳动管理与监察中发挥主导作用,可探索建立第三方参与的劳动争议调处制度,不断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工会组织的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7.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不协调的反映,而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要构建和谐企业乃至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并处理好劳动争议问题。采取合理、合法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劳动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18.
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风向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从马克思关于劳动关系的一般论述中汲取理论支撑,从我国劳动关系演进的制度化与常态化进程中借鉴 有益经验,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我 国劳动关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但是我国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和新型就业形态的涌现给劳动关系治 理带来了_定的挑战,劳动关系主体地位失衡以及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和谐劳 动关系构建的进程。研究建议,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应始终坚持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大力激发公有制 经济活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新时代工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突出表现在劳动关系的日益复杂和紧张.作为调整劳动关系,尤其是调整集体劳动关系的工会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找出完善的办法,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谈劳动关系市场化过程中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关系市场化使劳动关系的双方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在劳动力市场上及生产过程中,通过博弈来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在此博弈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保障劳动者权益,应当充分保障劳动者的话语权,保障劳动者获得充分的劳动力价值补偿,保障劳动者参与企业利润分享的权利,以及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维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