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宗旨与“定时、定量、定质”的具体目标是在 2003年完成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 30亿个核苷酸的准确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奠定揭开人体奥秘的基础。由于生命物质的一致性与生命进化的连续性,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建立的策略与技术的通用性,这就意味着奠定了揭开生命最终奥秘的基础。   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产业发展的导向性意义,可以用规模化、序列化、信息化及产业化、医学化、人文化来归纳。   1. 规模化   “基因组学”这一新…  相似文献   

2.
基因、伦理及其法律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跨世纪的伟大工程。它不仅通过揭示人类生命活动的遗传学基础而带动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而且工业、农业、环境保护也将从中获益匪浅。同时,人类基因计划的研究对人类原有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冲击也是空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自1990年正式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人类基因组计划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读出人类基因组30亿个核苷酸对组成的漫长序列(即基因组全部ATCG语言);第二阶段是读懂这部认识人类自身的“天书”(即读懂基因是全部由30亿个ATGC符号组成的序列)。人类基因组计划的…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基因技术管理、立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继2000年6月26日人类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之后,今年2月12日科学家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这无疑是人类科学史上出现的一座新里程碑。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认为是人类最伟大的认识自身的科学探索之一,被喻为人类生命科学史上一次伟大的登月行为。之所以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是因为它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让人类了解了自身,并有助于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将给人类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预示着“基因经济”将与信息经济一起,成为新经济的双子星。该计划的实施将极…  相似文献   

4.
1997年3月9日这一天,注定要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在“中国的北极”——漠河,人们将有机会亲眼目睹2500年一遇的日全食与海尔——波普彗星同现苍穹的“世纪奇观”。而在人类天象观测的全部记载中,日全食和彗星同时出现的情况只有三次:1882年5月17日,埃及;1947年5月20日,巴西;1948年11月1日,肯尼亚。正由于彗星与日全食难得同时一见的缘故,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无论对于科学家还是新闻媒介,都是极难得的机会。于是,成百上千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新闻记者蜂拥边塞小城漠河,在那里,人们将在探索宇宙与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意义。在中国,因为一种纯粹的自然现象而引起社会如此广泛的关注,这恐怕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斯蒂格利茨说21世纪影响人类进程的有两件大事:一是技术革命;二是中国城镇化。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中正式将“城镇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是建国五十年来我国首次在正式文件中使用“城镇化”一词。  相似文献   

6.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及诸多问题的产生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是迄今为止人类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它与“曼哈顿工程”(制造原子弹)、“阿波罗计划”(人类登月)一起被誉为21世纪科学史上的三个里程碑。从合作与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来看 ,HGP的确是一项跨世纪的世界工程 ①。依据理论上的预测 ,人类基因组计划有可能揭示出人类的所有遗传信息。这意味着 ,随着HGP的完成 ,人类将在当今生命科学的话语体系下 ,解构出决定着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人类性状(包括健康的与疾…  相似文献   

7.
因为一场轻率而不可控制的“人肉搜索”,一个18岁的年轻生命消逝了,另一个23岁的年轻女孩将面临1年的有期徒刑。这起被称为广东省“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发生再次引起了公众对“人肉搜索”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生命法是生命法学的最基本概念。首当其冲 ,研究生命法学必须首先论述生命法之定义 ,否则 ,必将“盲人摸象”各言其是 ,使生命法学研究陷于混乱。   生命法概念的提出邓公平同志最早提出了“生命法”与“生命法学”这两个概念。在他主编的《医药卫生法学》一书【1】中 ,他写有“现代科学技术与生命立法”一章 ,其中第二节为“生命法的原则” ,第三节为“生命法的若干进展”。他指出 :“至今为止 ,有关生命科学的法律问题 ,人们总是把它纳入伦理的范畴。看来 ,这样的研究模式需要转变 ,因为它模糊了伦理与法律的界限 ,从而削弱了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9.
论环境时代宪法对其他生命物种权利的尊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泉生 《现代法学》2006,28(2):78-85
从物种多样性保护这一生态学上新的理论和方法出发,通过分析“生命平等”这一体现生态主义的法理基础和承认其他生命物种种群价值的法律价值取向,有必要在各国宪法中增设“应当尊重其他生命物种的生存权利”的原则规定,以弥补传统宪法在保护其他生命物种问题上没有将其与人类共同视为生命共同体的缺憾,以反映环境时代宪法权利生态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生命法学理论研讨会综述唐小波“多利羊”、“恒河猴”的诞生,标志着本世纪人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已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生命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的新兴学科,需要引入法律规范来指导约束这一过程的种种行为。为此上海法学界、医学界的教学、研究部门的科教人员在上海...  相似文献   

11.
李叶 《法制与社会》2012,(10):262-263
从二十世纪后期开始,伴随着新生命伦理学议题的兴起及日益多元化的人类价值观念,对“胎儿”权利问题的引起人们极大的争议.本文藉由“胎儿”权利问题与人类切身利益(包括人类尊严)有着密切联系.从人权、生命健康权、道德和宗教以及相关观点的法律视角去探讨“胎儿”权利这个辨证议题.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民以食为天”,这“食”要是出了啥问题,那“天”可就难保不塌下来了。过去,我们关心吃的,因为物质生活水平太低。现在,我们关注吃的,因为生活质量提高了。既然“吃”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事,关心它关注它当是“天”大的事了。  相似文献   

13.
建议将生命权规定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海坤 《法人》2005,(5):36-36
近年来,死亡几十甚至上百人的特大安全事故在国内 频繁发生,生命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人们关注。2004年年末 的印度洋海啸又吞噬了无数生命。生命如此脆弱,它由于自 然或社会原因而屡屡受到威胁。然而,生命恰恰是人类从事 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生命,就没有 一切,再也没有此人的生命更宝贵的了。因 此,生命权是最为基本的人权,我们理应将 它规定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为此, 特建议将来在修改宪法比较成熟的时机,应 将生命权规定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生命权入宪的具体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条款草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编者按: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一国管辖或控制下的法律未加禁止的人类活动对邻国的资源、财产和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种情况要求现代国际法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于对年代后期将“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列入其国际法编纂工作计划,并成立“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条款草案”工作组,试图制订一套国际法规则来调整此类国际法律关系。该工作组于1996年将其拟就的“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弓】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条款草…  相似文献   

15.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自力 《法学家》2000,(2):19-25
一、人类基因组织计划及相关的问题 人类基因组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起源、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到受精、生长发育、成熟、病变、衰老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变化机理的科学,它旨在研究生物体整个生命周期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进行调节控制,以促进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起极其普通的特大交通事故。说它普通,是因为它就发生在公路上,用一位“重要人物”的话来说:“美国那么先进一年还要死4万多人。出事又不是我们的专利!”说它特大,因为事件经过前后就那么一分钟左右的时间,13条活生生的年轻生命就定格成了永恒。 这又是一起极不普通的特大交通事故。天气晴好,车况良好,水泥路面很宽,又是一个小弯道。行家们都说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具备“事故”的条件,可那个被封为“公路杀手”的“顾叔叔”,在时速仅40公里的上坡路上强行抢道超车,与迎面而来的大车相撞,直到行驶48米后方能“刹”住车。你能说这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吗? 13条年轻生命的亲属在他们的亲属进入天国之后,纷纷诘问苍天——  相似文献   

17.
小马 《检察风云》2006,(1):62-64
就像佛学因果说中的“一报还一报”那样:人类炸食了那么多马蜂的孩子,而今天马蜂又反过来毒杀人类的孩子!这应该是科学警示而不仅仅是偶然巧合!只是,三个死去的孩子太无辜、太可怜了。但愿,这几个孩子的生命能唤醒麻木的人们!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宿命。自觉、理性、积极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把握自身命运的必由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有整个人类社会都能认知、接受、奉行和维护的思想观念基础,这就是“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它实际上是整个人类,包括所有民族和国家都能认知和接受的“人类文明最大公约数”。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次次证明,一个和平持久的人类共同体,只能通过各个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沟通、共识和合作才能实现,仅仅依靠力量形成的共同体不可能长久持续。这就意味着,不同文化,尤其是东西方文化,要相互尊重、彼此融合,从而实现多元共生。具有四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国文化,恰恰具有这方面的根性与基因,而且孕育了可以为整个人类接受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念。未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如果能够实现东西方文化价值合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有了最基本的思想和观念基础,这将是人类的共同福祉,它必然带来人类文明的一大跃进。  相似文献   

19.
一、环境保护及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以来,人类就一直生活在环境之中: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开断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环境,创造了大量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但同时也使得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便是环境问题。它是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并由此危害或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它又称为公害或环境危机:如由于长期排放的二氧化碳、碳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累积性后果,开始显现为全球性的酸鱼、“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酸雨会使农作物和植物枯死,毁灭森林和鱼类:“温室效应”则使全球温度升高将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城市和农田,还会改变全球风向、降雨和海洋循环的方式。臭氧层受到破坏的结果,会使人和牲畜的癌症发病率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20.
梁剑兵 《时代法学》2008,6(1):23-28
将“人的权利”作为学界公认的法律价值基准,其本身存在着法的目的与其二元论哲学基础的背反。在权利本位学说主导下,传统法的价值基准决定了法律的伦理基础是利己主义的,而以人类自私为正当性的法律价值基准实际上是人类沙文主义的一种表现。21世纪构建人与生态环境之间和谐秩序的要求必然导致法律价值基准从“人权本位”向“生命本位”的转移与重构。在新的法律价值基准中,人的权利不再是对其他生命权利的排斥,而是对其他生命权利的包容和支持,人将构成其他生命在法律权利方面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