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力制约是政治学、管理学和法学研究的重要论题。该论题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成熟、完善于近代资本主义革命时期,直至今天依然有很多学者围绕它展开深入的思考和辩论。本文以西方权力制约理论历史发展为切入点,从权力的本质和特征入手,围绕西方权力制约思想的萌芽、成熟和实践,对西方国家权力制约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为构建和完善我国权力制约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制约权力--权力制约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进元  张艳 《法商研究》2004,21(4):84-90
传统的权力制约模式主要表现为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尽管这一模式为西方国家广泛采用 ,但是随着行政权力的扩大和行政集权化的趋势 ,这一模式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革命。托克维尔等人敏锐地观察到传统权力制约模式的这一变化 ,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制约权力的理论构想并在西方社会被赋予广泛的宪政实践。但社会制约权力理论在我国还属于尚未完全开发的领域。就我国现行宪政体制而言 ,可以从选举制度、罢免制度、听证制度、陪审制度、新闻监督制度等方面建构和完善我国社会制约权力制度。  相似文献   

3.
权力制约的理性思考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权力制约的理论及其体制模式,是西方国家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历史性和国别性.在中国,政府体制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特点是“代表机关的权力至上”.因此,我们不主张美国式的分权制衡型政府体制,但是适当的权力分工与制约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介绍、分析了目前国内存在的几种权力制约学说,并指出权力制约的真谛是以权力制约权力.最后,作者建议:我们可以在吸收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及孟德斯鸠的权力制约理论的合理内核之基础上,构建一个在代表机关权力之下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相互制约的体制模式.  相似文献   

4.
实现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思想,借鉴西方权力制衡理论,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实践,应坚持将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推进我国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权学说长久以来被视为近现代宪法的一个基本理论和原则,对于分权理论与实践的认识,一直是宪法学研究的难点。我国宪法对国家权力进行了横向分配,但是这些横向权力之间并不存在强有力的互相监督与制约。鉴于权力之间的监督与制约在国家治理中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所以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权力的运作,应当在国家机构权力的运作中适度加入互相制约的成分,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权力需要制约,无论是在具有"君权至上,法自君出"传统的古代中国,还是在具有"民主法治"传统的古代西方国家,都注重对君主(统治者)权力的制约,形成了丰富的君权制约理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公诉权滥用的理论和现实,提起公诉制约论者认为应当对检察机关的提起公诉权进行制约,以防止权力滥用,更好地保障刑事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但其对权力滥用过于正统的描述,忽视对主体人的能动性的思考、忽视其他诉讼参与人及整体利益的权衡、忽视本土环境的考虑、忽视刑事诉讼目的的关注却不能不说存在缺陷.借鉴它国经验的权力制约之路固然能够推动权力滥用问题的解决,但充分利用现有成绩和本土优势,提升规范行权理念,完善规范行权制度、创新规范行权机制,将提起公诉权行使纳入科学的、规范化的轨道,使提起公诉权最终走向权力的规则之治,才是推进检察公诉权进步和发展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8.
曹彦密 《法制与社会》2012,(12):277-278
权力自产生以来就伴随着对它的制约和监督,世界各国各个时期都在探索更好更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的方法,本文从权利的起源入手,探究腐败的根源,通过对我国古代、西方国家以及当代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方法的总结力图找到最合理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监察》2011,(5):34-36
2010年11月18日至19日,由中央纪委研究室和中央纪委监察部廉政理论研究中心主办、浙江省纪委监察厅协办、杭州市纪委监察局承办的权力制约和监督理论研讨会暨第三届西湖·廉政论坛在杭州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反腐败:权力制约和监督”为主题,围绕“科学的权力结卡句与运行机制、权力运行的公开与透明、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各国情况看,对执法司法权的制约监督,往往是权力监督的关键环节,也是权力监督理论的重点议题.在中国政法体制下,中国共产党的权力监督哲学是认知、思考和解决执法司法权制约监督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新的权力监督哲学的引领下,中国政法界深入推进执法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系统完备、权威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  相似文献   

11.
余筱兰 《行政与法》2012,(10):76-80
权力的滥用导致腐败,可能引发群体事件。乌坎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件。本文运用案例分析与理论剖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法律对权力制约在立法和监督方面的不足,得出结论,须从立法和执法等几方面来完善我国法律对权力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防治职务犯罪,应及时完善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的权力运行制度。权力运行制度包括权力运行规范、公职人员行为规 范和公职人员职务违法犯罪行为责任制度。完善权力运行制度,要求加强权力运行的技术性规范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种具体的权力运 行规范,健全公职人员行为规范,并完善职务违法犯罪行为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腐败的五种形式说明反腐败的重要性。而要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必须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文章从权力制约的理论渊源及其应用来说明权力没有监督制约必将导致腐败,提出了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三道防线和三条原则,以及如何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腐败要反,如何从根本上治理腐败,本课题组认为,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实解决"权力运行无制约"的现象.本文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述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学术界经常表述的“以法律制约权力”概念的辨析 ,作者认为 ,权力制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权力的控制、约束和阻止 ,因而从形态上体现为动态的法律行为而非静态的法律拟制 ,因而 ,法律只能支配权力、规范权力而无法制约权力。同样 ,“以道德制约权力”、“以责任制约权力”、“以程序制约权力”等提法同“以法律制约权力”一样 ,均混淆了权力规制与权力制约的区别。本文涉及了权力制约的实质内涵 ,研究了权力制约的法律特性。  相似文献   

16.
试论权力制约及其人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一切社会科学不可回避的问题。人类的一切制度莫不以对人性的认识为潜在的基础。在文中笔者分析了人性和权力的内涵,及基于不同的人性观的中西方不同的权力制约理念。  相似文献   

17.
权力具有天然的扩张性和滥用性。任何掌控了权力的机构或者个人,都具有滥用权力的可能性。在当代中国,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对权力进行有效地制约,防止其被滥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权力制约的相关理论和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试图找到较为适合中国国情的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角度来看,任何政治制度都无法完全防止恶行的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权力的运行存在张力,于是权力的制约一直是现代法治的核心。当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时,托克维尔提出了社会制约权力的论题。其逻辑起点是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完全分离。民主国家也同样存在着对自由的威胁,因为运用权力的人民和权力所加的人民永远是不同一的,其结果是人民会压迫自己数目中的一部分。这样极有可能导致多数人暴政的出现,其可怕之处在于它通过公共权威的措施而起作用。本文从以社会制约权力的角度出发认为只有高度发达自治的市民社会才能防御多数人暴政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当中存在着有利于现代制度建设所需要的资源.其独特的权力制约机制尽管与西方政治传统明显不同,但是同样达到了遏制权力滥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现代宪法与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关于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思想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是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核心部分 ,也是邓小平有关民主政治和宪政思想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共产党过去历次的工作失误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权力监督与制约的主张 ,对权力监督与制约作出了初步构想。邓小平在谈到权力监督与制约时 ,特别强调了制度建设与完善的重要性。邓小平关于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思想 ,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建立和健全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