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敏 《中国审判》2010,(2):74-76
奇伟非常的景观常在人迹罕至的高险之所,非有志者.不能到达,而且即使有志,如柴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不但如此,虽然有志与力,但如果到了幽暗昏惑之地而无辅助之物,还是不能到达。然而如果力有余却不达,于己则为应悔,于人则为可讥。而若尽我志,达则尽观天地之壮阔,反之也可尽享奋力登临之酣畅。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离婚率与离婚方式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婚之事小乎大乎 ?谓之小者曰 :离婚乃男女情变 ,而男女之情自古未知为何物 ,故变幻无常其实寻常 ,于是不足为训。谓之大者曰 :婚姻虽为男女私情 ,但合之为情 ,离之为变 ,合乃社会安详之基 ,离则社会躁乱之由 ;况男女结合 ,实阴阳结合 ,男女离异 ,实阴阳裂变 ,而阴阳之变自古为天地之变。是所以离婚事之大莫有其上者 ,于社会稳定发展之影响亦潜移默化。改革开放以来 ,国情民风变异凡人都有觉察 ,然其中阴阳离合裂变 ,未必人人皆知。田岚之文 ,小中寓大 ,取之于万千男女 ,教之于社会众生。述其前因 ,明其后果 ,引世人警醒 ,令男女为训。更能佐以个案资料统计论证 ,并兼传离合情理之用和法律之规 ,最终引出制度设置一己之见。窃以为此文要义不在男女之事 ,而是社会之事 ,法治之事 ,因其为阴阳之事 ,故又是天地常事大事。故以其大而荐之于读者。  相似文献   

3.
一、何以识《论语》研讨孔子法律思想,每苦于文献之不足。顾其论刑之语,则寥若晨星。坐是而学者常求诸别籍:征《易传》者有之;引左氏者有之;叙诸子之杜撰者亦有之。仍觉资料不充,甚或至于大段辑录魏人伪书《孔子家语》、《孔丛子》之类,则又不啻掩耳盗铃、欺人自欺者矣!近且有求孔氏法律思想者,既苦于原籍之寥寥,复求其末流之涛涛。曰:论孔子思想之渊源及影响。如是则上可溯及盘古之开天地,下宜沿袭至今日之思潮。愚窃以为此又本末之倒置,非智者之所宜索之者也。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正名论见于这样一段话 :子路曰 :“卫君待子而为政 ,子将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 ,子之迂也 ,奚其正 ?”子曰 :“野哉 ,由也。君子如其所不知 ,盖阙如也。名不正 ,则言不顺 ;言不顺 ,则事不成 ;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 ,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 ,无所苟而已矣。”(《子路》)孔子的话是有极强的针对性的。卫国处于黄河、淇水之间 ,子民都是殷商后裔 ,好乐奢酒 ,民风多承夏俗而不同于周礼 ,政局一直都不稳定。政乱礼失是当时的普遍情况。周…  相似文献   

5.
李敏  郝帆 《中国审判》2014,(7):58-61
国学大师王国维蜕:“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其实,不止是诗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是如此。入乎其内才能辨细察微,故而言之切中肯綮,  相似文献   

6.
阎巍 《中国公证》2006,(2):40-41
四、和谐的着眼点——人与人的身份关系 (一)天道和谐与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从事农作的先民们时常与自然接触。所以它们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崇拜。那么在他们眼里,“自然”或说“天”是什么样的呢?《豫·彖传》说:“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武。”天道阴阳规律的变化.集中表现为日月和四时的往来,既不过越又无错差,总是顺其自然而发展。体现着一种和谐有序的永恒过程。所以.自然的规律是和谐协调的.因为天地运转、日月并明、四时循环等都呈现有序和谐的状态。怀着“农”对“天”的一种崇拜和敬畏.古人认为天既是人的根本,又是人的理想;自然的规律,当然也就是人的准衡。邵子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语录》程伊川说:“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但在天则为天道,在人则为人道。”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贬任永州司马期间,一次送别他的同乡好友 薛存义,"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极尽 依依深情,并为之挥毫赠序。序不长,其文曰: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 己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 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唯怠之,又从而盗 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 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 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 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文见《柳宗元集》第23卷)  相似文献   

8.
卖官者言     
县衙有卖官者,擅妙算,精变法,通晓仕途官场之脉理,深谙权钱交易之秘方。在任有年,每每坐而论道,堂而皇之,言必“选贤任能、德才兼备”,然行则必暗箱操作、权钱交易。或以品阶高下分设三六九等,或以乌纱大小敲定百千万元,愿者上钩,现钱交易,概不赊欠。呼啦啦趋之若鹜,人相鬻之,购得一帽,戴之,如有威威乎、飘飘然之感觉。刹那间,房子、车子、票子、妻子焕然一新。好不快哉!一日,予贸然诘问“:官场非同商市,不以德才委官,任凭金钱施帽,岂非公产私卖、中饱私囊乎?”卖者笑曰“:吾业有年矣,过了此村,焉有此店?吾既入仕途,要光耀门楣,滋润子孙;要…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天地之大,人皆有叹,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之不可听,听之不可说。君听臣遭诛,父听子遭戮,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亲戚  相似文献   

10.
有一诗人,在其《时间》中云:“度年如日……”我不禁拍手叫绝。成语有“度日如年”,而这位诗人则反其意,说“度年如日”。“年”和“日”,位置一调换,意思便截然不同。“度日如年”,说的是时间过得特别慢;“度年如日”,说的则是时间过得特别快。一年365天,过去是如此,现在还是如此,一天没多,一天没少,为什么会有快慢之分呢?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段幽默的话,意思是:和一位美丽的姑娘坐在一起谈话,一小时像一分钟;坐在烤人的火炉上,一分钟则像一小时。时间过得快或者过得慢,看来是相对的。双休日,在公园里和几位退休老人聊天,其中一位说…  相似文献   

11.
三月初的一天夜里,我收到一位朋友发来的信息,是知乎网上的截图——《丈夫性侵自己的11岁侄女,该原谅他吗?》.该贴下面的评论各式各样,却只有我的朋友问:我想举报,能不能人肉搜索到这位丈夫,然后去报警? 遇到类似的事情,大部分人都只是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者过一下嘴瘾,或许也会义愤填膺吧.但是,却鲜有人去想如何拯救别人或者做点儿什么.  相似文献   

12.
<正> 其二,律是恒平、稳定的法律形式,概括力强包罗广泛,而条文又言简义赅,在实践中易于掌握运用,与此相比,条例则因时因事而定,修例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主管官员提出,来源不一、情况复杂且又数量众多难负与律文及其它条例参差矛盾,加之修例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在实践中则会贻害无穷。因此,以律指导条例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条例的弊害。“惟律与例相札而弗合,则主谳者往往略律而从例,一或不慎,则爱书不可复问矣”。“若夫例则引彼物以肖此物,从甲事以配乙事也,其能无牵合影射之虞乎?……至  相似文献   

13.
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数百年于兹,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孙中山《民权初步》序A:只要严格遵守程序,就能保证结果。B:那要首先保证程序是对的。  相似文献   

14.
汤忠赞 《中国司法》2003,(11):36-36
路,《离骚》上称:“回朕东以复兮,及行迷之未远。”指的是道路。 路,还可指为道理,即理路。《书·洪范》:“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路,亦可比喻权位。《孟子公孙丑上》:“夫子(指孟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路,泛指大。《史记·武帝本纪》:“路,大也。”《管子·四时》:“国家乃路。”  相似文献   

15.
明朝改革家张居正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车之不前也,马不力也,不策马而策车何益? 法之不行也,人不力也,不议人而议法何益?”这里的“议人”所“议”的至少包含守法和执法两个方面的内容。思及古话,考察今天,我们有理由感到欣慰,因为今日之中国,法治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对有法“不行”、执法“不力”者,“议”之有规,“罚”之有矩,“议人”已不再是过去似有似无的空头承诺,取而代之的是“有责必究、有过必罚、有错必担”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引咎辞职制度的实行便是一例。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西南油气田分公  相似文献   

16.
<正> 原文:(《左传·子产论为政宽猛》)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①:“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②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相似文献   

17.
<正> 韩非是战国时期最后一个大思想家,法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变法,执法的历史经验,吸取了前期法家的思想资料,以君本位为核心,建立了法家思想的完整体系。与同时代思想家比较,他的法律思想最为丰富。 1、韩非的立法观什么是法?韩非在多处作过说明,择其主要两处于下:第一,“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法者,编著之图藉,建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①;第二,“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  相似文献   

18.
福音乎?陷井乎? 1993年5、6月期间,《故事大观》、《中学生文摘》、《爱情·婚姻·家庭》、《妇女生活》,《青年月报》等几家全国有影响的报刊同时刊登出这样一则颇有诱惑力的广告: “友好牌”人体增长片——解开矮人之秘该广告声称“有效率达89.7%”、“服用一个疗程(60天)定见成效”、  相似文献   

19.
必须老实交代,题目中这八个字不是我的原创,乃是摘引潘天寿的画语.他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说:"予作毛笔画外,间作指画,何战?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指趣之相异,互为参证耳.运笔,常也;运指,变也.常中求变以悟常,变中求常以悟变,亦系钝根人之钝法欤?"义云:"凡事有常必有变;常,承也;变,革也.承易而革难.然常从非常来,变从有常起;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近日读汉镜铭,又想到这八个字.……  相似文献   

20.
历来许多人爱读《庄子》,甚至终身不倦。《庄子》这部书何以有这样大的吸引力呢?许多论者均以为是由于《庄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鲁迅先生就曾说,《庄子》一书“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明代的罗勉遭也说过: “《庄子》为书,虽恢恑谲怪,佚宕于‘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道,而风云开阖,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阙。古今文士,每每奇之。”(《南华真经循本》释题)汪洋恣肆、恢愧谲怪的艺术风格使得读者爱不释卷,这固然是不错的,但笔者认为,《庄子》独特的表达方式,则更是使读者终生不倦的重要原因。《庄子》是一部先秦时期的哲学著作,但却与一般的哲理散文不同,即不是用论述性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推理去阐述哲理,去说服人;而主要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情去感染人、打动人,让读者自己去“意会”其中的哲理。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作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