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国旺 《法制与社会》2010,(26):231-232
本文从新时期军队院校初级指挥学员综合素质培养对《国际法》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出发,提出通过教学强化学员的国际法基本理念,是军校《国际法》课程教学的第一要求。这些基本理念包括国家主权理念、国际法治理念、国际人权理念、国际可持续发展理念、国际合作理念以及战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2.
从劳动法治意义上说,劳动刑法是法律理念与法律制度融合的产物。在劳动法治之下,劳动刑法的基本理念应实现从法治国家理念到福利国家理念、从形式法治理念到实质法治理念、从国家优位理念到社会优位理念、从强式公平理念到弱势公平理念的根本转变。以这些更新的理念为根基,劳动刑法立法随之而来也应该发生一些基本变化,即理性定位工会在刑法中的合法地位;协调刑法与劳动法律之间的冲突以及理顺不同劳动犯罪之间的罪责矛盾。  相似文献   

3.
法治理念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法治理念视野中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首先梳理了法治理念的的内涵,追述法律至上是法治理念的根基,并描绘了我国法治理念的现状。最后论证了法治理念和和谐社会的关系,着重论述了两者的价值关联,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4.
陈晓东 《法学杂志》2008,29(2):100-102
理念是包括理论、理想、信念在内的一个概念。法治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执法理念,执法理念直接决定执法者的执法行为。没有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执法理念,公诉人的公诉能力建设乃至公正执法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充分认识更新公诉人执法理念的重要性、紧迫性,在全面分析公诉人执法理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公诉人执法理念转变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彭晔 《法制与社会》2013,(23):111-112
哈佛校训称,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经验和知识,更重要的在于他是否有先进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同样,一个理念的恒久不在于当下,而在于其是否保持不断充实和革新的劲头和冲力。检察理念即是如此。伴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实施,检察理念的内容一直在充实和革新,特别是在公正理念、监督理念和理性理念方面,新刑事诉讼法对检察理念有了更高诉求。  相似文献   

6.
环境法的理念是合乎自然生态规律、社会经济规律和环境规律的理念,环境法的伦理基础是在传统伦理道德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中心主义”思想,环境法的法理基础是法律既能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能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本立场。据此,环境法的理念主要有环境可持续理念、环境协调理念、环境公平理念、环境安全理念和环境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改造工作的四个重要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峰 《中国司法》2012,(12):83-85
中国监狱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关于理念的提法很少,理论工作者对理念的总结提炼还不够。而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按照某些理念在开展工作。本文希望通过对教育改造工作理念的总结,引起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此问题的重视。一、监狱工作理念与教育改造理念总结学界关于中国监狱工作理念的理解,有助于提炼教育改造理念。笔者梳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监狱学界关于中国监狱工作理念四个方面的认识。经过梳理、比对发现,学界提出的"监狱工作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监狱制  相似文献   

8.
浅析柏拉图的理念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理念论是其全部思想体系的核心。本文重在阐述柏拉图理念论的提出、理念论的内容、理念论派生事物的方式、如何认识理念论以及对理念论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法理念的塑造——契约理念与权力理念的整合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行政法理念 ,是在一种普遍意义上被使用的术语 ,可以包括行政法概念、规范及制度、原则及精神、观念及形态、价值及文化等多层面的涵义。作为上位概念 ,它不仅包容广泛而且还可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其具体所指。行政法的契约理念是“行政法理念”的下位概念 ,它与行政法的权力理念 (即传统行政法理念 )相对照 ,在概念上与行政法理念具有同样的功能意义。传统行政法以权力理念为支撑 ,现代行政法理念则在承认权力手段的同时凸显了非权力性的契约理念。针对我国的行政运作和行政法的应用现实 ,我们应强调契约理念在行政法中的引入。我们主张行政法的新理念 ,应是传统权力理念与现代契约理念的有机统一与协调 ,而不是对传统权力理念予以彻底否定。整合两种理念的行政法新理念 ,其特点主要在于 :确立新的平等理念、淡化强制、双方合意与单方意志性相并存、以合作取代冲突、实现“法定”下的“约定”。  相似文献   

10.
民法理念及民法的完善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应通过民法的人本、民本理念、平等理念、自由与秩序理念、诚实信用理念以及公平理念的养成,切实发挥民法的人文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诉人的司法理念是国家公诉人员在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对一系列刑事司法制度的综合性、严谨性、原则性的理性认识。它对于提高公诉人的理论修养,保证公诉权的正当行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公诉人的司法理念主要包括法治理念、程序正义理念、诉讼效率理念以及公诉合理理念。公诉人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符合司法改革的国际化趋势,有利于检察官制度的健康发展,是司法文明和司法进步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法理念的普遍性问题研究——超民族性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凡跃 《现代法学》2003,25(4):87-92
法理念是法的内在精神。普遍性是法理念的重要特征,而法理念的超民族性则是其普遍性的重要表现。虽然基于人类的共同生活总会产生某些超越了民族性差异的法理念。但从根本上讲,超民族的法理念是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实践性特征的法理念。在当今,各具民族、国家、地域等具体特征的法理念与具有超民族的、全球意义的法理念的共生互补、相互转化正是当今法理念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经济法理念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刚 《政法论丛》2004,(3):70-74
依可持续发展观来审视 ,经济法理念尚未完全含摄可持续发展之要义 ,尚需进行理念的重构。经济法理念应树立个体之间相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部门、地区经济结构与宏观资源配置合理化的协调发展理念 ;应树立人口、环境资源安全等的宏观经济安全观 ,不发展就是最大不安全的安全观 ;应树立在经济法立法上的效率理念、在经济法内容上的环境效益理念以及经济体制效率理念 ;应树立代际公平等全新的公平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4.
陆传照 《行政与法》2005,(1):16-17,20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对民本理念十分重视。民本理念是党执政的合法性的必然内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决定坚持民本理念的重要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决定坚持民本理念的现实紧迫性。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看,落实民本理念要特别重视民本理念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高汝成 《行政与法》2012,(12):118-122
监狱行刑理念是整个监狱制度的核心和灵魂,是监狱文明发展强有力的引擎。监狱行刑理念创新就是以实现行刑公正最大化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为主线,对传统监狱行刑理念与实践进行审视与反思,经过新旧互动、中外兼容和优胜劣汰,逐步建立与不断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要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统一的现代行刑理念。目前,我国传统的监狱行刑理念存在的弊端日益凸显,因此,需要超越传统行刑理念,以促进行刑理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结合中西方经济法理念产生的不同社会背景,分析西方经济法理念和中国经济法理念的共性和特性,提出经济法理念的内涵,阐述了经济法理念与民法理念的区别,以明确树立科学的经济法理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实现司法理念的现代化是法院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现代司法理念是司法制度的先导,也是现代司法制度必要的理念支撑。民事审判领域亟需树立法律至上、权利平等、程序公正、被动裁判等现代司法理念,这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民法的相关理念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天然的契合性,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够使民法的理念得到弘扬,最终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支持下,完成民法理念的终极关怀。民法理念的高度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一致,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我国社会之中存在着一些民法理念相缺失的现象。因此,发扬和培育民法之中人格独立、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满足法治建设之中的要求,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19.
市民社会及其理念——市民法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是个历时性的概念。它经历了等同于政治社会,与国家/政治社会相分野,区分于国家、经济的文化领域等几个时期。各时期有着不同的价值理念,即市民社会的理念。由市民社会—市民社会的理念—市民法的理念—市民法这一线索可看出,市民社会及其理念对市民法及理念起着基础作用。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应吸纳西方市民法固有品格,进而推动市民法及其理念在中国的根植。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刑法理念研究的变迁与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理念是刑事法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刑事法治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代中国刑法理念是在反思近代刑法学忽视刑法理念的基础上,受益于刑法哲学的深入探讨,在与中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过程中逐渐生成、更新并走向繁荣的。当代中国刑法理念研究尚存在研究者的主体性意识不强,研究的自主性、自觉性不够,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实践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化刑法理念的研究应当着力发掘刑法理念传统资源,彻底清算传统落后刑法观念,审慎对待域外新兴刑法理念并且积极落实当代中国刑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