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震荡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v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ol(tumornecrosisfactor-a,TNF-a、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变化,探讨脑震荡后继发性脑损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震荡模型,Weil氏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光化学分析方法检测脑组织内MDA含量、SOD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区TNF-a、IL-1β表达。结果Weil氏染色显示神经髓鞘排列紊乱,弯曲肿胀,12h后更加明显;脑震荡后大鼠脑组织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SOD活性较对照纽明显降低;脑震荡后大鼠皮质及海马区细胞胞浆中TNF-a、IL-1β较对照组表达量明显上调。结论脑震荡大鼠脑组织存在氧化应激和炎性损伤,可能在脑震荡后继发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的时序性变化,探讨其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作用。方法 5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和DAI组,采用HE、Gless氏嗜银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不同时间(30min~7d)脑干组织病理学改变及IL-1β和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DIA大鼠脑干组织结构疏松、水肿,Gless氏嗜银染色可见轴索肿胀、扭曲、收缩球形成等改变,证明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成功;IL-1β和TNF-α在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脑干神经元内有低表达,而在DAI后30min~6h大鼠脑干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内表达迅速增加,于6h达高峰。结论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IL-1β和TNF-α蛋白在脑干内表达的增加,与轴索继发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脑震荡后脑组织损伤修复相关因子表达变化,为推断脑损伤时间提供法医学依据.方法 建立SD大鼠脑震荡伤模型,提取脑组织行常规HE染色及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及相应统计学处理. 结果 伤后30min,在大脑皮质、海马区见少量呈弥散性分布的HSP 7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12 h达高峰,伤后1 d阳性细胞数量开始减少;伤后3h,在大脑皮质、海马区bF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开始增多,至12h时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伤后6h~1d,在大脑皮质、海马区TGF-β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逐渐增多,至3d时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结论 HSP70、bFGF、TGF-β1在脑震荡后脑组织中表达呈时序性改变.多指标综合应用为法医学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大鼠软组织挤压伤后肝组织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挤压组、挤压后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处理组、挤压后L-精氨酸(L-arginine,L-Arg)处理组,经实验处理后检测血清中ALT、AST活性和NO浓度,并利用RT-PCR技术观察肝组织中TNF-α、IL-1β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挤压组肝组织中TNF-α、IL-1β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应用L-Arg后TNF-α、IL-1β mRNA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而应用AG后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挤压组血清ALT、AST活性以及NO浓度明显增加(P<0.05),应用L-Arg后血清ALT、AST活性以及NO浓度进一步明显增高(P<0.05),应用AG后上述指标则明显降低(P<0.05). 结论 大鼠软组织挤压伤诱导NO生成增多,内源性NO介导肝组织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5.
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TGF-β1及其受体TβR I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脑损伤后TGF-β1及其受体TβRI蛋白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后TGF-β1及其受体TβRI蛋白在伤后不同时间(30 min、1 h、3 h、6 h、12 h、1 d、3 d、7 d)的表达情况,以正常大鼠及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结果 (1)正常及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TGF-β1及TβRI表达;(2)脑损伤后1~3d,大脑皮质和脑干TGF-β1/TβRI蛋白表达逐渐增加,7 d时仍维持在高表达水平;(3)海马冲击后12 h~1 d逐渐增加,3 d时仍处于高表达水平,7 d时已开始下降。结论脑损伤可诱导TGF-β1/TβRI基因在脑内表达,其时序性改变可望用于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diffuse brain injury,DBI)后脑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Marmarou方法制作大鼠DBI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10个DBI组、1个对照组和1个假手术组。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大鼠DBI后0.5、1、3、6、12、24、48、72、96、168 h和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组织内α-syn表达规律,所得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DBI大鼠大脑皮质、海马、脑干内α-syn阳性细胞个数及平均光密度变化形成先升后降再升的曲线。大脑皮质α-syn阳性细胞个数和平均光密度在损伤后1h少量增加,3 h明显增多,6 h达到高峰。而后逐渐减少,大脑皮质α-syn第2次表达高峰在损伤后96 h出现。海马、脑干部位α-syn阳性细胞个数及平均光密度第1次表达高峰出现于损伤后6 h,第2次表达高峰约在损伤后72 h出现。结论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内α-syn可作为DBI诊断的参考指标,同时对推断弥漫性脑损伤时间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脑震荡后不同时间大脑多巴胺D1受体在不同部位的表达变化。方法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复制大鼠脑震荡模型,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脑震荡后1、2、4、8、16和24d 6个损伤组和1个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于大鼠脑震荡后不同时间取内侧隔核(MSN)、左右Broca斜角带垂直支(VDB)、丘脑网状带(RT)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脑组织不同区域多巴胺受体(D1)表达情况,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各组大鼠脑组织D1受体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变化情况:在MNS区,脑震荡后1d细胞阳性表达开始减弱,到16d细胞阳性表达最弱,16~24d细胞阳性表达开始增强,但在24d仍比对照组的表达弱。在VDB区,脑震荡后1d细胞阳性表达开始减弱,2d细胞阳性表达最弱,脑震荡后2~24d细胞阳性表达开始增强,但在24d仍比对照组的表达弱。在RT区,脑震荡后1d细胞阳性表达开始减弱,4d细胞阳性表达最弱,4~24d细胞阳性表达开始增强,到24d与对照组表达接近。结论大鼠脑震荡后不同时间,脑组织多巴胺D1受体在MSN、VDB、RT不同区域的表达轻微下调,但下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HIF-1α、IGF-1表达与脑挫伤时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登峰  刘扬  王英元  王亚方 《法医学杂志》2007,23(3):174-176,F0003
目的探讨大鼠脑挫伤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对正常及伤后不同时间HIF-1α、IGF-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神经细胞偶见HIF-1α表达,IGF-1表达呈弱阳性。脑挫伤后HIF-1α和IGF-1的表达主要位于大脑皮质、脑干和海马的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并以神经胶质细胞为主。伤后2h挫伤区周围神经细胞可见HIF-1α蛋白阳性表达增加,24h达高峰,14d后恢复正常;伤后6hIGF-1蛋白阳性表达增加,3d达高峰,14d后恢复正常。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损伤后HIF-1α、IGF-1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可望用于法医病理学推断脑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弥漫性脑损伤(diffuse brain injury,DBI)后不同时间海马区Wnt3a、β-catenin、CyclinD1的表达,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与损伤的时间关系。方法参照Marmarou原理建立DBI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及DBI 6h、1d、2d、5d、7d组,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Wnt3a、β-catenin、CyclinD_1的表达及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区Wnt3a、β-catenin、CyclinD_1均有少量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区Wnt3a、β-catenin在伤后6h升高,1d达到高峰,Wnt3a在伤后7d再呈升高趋势,β-catenin在伤后7d降至正常水平;CyclinD_1在伤后6h达到高峰,ld~7d持续降至正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弥漫性脑损伤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该信号Wnt3a、β-catenin、CyclinD1蛋白表达在时间上存在着差异性,对弥漫性脑损伤分子病理机制的研究及损伤时间推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COX-1/COX-2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脑损伤后COX 1和COX 2蛋白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 ,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 以自由落体撞击雄性SD大鼠右顶叶制备脑挫伤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处理脑组织检材 ,观察不同时间 ( 1、 3、 5、 7、 14d)脑组织COX 1/COX 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及手术对照组大鼠 ,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COX 1/COX 2表达 ;脑挫伤后 1~ 5d ,大鼠脑组织内COX 1表达逐渐增加 ,14d时仍维持在高表达水平 ;脑挫伤后 1~ 3d ,大鼠脑组织皮质内COX 2表达逐渐增加 ,1d时海马COX 2表达达高峰。结论 脑挫伤后可诱导COX 1/COX 2蛋白在脑内表达 ,并呈现出时序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组织HIF-1α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组织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不同损伤时间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部位神经元细胞内HIF-1α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损伤时间,HIF-1α的表达强弱不同,损伤后1~2h可在皮质、丘脑和脑干等部位观察到HIF-1α增多,12h达高峰,24h减弱。结论HIF-1α可作为检测早期脑损伤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法医病理重度颅脑损伤后GDNF表达的实验研究…王欣,廖志钢,刘敏,等(1):1实验性脑挫伤后caspase-1表达的研究……陶陆阳,陈溪萍,丁梅,等(1):4实验性大鼠脑震荡后C-FOS蛋白表达的研究…………………………………汪枫,李永宏,胡永良(1):8皮肤切创组织IL-2、TNF-α时间相关性表达的ELISA分析………………………王慧君,丁云川(1):10大鼠皮肤钝器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变化的研究…………………………李梅,黄培军,刘敏,等(1):13广泛软组织挫伤后器官形态学的研究……李戈,吕俊苞,姚青松,等(1):18创伤性脑损伤与细胞凋亡……………史为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度机械通气致肺损伤后,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NF-κBp65在肺组织中不同时间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将51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实验组。利用呼吸机建立过度机械通气致肺损伤模型。应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兔急性肺损伤后肺组织中TNF-α、IL-1β及NF-κBp65的表达,并用凝胶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分析,所得数据经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正常组与各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TNF-α在损伤后0h表达即增加,1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而在24h后又有反弹性增高;其中在0.5、24、48h组有差异性(P<0.05),1、3h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IL-1β在损伤后0.5h逐渐增加,3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其中在1、6、12、24h组有差异性(P<0.05),3h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NF-κBp65在损伤后0.5h逐渐增加,6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其中在1、12h组有差异性(P<0.05),3、6h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NF-α、IL-1β及NF-κBp65在过度机械通气致VILI发病中有重要作用;TNF-α、IL-1β及NF-κBp65在损伤早期即表达,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为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CNS内β-APP蛋白表达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伤后β-APP蛋白在不同时间(0.5h、2h、6h、12h、24h、3d、7d、14d)的表达情况,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1)皮质内β-APP蛋白在伤后表达呈一定波动性,0.5h表达明显增加后,逐渐下降,12h降至最低,低于对照组,随后再次表达增加,3d达高峰;(2)伤后24h海马区β-APP表达开始逐渐下降,3d降至最低,14d回到对照组水平;(3)齿状回(DG)内β-APP蛋白在伤后12h低于对照组。结论实验性脑挫伤后皮质β-APP表达时序性规律可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指标,但海马区及DGβ-APP变化规律在脑损伤时间推断方面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大鼠肺组织和血清中IL-1β、1L-13mRNA表达变化,探讨IL-1β、IL-13mRNA的变化情况与溺死的关系。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溺死组(实验组)。分别提取各组大鼠右侧肺下叶及右心室血清,应用TaqMan探针法检测肺组织及右心室血清IL-1β、IL-1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溺死组大鼠肉眼观察:体表征象及解剖所见符合生前溺死特征。(2)肺组织中IL-1β、IL-13mRNA表达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L-1β、IL-13表达呈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中IL-1β、IL-13mRNA表达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L-1β表达显著升高(p0.01)、IL-13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1)IL-1β、IL-13 mRNA在溺死组肺组织中表达呈下降趋势,可能是大鼠溺死出现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症导致免疫无能的表现。(2)IL-1β、IL-13 mRNA在血清中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与溺水应激及溺死后急性肺损伤创伤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S100β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S100β在脑组织中不同部位的时间相关性表达,并以此为弥漫性脑损伤时间推断,生前伤和死后伤判断,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弥漫性脑损伤后30min和2,4,12,24h及3,7d,死后10min损伤,各组S100β在大脑皮质、海马、丘脑、脑干中神经胶质细胞的表达,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S100β阳性细胞个数及蛋白表达在皮质、海马、丘脑形成先增后降再升的曲线,即两次表达高峰,脑干表达变化不显著;在伤后2h,海马、丘脑S100β表达细胞个数和蛋白量开始增加,4h有显著增加,12h达到高峰值,皮质部位在4h达到高峰。伤后7d恢复正常值。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后S100β在不同部位表达有不同规律性且有较好的时间相关性,可成为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的一种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后bFGF及其受体FGFR1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uang DX  Zhang L  Wu MY 《法医学杂志》2004,20(2):65-67,i009
目的观察脑损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1的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侧位中度液压冲击脑损伤后bFGF及FGFR1蛋白在伤后不同时间(30min,1,3,6,12h,1,3,7d)的表达情况,以正常大鼠及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bFGF和FGFR1表达。脑冲击伤后6h,大脑皮层和脑干bFGF和FGFR1蛋白表达开始显著增加,1~3d达高峰,7d时已有所下降;海马冲击后3h即开始增加,1d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7d时恢复正常。结论脑损伤可诱导bFGF/FGFR1的表达,提示机体对脑损伤存在自身保护机制,其表达的时序性改变可望用于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18.
Pan HF  Wang Y  Chen XG  Yang J  Li L  Peng Q  Wang W  Liu M 《法医学杂志》2004,20(4):205-207,F003
目的为探讨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病理诊断及损伤时间推断依据。方法通过建立大鼠脑液压冲击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与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检测大鼠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后15,30min,1,3,6,12h,1,4,7,14d以及正常对照组与手术对照组大鼠大脑皮质、丘脑、海马等部位Fas-L的表达。结果发现伤后1hFas-L开始在大脑皮质及海马出现表达,随时间增加表达逐渐增强,伤后3hFas-L表达显著增加,伤后12h达高峰,损伤4d后Fas-L表达逐渐减弱,14d基本恢复正常。本研究证明,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不仅出现于脑损伤邻近,在远离损伤部位的脑组织亦有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发生。结论Fas-L表达可望为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根据Fas-L阳性表达的变化规律可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溺死大鼠肺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α、IL-1β、IL-13 m RNA的变化,探讨其在法医学溺死诊断鉴定中的潜在价值。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溺死组、空白对照组和心肌梗死组(对照)。分别收集各组大鼠右心室血清及右肺下叶、心肌,应用Taq Man探针法检测肺组织及右心室血清IL-1α、IL-1β、IL-13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心肌梗死组比较,溺死组大鼠肺组织IL-1α、IL-1β及IL-13 m 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血清IL-1β、IL-13 m RNA表达升高(P0.05)。空白对照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血清中IL-1α、IL-1β及IL-13 m 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β及IL-13 m RNA在溺死后大鼠右心室血清中表达量均有改变,表明其变化与溺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姜黄素对缺氧缺血性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和c-fo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丙二醛(malondjaldehyde,MDA)含量和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纽、脑缺氧缺血组、姜黄素组和溶剂对照组。用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皮质区c—fos蛋白的表达,电镜观察脑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姜黄素干预组与其他组的相应时间段相比,MDA含量下降,脑皮质区c—fos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电镜观察脑皮质神经元损伤减轻。结论姜黄素可降低HIBD大鼠脑组织的MDA含量,上调c-fos蛋白的表达,减轻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