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习近平关于青年培养的重要论述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青年培养思想及青年培养工作的历史实践一脉相承,两者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关系,后者为前者奠定了理论和历史基础。系统地梳理和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培养工作的历史实践及基本经验,对于我们用历史思维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年培养的相关论述,进一步做好培育时代新人的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充分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对于我们今天自觉把握历史发展方向,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继续坚持和发展好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作用和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维度,对新中国成立广博而深远的意义作一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台湾地区对中共党史、当代中国史研究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台湾当局对新中国极尽攻击之能事,台湾史学界对中共党史、新中国历史评价的调子也  相似文献   

4.
2013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联合举办,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承办的主题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理论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研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开辟改革开放道路的社  相似文献   

5.
《党史文汇》2015,(2):65-66
《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共三卷六册)《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第一卷,记述的是从1924年中国共产党山西地方党组织成立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党领导山西人民进行民主革命25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第二卷,记述的是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领导山西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29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第三卷,记述的是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上升为执政党,但是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总体上仍然偏低。为了提高全党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发展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以学习毛泽东著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仔细梳理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推进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历史过程,系统总结其经验教训,不仅可以深化对新中国初期历史发展的认识,而且能够为当前建设学习型政党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胡国胜 《党的文献》2017,(1):95-103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为实现自身政治追求和建国主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目标、国家性质、国家概念的文字表述,即"新中国"国家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民主建国等具体革命实践的变化和现实政治任务的要求,提出过"自由统一的中国""新的自由的中国""自由独立的新中国""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等"新中国"的国家目标,有过"苏维埃新中国""三民主义新中国""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新中国"等"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形成过"中华联邦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新中国"的国家概念。"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回应了复杂的革命环境,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动员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它既是革命道路的目标设置,又是国家发展的政治引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己国家梦想的政治智慧、执着追求和奋斗轨迹。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为实现自身政治追求和建国主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目标、国家性质、国家概念的文字表述,即"新中国"国家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民主建国等具体革命实践的变化和现实政治任务的要求,提出过"自由统一的中国""新的自由的中国""自由独立的新中国""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等"新中国"的国家目标,有过"苏维埃新中国""三民主义新中国""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新中国"等"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形成过"中华联邦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新中国"的国家概念。"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回应了复杂的革命环境,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动员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它既是革命道路的目标设置,又是国家发展的政治引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己国家梦想的政治智慧、执着追求和奋斗轨迹。  相似文献   

9.
1979年理论工作务虚会为全面审视与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的历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这次会议全面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的历史,投入极大精力对"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进行了热烈讨论,并且深刻反思了中共执政以来的经验教训,为后来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相似文献   

11.
<正>新中国60年的辉煌历程,可以用一句最为简单的话来表述,是一场伟大的变迁。从历史学的视野来研判这场变迁,无疑价值重大、意义特别。新中国60年的伟大变迁,是一个涉及全方位视角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的核心价值在于:新中国60年无论在中国历史、还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其影响是深远的,意义也是特殊的。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标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行刻度。70年前的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在这个历史新纪元伊始,有的人衷心祝贺中国共产党。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便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中国的  相似文献   

13.
把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这一运动,放在新中国成立的大历史背景下来认识和分析,就能看到其价值和历史必然性。在新中国成立初期3年内,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客观需要,对知识分子实行在团结、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思想改造,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实际的,而且也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认可。运动中存在的失误和偏差,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感情,是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偏差,丝毫不影响我们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总体评价和肯定。  相似文献   

14.
正内容提要:⒈建立新中国的背景⒉国体⒊政体⒋政党制度作为共产党的继承者,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新中国的继承者,对于国家怎么建立的,怎么从历史中抉择的,历史的由来、历史的脉络要弄清楚。下面我们主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一讲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怎么形成和确立的。(一)建立新中国的背景我们知道,革命的直接问题就是夺取政权,任何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对正在经历着"亘古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来说,及时记录和研究刚刚过去的历史显得尤为重要。张静如主编的《中国当代社会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按历史发展顺序列卷,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状况,是迄今为止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一部著作。该丛书共5卷,180多万字,凝聚了北京师范大学、渤海  相似文献   

16.
南下干部,作为新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群体,诞生于人民解放战争的烽烟战火之中,开启了后人对一段红色历史的回味。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眸"南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追寻这支数量可观的南下干部大军的光辉足迹,重温那段难以忘怀的特殊记忆。  相似文献   

17.
孙杰 《理论研究》2019,(5):5-1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经济繁荣、政治安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安宁,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守望相助的伟大历程,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守望相助的历史经验,对于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09,(15):13-13
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联合发出《关于组织开展“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通知》,正式启动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市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古老的城市焕发了新的生机。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哈尔滨市在新中国建立中所作的历史贡献永载于共和国辉煌灿烂的历史长卷中。研究哈尔滨市接管建设历史,总结其经验教训,无论对了解当时的历史,还是为现实提供借鉴,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颜晓峰  徐遥 《党建》2009,(7):11-13
本刊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崭新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在中华民族扎根成长,取得辉煌成就的6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