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徐泉海 《法制与社会》2010,(20):238-239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在校正诠释儒家经典《大学》之时,认为,《大学》对于格物致知一节已佚,故朱熹增补其传。《补格物致知传》集中反映了朱熹重视格物穷理工夫的特色,囊括了从工夫之始到豁然贯通境界之达成的全过程,在朱熹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孙东升 《政府法制》2011,(23):15-15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是毛泽东爱读的一篇史学著作,郭嘉就是他喜欢的三国人物之一。1959年,他多次推荐党的。高级干部读《郭嘉传》,希望人们学习他的多谋善断,学习曹操的善于用人,进而引出谈“多谋善断,留有余地”工作方法的一番话来。  相似文献   

3.
《国朝忠传》收录于《永乐大典》,编写于明初洪武年间 ,目的是为了应合朱元璋的政治需要 ,为文臣武将树立忠臣榜样。为了能够让文化水平较低的武臣听懂与阅读 ,编写者将历代忠臣的事迹都编构成生动的故事。故而 ,《国朝忠传》为一部“讲史”性质的小说  相似文献   

4.
《左传》依经立传的条目在1300条以上,无传者约550条。《公羊传》全书共570条,有经无传的条目约1300条。《谷梁传》共750条,有经无传的条目约1100条。《左传》全年无传者2年,《公羊传》38年,《谷梁传》18年。《左传》有经无传,或因经是直文,或因凡例已举。《左传》无传之经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一、四时之记载;二、天子、诸侯等人崩薨卒葬;三、诸侯会盟朝聘征伐;四、自然现象;五、祭祀。这些事件大多无需解说  相似文献   

5.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为治唐诗者所必读。此书系纂录旧史、采撷群籍而成,或照引,或节录,或改写,“抄掇繁富,或未暇检详,故谬误牴氏牾,往往杂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五八“《唐才子传》八卷”条)。而辛氏所本旧籍中,也有不少问题。今谨就见闻所及,对书中部分失误略作订正。(本文以南图藏珂罗版印本《才子传》为据。一般版本之讹,文中概不涉及。)  相似文献   

6.
三、说《鹿鸣》为《小雅》之始《小雅》七十四篇,大部分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少数出于东周初年,作者绝大部分为贵族。全部诗作有近一半(三十一首)是赞颂诗和写燕饮生活的诗,其余为反映征戍之苦和士大夫的怨刺诗。苏辙《诗集传》曾认为《小雅》有美恶,是“周德之衰”。《小雅》内容虽兼美恶,但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周德虽衰,诗中反映周人的一贯思想观念却是愈益执着强烈。浓重渲染燕乐亲和的《鹿鸣》为《小雅》之始,它集中体现了周初以来“尊尊而亲亲”的亲和意识,强调的是统治集团内部的自我调节。统治集团内部的亲和是政权保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和国民启蒙裹挟在世界性的城市化潮流之中,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城市社会还处于动荡和未成形的状态中,就已经以启蒙的姿态介入到对社会的观察和批判中去。本文主要从《野草》中的城市"陌生人"形象出发,对《野草》中涉及到城市现实空间的篇章进行市民形象和城市伦理分析,探讨身处早期城市社会的鲁迅对市民底层空间的观察和反思。《野草》中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陌生人"群体,他们无处不在,形成对"精神界战士"的鲁迅构成牵制、拉扯和制约的力量;他们通过"立论"与"闲谈",形成"陌生人"的日常生活策略;他们在"物"的主宰下形成对金钱异化的群体。鲁迅对"陌生人"群体的批判体现了他在城市写作中更为重视在精神层面上对都市生活中"人"的思考和发现,从而也形成了以"立人"为核心的市民批判。  相似文献   

8.
《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 ,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书。《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 ,由孔子的孙子子思整理而成。不过 ,现存的《中庸》 ,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 ,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名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 ,不是取正文开头的两个字为题 ,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南宋朱熹把这两本书与《论语》、《孟子》编在一起 ,简称“四书” ,是研究儒学最重要的文献。其思想与《论语》、《孟子》、《荀子》多有联系 ,内容上不少来自《孟子》、《荀子》而有所发挥…  相似文献   

9.
能否安顿日常生活是《诗经》诗教所蕴含的生命学问。在《诗经》经学传统中,日常生活的安顿对于家庭和国家政治生活来说,有着基础性的重要意义。以《葛覃》和《桑中》两篇诗为例,可以显示古典诗教的生命学问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王夫之从《葛覃》的"黄鸟"中读到的东西涉及诗之为诗的根本所在:有余,有间,使生命可以免于"正墙面而立"的逼仄。思考《桑中》的采摘活动,可以领悟生命的整全,反思现代性对生命的异化和碎片化。  相似文献   

10.
在明代注《庄》的各本中,《南华发覆》和《庄子内篇注》因其作者释性通和释德清的佛教学者身份而显得独具特色,虽然两注本在阐述《庄子》思想方面均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是两者在释义上却有着更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文章以《逍遥游》与《齐物论》两篇为例,试比较两注本释义之异同,并考证了两注本的成书年代,以期明确两者之间的具体联系。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叶海涛 《知识产权》2003,13(2):53-54
本文所探讨的不是宽泛意义上的文学性传记,而是主要针对自传体文学作品的作者,认为应当单独作为一个序列的文学性自传作品。 一、文学性传记作品的特点及在合作作品中的认定问题 一般意义上的自传体文学作品是指以特定人的生平、经历为写作题材,以第一人称叙述,由该特定人署  相似文献   

15.
16.
南宋名臣、文学家虞俦,<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宋史翼>亦未之补.<全宋词>虞俦小传因属草创,故甚简略,且有讹误,兹予订补.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is the fourth in a series introducing the reader to methods and theories relevant to advancing socio-legal research. They are written for the curious rather than the expert reader and provide illustrations of how 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frameworks have been employed and might be used in your work.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use of case biography methods for socio-legal studies. Drawing on ‘paths to justice’ studies, network analysis, and legal archaeology, we develop a case study of AC v.Berkshire West Primary Care Trust. We show how the judicial determination of the case suppressed a transgender rights narrativ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pute in favour of one about health care law. Our case biography analysis explores how competing narratives can be traced not only through legal argument and literature, but also through the personnel involved, in ways that are obscured by formal records. Paying attention to biographical features leads to a richer understanding of cases, including the importance of pre- and post-judicial decision-making aspects.  相似文献   

18.
19.
中小城市仲裁工作是一个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角落。笔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总结出了在中小城市发展仲裁事业的全局思路和具体应该采取的措施,为我国中小城市的仲裁事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法治社会的“法”与“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法治”为其要义。近些年来,学界政界,对法治议论者甚多,其中不乏有胆有识之高论。但何谓法治之“法”,何谓法治之“治”,何“法”可用之于“治”,“法”与“治”关系如何,法治本质与特性如何,似鲜有平心静气、细致深入之论者。就此而言,此处严存生教授之文可谓棋高一筹,令人一新耳目。文中释论人之本性,法之明善及法之属性;治之自治与善治,治之于官而非民,治出于民及其属性等等,均有学理说服与发微启迪之长。推呈学界,或能复引精粹之玉。不仅如此,意味更为深长者,“依法治国”之“法治”,究竟寓意何在?其与“法制”究竟有何不同?前者一定是观念上的进步,抑或传统“治”国之策的另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