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民社会、社区与社区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纾 《犯罪研究》2007,(2):33-38
从市民社会的角度分析刑事司法制度、社区矫正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可认识到二元结构的社会是社区矫正制度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我国尚处于从一元社会结构向二元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因而目前的社区矫正具有现阶段的一些过渡性特点,需要从理论研究、法规建设、机构建设以及探索社会资源参与社区矫正的方式等方面对这项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视角来看,社区矫正内在地蕴含着国家与市民社会在罪犯矫正中的协同配合关系。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目前我国市民社会尚未发育成熟,在社区层面主要表现为社区居民的自治精神和自理能力较弱,对社区公共事务参与有限。这乃是社区矫正社会参与不足的深刻根源。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社区建设发育市民社会。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社区群众的自治精神和自理能力,提高其对社区矫正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加强社区文化尤其是现代法文化建设,培养社区包容精神,更新刑罚观念;扶植建立民间罪犯帮教组织,发挥其在罪犯再社会化过程中专业化程度高、资源整合能力强、非标签化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3.
刑事政策对整个刑事法律活动起着指导和调节作用,在刑事政策视野下进行社区矫正有其现实的理论基础,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应该结合未成年人特殊刑事政策予以深入研究。具体而言,一方面应该从宏观上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体系性建构,包括从理论上厘清未成年人具体刑事政策、设立单一的未成年人社区制度、扩大矫正范围;另一方面在微观上切实解决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中的具体问题,包括创设多样性的矫正项目、改变矫正主体现有的双层次模式、克服资源性欠缺等现实内容。  相似文献   

4.
行刑社会化是现代刑事政策的典型刑罚实践。它能有效弥合监狱行刑悖论的缺陷。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正是行刑社会化的具体践行。它注重刑罚个别化,切合现代刑法的谦抑、经济、人道的特性;立足于成熟市民社会的社区组织,以科学的矫正刑思想为指引,并吸收了新社会防卫论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5.
刑事执行一体化是我国当前司法改革与刑事理论探讨的热门问题,也是我国刑事理论学界居主流的观点。在刑事执行一体化的国际趋势的背景下,我国刑事执行一体化改革势在必行,刑事执行一体化的改革一实践,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区矫正执行体制。立足于我国现行社区矫正执行体制的立法冲突和现存问题,建议从社区矫正执行主体定位、机构与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建构我国的社区矫正执行体制。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二元化刑事政策背景下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颖 《犯罪研究》2009,(4):18-23
随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改革方向,政府职能和权力突破了只在行政机关内部上下转移的框架,管理重心、权力向社会、社区和民间组织转移。社区,作为公民社会生活中一个最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单元,社区治理正打破传统的政府一体化统管局面,在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社区矫正,作为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我们认为,应该成为发展和完善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契机,并且与社区治理相融合。本文将结合社区治理理论和刑事政策学,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社区法制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叫它“市民社会”法制,与经济法制、政府法制并列于我国法律体系。加强城市社区法制建设是社会发展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探讨了城市社区法制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以及加强社区法制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李本森 《法律科学》2014,(1):166-175
社区司法作为社区主导下的新型司法范式,因为其融法律与道德、实体与程序、惩罚与矫正、恢复与救助、协商与调解等复合功能,在完善基层民主治理方式和凝结社区核心价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社区司法与国家刑事司法在处理犯罪问题上具有不同的操作向度,彼此间互有分工又互有联系,因此构成双系耦合。作为调处社会矛盾的自治型司法机制,中国社区司法的模式和运行系统亟待适应当地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社区司法中“社区”在司法活动中应处于基础性地位,且主导基于社区的各种司法形式的运作。  相似文献   

9.
《广东法学》2008,(1):33-36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刘淑娟 《法制与经济》2013,(2):32-33,35
刑事和解制度在刑事诉讼多元主义的冲击下,需要考虑是否将社区因素加入到和解中来。文章阐述了理论上在刑事和解中加入社区因素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刑事和解在我国的历史根源,并阐述了将社区因素纳入刑事和解的现实意义。最后,笔者详细论述了社区代表主持刑事和解、社区听证、社区评价和社区矫正,分析其利弊以及本土化改良方式。  相似文献   

11.
郑艳 《行政与法》2022,(3):91-97
社区矫正机构行使刑事执行权的行为包含监管、教育、帮扶以及不得已时的惩戒,本质上是司法行政权.本文旨在通过阐释社区矫正机构发展历程、分析社区矫正机构履职行为性质来厘清社区矫正机构的刑事执行权,在此基础上探寻重新配置社区矫正机构刑事执行权的路径,期冀对刑事执行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林艳丽 《法制与社会》2012,(34):140-141
社区矫正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我国的实践。在社区矫正发展过程中,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法律监督,有力推动了作进程,但由于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一些制度机制还不健全,导致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以社区矫正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系作为理论基础,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主线,分析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冯殿美  韩建祥 《犯罪研究》2004,(4):24-30,42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在专门的国家机关的指导和监督下,依靠社会的力量,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本文对社区矫正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回顾,介绍了社区矫正的两极化刑事政策背景和其基础即二元化的刑事政策模式,并以此为切入点对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矫正制度经历了惩罚(无矫正)——狱内矫正——社区矫正的发展历程,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刑事实证学派的矫正刑思想、新社会防卫论、犯罪标签理论和相对报应主义刑罚观。鉴于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立法和司法现状,应以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和刑事诉讼分权理念为根据,对我国现行的社区矫正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杨琼 《法制与社会》2013,(35):59-60
近年来,未成年犯罪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呈现出暴力性、严重性以及低龄性等特征。我国在立法和司法中加大了对未成年犯的保护力度,采取非刑事处罚及监禁措施,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如何针对未成年犯罪的生理、心理、行为等特点,发挥社区矫正的作用,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司法制度,为未成年这一特殊群体制定符合自身的社区矫正项目,又能适应社会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需要,是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刑事诉讼法学正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变革之中,以刑事和解制度为核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逐步纳入到法治轨道。为了进一步完善这一新型纠纷化解机制有必要考虑是否将社区矫正制度纳入到刑事和解制度当中。本文首先着手论述了有关社区矫正制度的内涵以及其与刑事和解制度的衔接来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对刑事和解制度中是否纳入社区矫正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发挥其在刑事和解制度中的作用方式做了相应探讨,以明示社区矫正制度纳入刑事和解制度的重要意义。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有关完善拟纳入到刑事和解制度中有关社区矫正制度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community—based corretion),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的欧美国家,也被称为社区处遇。作为与监禁矫正并行的行刑方式,它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被纳入检察机关的监督范围有充足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市民政治参与影响巨大的各种因素错综交织,但市民自身素质是政治参与的前提与保证,社区是市民政治参与的起点,网络的发展给市民政治参与带来深刻变革。因而素质、社区、网络是选举活动之外对市民政治参与影响最直接、也最重要的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的制度设计以及优化,将会有力推动市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9.
论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是现代矫正制度发展的基本方向,其结果必然是大量犯罪人流入社会。在自由环境中,国家公权力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在监禁矫正体制中那样深入于各个环节,社区矫正需要更多的依赖社会的力量进行运作。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支持系统的发育状况决定了社区矫正改革的深度与广度,甚至成败。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发育还很不成熟,适合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支持系统尚未形成,这是制约中国社区矫正改革的关键因素。当前,在充分发挥国家机关(主要是司法行政机关)作用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社区矫正社会支持系统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社区矫正研究成为刑事法学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社区矫正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冷到热的过程,初步形成研究中心、研究格局及核心期刊群。社区矫正研究的兴起有其时代背景,“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则是社区矫正研究得以兴起的深层思想基础,而实践所产生的广阔的理论空间、国家权力对社会矫正研究的肯定与支持是社区矫正研究发展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