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在波兰人民共和国建立行政法院制度,一直是法学界和政治学界所关注的问题。人们对两次世界大战间隔期间波兰设置最高行政法庭的经验一般是持肯定态度的。1957年波兰普选过程中,波兰统一工人党在它的纲领中特别提出了要建立行政法院。但是尽管50年代即已搞出了波兰最高行政法院法的草  相似文献   

2.
<正>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法律课题。它能否成为专利法的保护对象这是长期以来热烈争论的问题之一。总的看,多数人持否定意见。早在1968年,美国专利局就宣布计算机程序没有专利能力,联邦最高法院也做出过类似裁决。英国、西德、日本、加拿大等国也采取了同美国一样的态度,法国和波兰还  相似文献   

3.
<正> 1985年11月15日波兰部长会议通过了直接调整技术转让事项的垒面性新法规。该法的通过,是与技术促进局的设立相关联的。作为部级单位的波兰技术促进局,它主管全国科研和开发活动的协调工作以及制定全面性的革新改造和技术开发政策等事项。该法的宗旨不仅为技术引进创立一整套统一的适用程序,而且也为繁荣波兰的技术出口  相似文献   

4.
<正> 波兰的违宪审查制度是波兰政治体制改革的产物,是继南斯拉夫之后,社会主义国家设立专门违宪审查制度的又一尝试。研究和探讨这一事物,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宪法保障制度,有较为直接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 波兰对违宪实行宪法法院审查制度。在现行的波兰宪法中并无宪法法院的规定。1982年3月,波兰第八届议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宪法的法令,决定成立国务法院  相似文献   

5.
《法律科学》创刊于1983年10月,本期已经出刊200期了,创刊30年,出刊200期是值得纪念的。值此时刻,回顾《法律科学》走过的风雨历程,我们感慨万千!《法律科学》创刊发展的30年正值我们国家变革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主题就是改革开放。这为《法律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和条件。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法律科学》的创刊;  相似文献   

6.
韩非关于法的论述,是他法律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仅就韩非关于法的概念和特点加以分析,以期求得读者的教正。 一、韩非的法概念 一般说来,法的概念应该是对法这一社会现象在内涵和外延方面的科学表述。但是,由于人类文化的发展阶段不同,与此相适应的人类认识和法律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水准。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多  相似文献   

7.
<正> 西德联邦公务员惩戒制度是在20世纪初期和中期出现的对国家公职人员奖惩制度化、法律化的世界潮流中建立并完善起来的。1952年11月西德联邦首次正式公布了联邦公务员惩戒法。为了确保这一法律的实施,联邦内政部又于1953年1月发布了设立惩戒法院的行政命令。至此,形成了以联邦惩戒法院为中心的一套对联邦公务员违法失职行为的惩戒制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信仰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的关系也是复杂多变的.科学和信仰的关系包含有人类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一直以来科学与信仰作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遇到了很大的困境,这使得科学与信仰的研究显现出来.科学和信仰是人类文化中的两种不同形式,本文从几个方面述说了科学与信仰的区别和联系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 法哲学,即法律哲学之谓。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研究法的最普遍最一般问题的一门科学。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和科学门类的分化,开展对这门新兴学科——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研究,已经提到我国哲学和法学研究的日程上来了。首先,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繁荣我国法律科学的迫切需要。因为如何从深度和广度上推进无产阶级的法学研究,为我国的立法工作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只要有任何一个角落、一道缝隙没有被科学占领,迷信和愚昧就会乘虚而入,充斥其间。奇怪的是,已经被科学所牢固占领的领域,迷信和愚昧居然也打上门来,企图妖言惑众。譬如一本宣传什么“功”的书里,并无多少文化的作者居然对信徒们大讲“史前文化”;“史前”即有历史记载之前确是有“文化”的,但人类产生以前是没有“文化”的,因为“文化”本身是人类  相似文献   

11.
已故生物系教授陈邦杰先生(1907—1970)年,是我国著名苔藓科学家。早在30年代,他就从事苔藓研究工作,广泛采集标本,撰写苔藓论著,主编科普刊物,为中国苔藓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陈邦杰先生是科研——教学型学者,1952年院系调整时,他主动要  相似文献   

12.
11月底的波兰,已是寒气袭人,然而,由部长李至伦率领的中国监察部代表团一踏上这块土地,就立即被一种融融的暖流所裹护。波兰灿烂的文化、秀美的风景,波兰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许多人间奇迹,波兰最高监查院希望与中国监察部加强交流合作的强烈愿望,无不给代表团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3.
美国法文化对日本法律实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1.序 据我所知,目前的中国,正象“从人治到法治”这一口号所体现的那样,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参考外国的法律与司法制度已经进行了,而且今后也将进行大量的立法工作。日本自1868年的明治维新起,向外国打开了门户,为了追赶西欧强国,急速引进了外国,特别是欧洲大陆的法律和司法制度。但是,1945年二次大战战败以后,在美苏对峙的冷战布局中,日本置身于以美国为盟主的自由主义阵营中,受到了美国法文化的决定性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之下日本人是怎样对待美国法文化的流入的?在这50年里,日本社会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我希望这些内容对中国在今后创设新的法律制度能多少有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学领域的迅猛发展和技术产业的不断更新使反垄断法在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这一领域中的存在价值遭到了质疑,有人认为市场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就能保持平衡,反垄断法的执行在这一领域中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空间。但是从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法的一般关系来看,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法已从冲突走向统一,而效率正是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垄断法的共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以这篇短文作为新年开篇献给读者 ,原因有二 :第一 ,该文主旨在于针对现在仍然每每出现的 ,表面上看似爱国主义或文化自爱倾向 ,实则是狭隘民族主义和自身文化认识不足的表现 ,再次强调比较法学的思想境界或文化理念。因为如果没有文化共享的思想境界或理念 ,就没有比较法学。比较法学的思想基础或理念 ,就是人类文化没有国界、民族之分 ,谁有就是谁的 ,谁学到了就是谁的。比较法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 ,认识和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 ,从而丰富、充实、提升及发展自身文化。所以 ,比较法学的起点必然是对一切法律文化予以关注 ,对所有优秀和先进的法律文化说“是” ,而不是说“不”。作为现今我国惟一一家主要以比较法学为内容的法学刊物 ,读者一定理解我们对此根本性问题是敏感的 ,应该且有义务在此问题上提出论辩。第二 ,这篇短文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为本刊 2 0 0 0年第3期“从比较法到共同法”一文的续篇 ,它尝试进一步阐释了共同法发生和存在的思想基础。但是作为一个学术刊物 ,我们在此要向读者说明 ,这篇文章的观点完全不代表编辑部的观点。我们欢迎与此文观点不同的文章 ,并且将优先予以采用 ,以促进公平、科学的学术论辩。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一个很重要的法律,它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利,自主管理内部事务,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建国以来,从《共同纲领》到82年宪法,都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许多规定,特别是1952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对民族  相似文献   

17.
波兰的多部宪法在文本中确认了公民享有的宪法权利。波兰公民宪法权利的规范内容十分全面,涵盖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以及环境权利等方面。波兰公民宪法权利由宪法法院这样一个专门的国家机构给予保障.波兰的宪法法院是波兰宪法实施的核心机构。公民在宪法权利受到公共权力机关的侵害后,可以提起宪法诉讼.请求宪法法院审理,从而获得宪法救济。宪法诉讼机制能够切实保证宪法权利得到真正实现。通过对波兰公民宪法权利规范与保护机制的探讨.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中国宪法权利制度建设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8.
马岚熙 《检察风云》2023,(11):38-39
<正>1952年1月25日,位于格洛斯特郡斯帕路17号的小院“梅特兰之家”被列为英国历史文化保护建筑。这个有着鹅黄色院墙、小巧烟囱和白色方窗的二层小楼位于树木繁茂的山坡上。附近是塞文河谷肥沃的牧场,推开窗便可见到莫尔文山神奇的轮廓。这是英国法学家弗雷德里克·威廉·梅特兰家的产业,也是他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正> 一、马克思主义国际法学是完全真正的科学国际法学之成为完全真正的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及在其指引下实现的。1872年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一书中指出:"随着立法发展为复杂和广泛的整体,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个职业法学者阶层起来了,同时也就产生了法学。"恩格斯这个科学的论断同样也适用于国际法学的产生和发展。当然,国际法学的产生是较后于一般的法学的。1625年荷兰法学家雨果·格老秀斯(1583—1645)发表其所著的《论战争与和平法》。美国的国际法学者亨金等,说它是"第一部系统的国际法专著",从而赢得了欧洲国  相似文献   

20.
被害人事后放弃保护其法益的承诺是对自己合法权益的处分,可以看做是被害人对犯罪造成的侵害的客观事实的容忍。但并不能因此否定犯罪事实的存在。事后的承诺并不能否定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违反刑法、侵害法益的事实。加害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就应当承担相应后果,这是公正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