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罪”本是一种宗教上的说法。人生多苦难,许多事情无法解释,人们总会找些理由来强化自己的信仰,安慰自己的灵魂,于是就有了“原罪”的说法。在基督教是“原罪”,在佛教是“众生皆苦”,其他宗教也都有类似的思想。此前,讨论比较热烈的是中国富人们或民营企业的“原罪”问题,相应的也就有了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原罪”的问题,也即中国企业在完成原始积累过程中知识产权方面的违法违规情况。应该说这些绝对与信仰无关,而是基于对现实的思考,也即“原罪”会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的“原罪说”,让信徒坚信自己与生俱来就是“罪身”。人活在世,就要赎罪。原罪说看似滑稽,其实包含着许多向善论的成分,所以这种学说虽无法证实却不乏践行者。没有原罪的人尚且愿意承认自己有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则失去了日常性自省的机会。缺乏自省,自傲自然容易兴风作浪。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原罪论对现代刑法的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家奇 《法律科学》2006,24(3):66-71
缘起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刑法制度,在形成与发展中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其中,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论以及由其衍生出的自由意志论、赎罪论等,对理性地认识犯罪、确立刑事责任根据及科学引导刑罚制度提供了不可忽视的理论支持,从而对现代刑法制度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4.
"原罪"一词来源于宗教,其含义并非犯罪,而是犯罪的原因。在我国,所谓民营企业"原罪"问题因2003年河北省"一号文件"而引起。近年来,随着一些民营企业家的早期违法行为被追究,民营企业"原罪"问题再度成为新闻舆论的热点。"原罪"的概念是含混的,在法价值上,它不符合公平价值,构成对民营企业的歧视,也违反法的效率价值,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违反法的和谐价值,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于民营企业的"原罪"必须界定为法律意义上的"原罪","道德性原罪"不宜继续使用;对于"法律性原罪"则应按罪刑法定原则来处理,而不应法外开恩或法外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文化重视以审判方式实现正义 ,因此能为世俗的司法审判程序奠定基础 ;基督教中包含的人本主义基质 ,可能为法律程序的人道化提供精神资源 ;人的原罪以及需要上帝救赎的观念可能支持诉讼平等 ,即控辩双方平等以及审判者与被审判者的平等并由此而产生“同侪裁判”和平民陪审。基督教戒律严禁伪证直接支持诉讼诚信。实现现代法治 ,需要从世界文明中吸取养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民基督教徒信教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信仰会导致宗教传播行为,在现代全球化的语境下,基督教因西方强势经济而向世界各地扩散,中国农民信仰基督教便是一例。本文从社会、农民个体及基督教三方面探析了中国农民基督教徒信教原因,认为转型时期社会政策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农民在改革中的处境及宗教本身的组织结构等等都是农民信仰基督教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善恶一直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古今中外的伦理思想家对这一问题的探讨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本文就是从善恶概念的历史演变来讨论西方的善恶概念的。  相似文献   

8.
张力 《河北法学》2008,26(2):82-89
基督教之社团财产法,在调和教会信仰的"纯洁性"与教会支配财产的"世俗性"之间矛盾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技术结构——教会目的财产说——相对于法人实体说与法人拟制说而言,是法人制度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但用于维持教会财产目的性的主要机制——信仰的力量——本身的不可靠,致使教会财产制在短暂成为"反封建"的革新力量以后,很快站到历史发展的对立面。这说明昭示法人制度未来的"目的财产说"还只是一种有益的"理想",以单纯的"信仰"为保障目的的实现,将导致对法人管理人做"性善论"假设,最终是善恶混淆的"自然状态"的复萌,这对以信仰立国的我国尤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人生而有罪”,这就是“原罪”。“原罪”是怎么犯下的?据说是人类的那两位不争气的、有福享不住的祖先亚当和夏娃犯下的。本来在伊甸园过得好好的,无忧无虑、无喜无怒、饮琼浆玉液、无生老病死之患。然而一经那连上帝都管不住的魔鬼撒旦的谗言哄骗,他们终于偷吃了“禁果”——“知善恶果”或“智慧果”,触犯了“天条”,被上帝定了罪,  相似文献   

10.
赦免制度得以在西方国家普遍设立,除了政治、经济、外交政策以外,西方普通民众的伦理观念也与赦免制度的设立有着密切的联系。赦免与基督教伦理思想的一致性,以及刑罚人道主义对赦免制度的呼唤,是赦免制度存在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刑罚报应论下,报应正义与赦免的矛盾是能够在爱的伦理下得到化解的。作为西方重要文明的基督教的伦理思想对民众赦免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胡菁 《法制与社会》2015,(1):7-8,12
在自然法学派的发展历程中,奥古斯丁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所提出的"永恒法"的概念,是古希腊、古罗马自然法转化为中世纪神学自然法理论的关键所在;其从"原罪"出发对世俗统治的合理性与人的守法义务所作的论证,使基督教教义成功地融入了中世纪早期政治法律制度的构建当中。奥古斯丁对中世纪法学理论之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应当得到我们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正>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普通的社会文化现象,在漫长的时代和广大的地域之内,它都是这个世界的总的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领。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婆罗门教等宗教对世界各国的昨天和今天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也表现在寺院习惯法对人们生活的规范方面。研究、探讨基督教习惯法、伊斯兰教习惯法、婆罗门教习惯法的内容和影响,对于认识中国宗教寺院习惯法无疑是有作用的。一、基督教寺院习惯法基督寺院习惯法在西方称为“寺院法”,我国普遍称为“教会法”(但通常仅指西欧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法)。它是由基督教当局为基督教会的组织和管理制定的一套行为标准和准则的总和,主要表现为成文形式。  相似文献   

13.
制度设计总是要对人性作出一定的预设分析。西方宪政制度的建构和运作,依赖其对人性因素所做的充分而深入的考究,建立在其全面的人性观基础之上。西方宪政制度的人性观是人性的善恶双重性:人性的"善",使得保障公民权利成为西方宪政的根本目的;而人性的"恶",使得限制国家权力成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根本途径。了解西方宪政的人性观,将有助于我国的宪政制度安排和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14.
试论宗教对西方法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法律是维系社会的两种基本手段。在西方,宗教对法律有着深刻的影响,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西方法律在其思想,制度及其实践的某些方面(特别是中世纪时期)都表现出强烈的宗教色彩和宗教性质,特别是基督教在西方中世纪几乎完全统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因而它对整个西方法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孔子"仁爱"的思想,西方有基督教"博爱"的情怀,这两大影响世界的精神体系都引导人们去"爱"。"爱"是存在于"法"之外的人类秩序体系,它温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在西方社会各个层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基督教神学作为一门知识不可避免地与科学发生冲突。早期的冲突中,基督教神学具有绝对的优势;在科学逐渐强大的过程中,基督教神学的一些命题被逐一证伪;而到了当代,基督教神学展现出了新的姿态,所体现的价值更多展现在了伦理的层面。  相似文献   

17.
曹培 《河北法学》2008,26(6):62-65
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启蒙和推动多元社会机制形成两个方面。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的自然法是以基督教神学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为基础的,也是以基督教会与世俗权力做斗争的历史中所形成的多元政治为基础的。理解和研究基督教法学中的智慧,追求神学的超验正义、普世博爱和超越人性弱点的精神境界,建立来自心灵深处的法律感情与社会公德,并将之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道德的精华相结合,铺设好支撑现代法治文明大厦的社会—文化基础,构建一个具有东方特色的、多元的和谐的社会,应该成为我们所追求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中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8.
徐祥民  吕霞 《法学论坛》2004,19(6):16-21
关于环境侵权无过错归责原则合理性的解释,学术界作过反复探讨,但都没有给出无懈可击的论证.我们主张环境责任"原罪"说,即任何环境行为都负有妨碍环境的"原罪",环境侵权是由环境行为引发的对有归属利益的危害.环境侵权行为人只是环境行为人中的一部分,只有他们才成为环境侵权的受控者.  相似文献   

19.
杨涛 《法人》2007,(10):42-42
"原罪"并非指一切民营企业的违法犯罪问题,那些在当时与今天看来都要用法律制裁的行为看来就算不上"原罪"。  相似文献   

20.
<正> 通过执行刑罚对罪犯进行改造的思想,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在其出现之后也非一成不变。在西方国家,罪犯改造思想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前后,发展于二十世纪初至六十年代,呈现危机状态则是一九七○年前后。一中世纪西方的行刑制度是以主张报复和赎罪为特征的传统基督教神学思想为其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