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独立产生并发展于西方 ,是因为西方社会存在三个基础 :个人主义的哲学基础、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分立的社会基础以及权利观的法律基础。而这三个基础展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欠缺的 ,所以司法独立不可能产生于中国 ,到了今天也就成了制约司法独立在中国落户的文化因素。除此外 ,本文还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阻碍司法独立的其他因素 ,如 ,观念因素、地方保护主义、司法行政化等等。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司法独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提法为"司法独立在中国"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空间.本文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从实证层面将司法独立与下一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可能走向联系起来进行探讨.以便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保驾护航”刍议——从司法独立的角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独立是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现状人治的影响仍然存在,法律至上这一法治国家的基本原理或理念至今也没有明确认识,“保驾护航”这个政界与司法界流行的政治禅语足可以证明这点。深入剖析社会条件与法制环境下的司法独立,实现全社会体制上、观念上对司法独立的转变,以切实推进我国司法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4.
段占朝 《学理论》2009,(12):150-152
文章追溯了司法独立的思想渊源,并对英美司法独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从而归纳出我国司法独立的环境制约因素,主要有主流的国家学说、政党制度和阶级状况、司法独立发生的历史前提以及司法现状等,最后为我国的司法独立进行了合理的定位:以“人民主权”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分权学说的合理内核,通过完善司法制度,逐步实现审判的独立以至最终实现法院的独立,从而强化司法权对于行政权的独立性。实现对公民权利的充分而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司法独立是法治的基本原则,具有重要价值。针对现实中很多影响司法独立的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司法机关之外的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在干预司法审判时都要追究其责任。从制度发展的角度来看,最高人民法院确立的过问登记制是干预追责制的前身。而后者对前者的超越在于主体的扩展以及内容上的丰富与完善。当然,干预追责制还需要与其他相关制度相互配合,才能够全面推动司法独立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王群 《理论导刊》2006,1(11):102-105
国际公认的司法独立包括司法权独立、法院独立和法官独立。其中,法官依法独立审判是其核心内涵。我国宪法对司法独立的规定与国际社会有着一定的差距,其中滞后的观念是导致我国司法不能完全独立的首要原因。其实,法官依法独立审判与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集中制是一致的。因此,在我国要实现司法独立,应首先修改宪法,确立与国际社会一致的司法独立观念。  相似文献   

7.
检察监督作为我国人民检察院的主要职能,是实现我国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而司法独立是一项现代法治国家普遍承认和确立的宪政原则与司法原则,但司法独立的确立要以法院的理性化为前提,独立司法必须以制约与监督为要件。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对司法裁判所进行的法律监督亦即检察监督,不仅为司法公正增加了一重“保险”,而且促进了我国司法独立早日实现的前提条件。可以说,检察监督与司法独立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唯物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国的司法独立原则和制度走过了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现今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仍存在着问题和差距。这是当前我国较多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要完善我国的司法独立,必须从体制上改革。  相似文献   

9.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对量刑程序的本质缺乏梳理。当通过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其本质不在于限制法官权力,而在于赋予权力以实现量刑个别化。在今日,它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则主要是信息社会的结果,更在于它是司法独立的前提。在中国语境下,由于司法不独立,量刑问题才成为一个真问题。而解决之道,量刑程序的诉讼化构造不仅仅要指向刑罚个别化、限制法官权力,更在于限制检察官权力乃至更为宏观的权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进而实现司法独立。舍此,我国的司法改革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10.
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和谐与冲突共存。对媒体监督司法进行必要的限制并且确定司法保护舆论监督的原则,是寻求新闻自由价值与司法独立价值之间平衡的必然选择,并将为最终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和平衡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清政府在严峻的国内与国际局势下进行了以推行西方政治民主制度的新政 ,司法独立是清末统治阶级新政措施中最保险的一环。从清末宪政背景下司法独立的展开 ,其政治与思想基础、原则在法律上的确立 ,司法机构的设置与实施的效果分析 ,虽然这次司法改革很不彻底 ,且具有很大的时代局限 ,但它却是我国司法近代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12.
法官地位独立是司法独立的应有之义,是实现司法独立的前提条件,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予以规定。我国实行法院独立,而不是法官独立。为此,必须改革现行的司法领导体制;严格法官任职资格,提高法官整体素质;建立法官身份保障制,物质保障制,特权保障制,以实现我国法官地位独立。  相似文献   

13.
张录荣 《学理论》2010,(4):116-120
公正审判基本人权视野下的司法独立,其全部目的是为了公正审判。为防止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司法权本身也需要约束,因而司法独立也不是绝对的,存在公正审判的诉讼机制下司法受制的必要性,印司法要接受司法内监督和司法外监督。司法内的监督包括审级监督和再审监督,司法外监督包括媒体监督、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其他监督等,而司法外监督以不代替司法审判、不构成对司法权的不正当干涉为底限。司法独立与司法受制共同统一于公正审判。  相似文献   

14.
余绍银  项海波 《学理论》2010,(25):133-134
媒体审判现象是媒体与司法对立冲突的折射,从媒体的监督职能、司法独立的特性等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认识是遏制其发生的前提。同时,媒体与司法两者之间的合理协调,促进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媒体自由和司法独立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和讨论的课题。因此,必须以系统性的视角对媒体审判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5.
王莉  葛颂华 《学理论》2010,(13):107-108
在阐明新闻媒体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功能的基础上,基于对我国新闻监督司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关制度建设,以期达到新闻监督活动与司法独立两者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试论推进中国特色的司法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独立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对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行司法体制是在过去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司法组织机构设置、权力分配、诉讼制度、审判方式、司法人员素质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司法审查机制要适应WTO的法律规则,现行司法体制则有更大的差距。因此,在司法机关实现“三个代表”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公正司法。一、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独立审判制度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没有独立的司法就没有公正的司法。根据现行宪法,我国的司法独立是在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8.
廉洁政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必然结果和目标。实现廉洁政治,必须构建大众参与反腐的民主制度体系,培育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建设以司法独立为核心建设廉法政治法治化运行机制。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为廉洁政治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只有独立的法官,才能够根据自由心证、理智、良知、道德来审判。法官独立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司法独立在司法方面的价值。没有法官独立,就不能实现司法程序的自治性、合理性、参与性。法官是否具备高水平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是法官能否独立的前提。我国应当改革现行的法官任选制度,建立科学的法官遴选、培训、见习制度,从源头上确保新入者的高素质,应当淘汰现行法官队伍中的低素质者,对在职法官进行分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特殊国情要求执政党必须引领宪政意识。宪政意识的主要内容包括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权力制约意识和人权意识等四个基本方面。引领民主意识要求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引领法治意识要求正确对待司法独立;引领权力制约意识要求党政功能分化和构建国家权力的合理结构;引领人权意识要求加强人权理论的研究,积极推进人权立法的完善与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