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侵权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为常见的行为之一,当侵权发生之后,责任的承担问题就成为了需要集中精力解决的问题,因为只有落实到责任,才能使受害者的权利得到切实的保护。抗辩事由是被告对原告诉讼请求的对抗,是侵权责任承担当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完善了抗辩事由,才能使侵权的责任制度更加完备。本文从抗辩事由的概念、地位、类型和立法建议这几个方面对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产品责任之抗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与生产者相比,消费者处于弱者地位,消费者合法权益固然要得到保护,但是生产者的利益也不应当被忽视。产品责任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生产者的利益。根据产品责任法的规定,生产者的产品责任抗辩事由通常有责任排除、责任减免和其他产品责任抗辩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因医疗事故而引发的医患纠纷不断增多,由此产生的诉讼案也呈上升趋势.在一些纠纷和诉讼案中,我们不但要认真思考,去分清责任,保护患方的人身健康权不受非法侵害,也要注意研究其中重要的民事抗辩事实与理由,维护医方的合法权益和医疗秩序。本文就医疗事故责任案中的民事抗辩实务作一般论述。医疗事故责任案件的民事抗辩,是指在医疗事故责任案中的医方被告,针对患方原告的诉讼请求,而提出的能够证明患方原告的诉讼请求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的事实和理由,继而确定医方被告的责任,达到减责或免责的目的。这种民事抗辩具有两大特点,强烈的对抗性和明确的客观性。强烈的对抗性就是对抗息方原告的诉讼请求权,医方被告依法提出事实与理由而导致患方原告的诉讼请求在法律上不成立或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产品责任法简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澳大利亚产品责任法中颇具特色的几个问题,如制造商责任理论、制造商责任抗辩事由、尤其是售后警告及收回产品等问题,都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和评述,以期为制定我国的产品责任法提供理论和制度依据  相似文献   

5.
保证人的抗辩事由是指,被请求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主张债权人诉讼请求部分或完全不能成立的事实及理由。保证人主张抗辩事由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出对抗债权人诉讼请求的证据或理由,减免、延缓或不予承担保证责任。抗辩是对债权人诉讼请求的反驳,保证人可以在承认债权人所主张的保证事实的前提下,对该事实的法律性质提出异议,也可以通过提出相反的证据,否认该事实的存在,证明债权人的主张不能成立。一般来说,保证人有权主张兰债务人享有的一切抗辩权。因为保证债务是替代性债务,保证人履行保证债务是代替主债务人履行债务。因而,主…  相似文献   

6.
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是确定产品责任的标准和依据,它决定着责任的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承担、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抗辩事由的确定等,在产品责任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是对中美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比较研究,并对我国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立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实生活中违反环保法污染环境的行为大量存在,这些环境违法行为,严重地破坏和污染了环境,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给社会生活带来不安定因素,给子孙后代和国家发展带来了隐患。本文试分析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抗带事由并将其与一般民事侵权责任作一比较,以期对律师办理此类案件有所启示。环境污染抗辩事由的概念及特点所谓环境污染抗辩事由是指被请求承担污染赔偿责任的当事人,针对对方当事人诉讼请求而提出的用于证明其诉求不能成立或不完全成立的事实。也称之为免资事实依据。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免责事由包括:…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学》2016,(2):166-173
有请求一般就会有抗辩,针对占有保护请求权之抗辩权主要区分为8类,其中原告方面未曾占有某物、被告方面不存在侵占妨害占有的行为以及除斥期间届满等抗辩事由,其抗辩效果在于使请求权不成立或者消灭请求权,法官可以依职权予以释明。而对于原告的占有为无权占有、原告对于损害的发生及其扩大存在与有过失(又称促成过失)、被告享有本权、受害人之同意、紧急避险、自助行为以及无因管理等抗辩事由,其抗辩效果在于对抗请求权,法官通常不得依职权予以释明。原告的占有为无权占有、被告享有本权对于侵害占有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具有一定的对抗效果,但是无法对抗其他的占有保护请求权。正当防卫是典型的侵权抗辩事由,一般无法成为侵害占有的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9.
关于产品责任抗辩事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与生产者和销售者相比,消费者处于弱者地位。虽然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但是生产者的利益也不能被忽视。产品责任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生产者、销售者的利益。通常,法律允许在一定情形下,可以减轻或免除生产者或销售者的责任,这些情形就是抗辩事由。产品责任的抗辩事由,是指消费者或使用者因使用某缺陷产品引起伤害或损失,向生产者、销售者提起诉讼时,生产者和销售者可根据充分的证据进行抗辩,并以此减轻或免除自己责任的事实,也称为生产者或销售者的免责条件。一…  相似文献   

10.
民法对侵权责任抗辩事由的规定,存在抗辩事由的种类不全、抗辩事由规定存在矛盾现象、抗辩事由的内容规定不合理的现象。本文指出应该在立法上完善我国的侵权责任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11.
在严格产品责任诉讼中,原告对自己的诉讼请求往往需要证明:(1)产品是有缺陷的,(2)缺陷在产品离开制造商时即已存在,(3)是缺陷造成了损害。被告对于上述指控,则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进行抗辩,以减轻或免除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柴振国  赵英 《河北法学》2005,23(1):32-35
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服务责任与产品责任并列规定,但由于产品责任有<产品责任法>相配合,因此解释适用上没有什么疑义,而服务责任在构成要件、法律效果、抗辩事由等问题上并没有太明确的规范,尤其是在归责原则方面值得从立法政策上重新检讨,针对上述问题应重新审视我们现行的法律并做出相应的修正.  相似文献   

13.
黄忠 《环球法律评论》2020,42(1):113-126
如何对作为侵权责任抗辩事由的原告违法进行限制始终是普通法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英国司法上出现了违法类型论、依赖原则论、关联论、立法目的论、公共良心测试论等诸多认识。2009年英国法律改革委员会提出应当将侵权法上的原告违法抗辩问题的改革任务继续留给法院,但此后的法院判决却动摇了对司法的信心,学说认为仍然需要立法的指引。对作为抗辩事由的原告违法进行限制问题的实质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平衡,因此,应当从原被告之间的关系以及原告的违法行为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两个维度进行考量。侵权法上的原告违法之抗辩与违法行为(合同)的效力、不法原因给付的返还等问题之间具有实质相似性,应予一体把握。  相似文献   

14.
析债权转让中的抗辩与反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债权转让中,债务人可否向受让人提起反诉 ?反诉是否属于抗辩范畴 ?因《合同法》未对抗辩作出明确的解释,仅规定了三大抗辩权,致使在司法实践中,认识不能统一,争议较大,最主要有以下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反诉不属抗辩范畴,债务人不可以向受让人提起反诉   (一 )反诉不属抗辩 其区别:反诉是指在已经发生的诉讼程序中,原诉的被告对原告提出相反的独立诉讼请求。抗辩权是指债权人行使债权时,债务人根据法定事由,对抗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 (《担保法》第 20条第 2款 )。很显然反诉不是抗辩。具体表现在: 1.二者目的…  相似文献   

15.
票据抗辩事由的有效性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据抗辩制度是从保护票据安全出发进行考虑的,从静态安全出发规定成立抗辩事由就得以抗辩;从动态安全出发对票据抗辩进行限制,以保护票据权利人的票据权利。票据抗辩事由的有效性是抗辩成功的关键,只有是有效的抗辩事由,才具有抗辩的效力。有效的抗辩事由包括:对抗不特定债权人的法定事由、对抗特定债权人的法定事由、对抗特定债权人的约定事由、票据抗辩限制中对人抗辩事由因持票人的恶意而重新变为有效性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16.
冯珏 《法律科学》2011,(4):70-82
侵权法中的抗辩事由是被告在侵权诉讼中据以抗辩的实体法依据,与作为被告防御方式之一种的抗辩完全不同。抗辩事由是阻却法律效果发生的消极构成要件要素。侵权法中的抗辩事由具有独立性、派生性与例外性。如果狭义构成要件涉及复杂的权衡过程,则无法从中派生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抗辩事由。由此决定,外来原因虽在无过错责任中存在较为广泛的适用空间,但在过错责任中不构成独立的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17.
不可抗力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免责条件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抗辩,根据其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广义的抗辩和狭义的抗辩。广义的抗辩,是指在侵权案件中,被告针对原告的指控和请求,提出的一切有关免除或者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而狭义的抗辩,仅指被告针对原告的指控和请求,通过提出抗辩事由而免除或者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广义的抗辩包含了狭义的抗辩。①狭义的抗辩,根据其目的不同,又可以将其分为免责的抗辩或减责的抗辩。我们通常将免责的抗辩事由称之为免责条件。 侵权责任的免责条件作为法律事实的一种,同一般的法律事实相比,具有下列重要的特征:(l)免责条件…  相似文献   

18.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作为环境侵权责任中最常见的责任,其抗辩事由在我国法律中没用统一的规定,理论上也较少被学者讨论,即使有被提起也是一概而论,相关研究比较缺乏。本文通过对一般抗辩事由的分析,针对环境侵权抗辩事由中常见的三种抗辩事由进行分析,提出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区分适用免责抗辩事由和减责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19.
《北方法学》2022,(4):148-160
航空产品责任诉讼是航空事故受害人在欧美国家主张和维护其权益的一种惯常诉类。为协调和平衡制造商与受害人之间的权益,促进航空产业发展,两大地区在近80年的产品责任诉讼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系列免责抗辩事由,如美国联邦法与州法优先适用抗辩、18年除斥期间失权时效抗辩、政府缔约人强制标准抗辩;欧盟产品责任指令中的当时科学技术抗辩等。这些抗辩事由反映出欧美保护航空制造业和放松监管的趋向。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飞机即将进入国内外市场,为防范产品责任诉讼泛滥和保护刚刚起步的航空产业,中国可合理参鉴欧美航空产品责任免责立法和抗辩实践的新发展,制定单行的“航空航天产业促进法”,规定符合通用航空和商业航空制造业发展实情和规律的除斥期间,限定政府缔约人抗辩的适用范围,同时以不方便法院原则灵活调控航空产品责任诉讼的数量。  相似文献   

20.
被胁迫作为阻却犯罪成立事由的法律性质在两大法系刑法理论中都有争议。在大陆法系国家,针对其与紧急避险之间存在等同或区分的关系,其法律性质可相应划分为三种类型:为排他型违法阻却事由、排他型责任阻却事由与违法与责任阻却二元化事由。在英美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被胁迫法律性质一方面传统上被认为属于可宽恕性抗辩事由,而另一方面新的见解既有将其视为正当化抗辩事由,亦有学者认为其属于独立抗辩事由以及特殊标准的可宽恕事由。通过比较分析两大法系关于被胁迫法律性质的上述争议,认为在两大法系中,作为排他性的理论具有绝对化和地方性的弊端,从而应当确立二元化的法律性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