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决和避免国际环境争端已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论题。无论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还是新近多边环境协定的谈判和实施过程中,国际环境法的遵守问题都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国际法学者的关注。多边环境条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WTO规则,是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的主要法律渊源。在一定范围内,这些多边条约和条约体系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又相互矛盾和冲突,呈现出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的独特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2.
李鸣 《中外法学》1993,(6):50-55
<正> 《联合国宪章》以下称"宪章")的人权条款从字面上看似乎并不复杂,但围绕着这些条款的解释,国际上存在着严重分歧。主要的一个分歧就是:宪章的人权条款是否为联合国会员国创设了一种法律义务。本文将从理论上对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一、两种对立的观点关于这个问题,国际法学界有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第一种观点否定宪章的人权条款为  相似文献   

3.
<正>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简称环境规划署或环境署,是联合国负责规划、协调全球环境保护工作的专门机构。自1973年初成立以来,它致力于全球的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其在联合国系统内以及各区域、地区组织和各国之间的协调与催化作用,唤起了各国政府和人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警觉和重视,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尤其对国际环境法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促成了一系列国际环境保护指导原则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与议定书的通过,为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王菲 《法制与社会》2014,(14):96-97,125
冷战以后,全球化潮流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国际安全环境纷繁复杂,非传统安全威胁逐渐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与传统安全相比,它具有跨国性、多元性、转化性等一些特点,给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要预防和根治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国际安全合作,消除国际上的不安全因素,各国共同携手建立一个和平、安全、协调、开放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5.
戎桂莹 《法制与社会》2013,(19):175-176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确定的国际环境合作原则,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突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上,已将这一原则作为了法律框架和基础性机制。但是各国基于对本国短期利益考虑的不同,而对该原则的理解和实施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该原则在现实中不仅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并且面临许多现实的挑战。同时,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进程的继续,国际环境法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已难以完全适应国际气候领域的诸多变化。因此,重构这一原则是势在必行的,也是成为达成新的国际气候协议的关键。然而,目前国际社会提出的种种制度性设计均无法满足当前气候政治的现实要求,重构问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正> 序言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向全世界呼吁:为了保护、保全人类环境,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这次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第二十一款规定:"根据联合国宪章及国际法原则,各国享有按照本国的环境政策,开发本国资源的主权权利,同时对于在自己管辖或者管理下的活动,负有确保不越过其他国家的疆界、不超过本国管辖权的范围,以及不给这一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的责任。"该宣言第二十二款进一步规定:"各国  相似文献   

7.
腐败是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近年来腐败犯罪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化、有组织化、跨国化的趋势,腐败问题逐步国际化。单靠一国之力是难以解决腐败这一痼疾的,惟有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框架下,全面加强国际间的反腐合作,才能遏止腐败在全球的蔓延。从全球化视角透视当下腐败产生的原因、存在的类型、表现形式和新的特点以及反腐国际合作的必然要求,就我国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框架下进一步加强国际反腐合作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 像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因为它们十分直接地反映着人们对和平与进步的希望,所以常常引起时爱时憎和有起有伏的强烈情绪。在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还没有事实记录能用以判断联合国的时候,对它的期望几乎都是过高的,都是乌托邦的。到五十年代初期,在朝鲜"警察行动"受到挫折后,人们往往用"争吵不休的团体"这一惯语来贬低联合国。到了六十年代中期,从刚果行动的早先阶段产生出来的新热情,在联合国为解决其财政与组织僵局  相似文献   

9.
国际反恐与先发制人军事行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瑶 《法学研究》2006,28(1):148-160
先发制人军事行动原則上应被禁止。但在极端情况下采取预先性自卫,已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响应,其可能的法律依据是联合国会员国或联合国机构对联合国宪章的解释实践。预防性军事行动由于明显缺乏国际法律依据,且这种对自卫权的扩大解释没有被国际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所接受,故仍应予以严禁。求助于联合国安理会应对国际恐怖威胁仍是一种最为可取的做法,为此各会员国有必要在武力使用的具体标准和程序问题上尽可能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0.
<正>2007年10月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德国马普学会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当代刑法国际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召开。此次论坛以"联合国公约在刑事法治领域的贯彻"为主题,20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论坛。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中外专家学者围绕着"联合国公约在刑事法治领域贯彻的基本问题"、"联合国人权公约的贯彻"、"联合国  相似文献   

11.
杨玺 《法制与社会》2013,(23):240-24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以《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两大支柱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框架。但是,就目前来看,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已经陷入停滞不前的僵局中,基于民主原则建立的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限制"。如何基于民主原则削弱相对"国家主权"的力量而推动全球治理,是一个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法经济学视阈下的索马里海盗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马里海盗问题是因索马里国内治理不善而产生的一个外部性问题,然而基于索马里国内目前的状况,无论是通过制度化的方法还是采用市场的方法都无法使索马里政府来解决海盗这一外部性问题,而只能由受影响国和地区自行解决。但是,由于目前各国采取的单独海上巡逻的解决方式效率较低,因此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根据公共产品理论,索马里海域安全作为一种国际公共产品,应通过国际合作来提供,但由于各国偏好的不同以及"搭便车"倾向的存在,使得国际合作难以展开,因此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以促成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3.
<正> 最近几年,人们对利用刑法保护环境问题的兴趣大大增强。包括苏联在内的许多国家,对这个问题都通过了新的刑法。"刑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列入了1979年9月在汉堡召开的国际刑法协会第十二次会议的议事日程。不久前,在波兰对这个问题还进行了预备性的口试。刑法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苏联宪法第十八条所规定的环境,是指经常影响人们、同时  相似文献   

14.
徐光科 《法制与社会》2011,(32):274-275
欧盟、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阿盟等在国际社会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它们的出现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欧盟与其他国际组织在法律意义上存在的质的区别;提出了欧盟法是法律体系,而其他国际组织仅具备部门法体系或者综合性职能的观点,还将欧盟与联合国、WTO等国际组织的法律规定进行了宏观的甄别.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各类非政府问国际组织迅猛发展,已逐步渗透到国际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并开始对国际裁军、国家政治民主化、地区冲突等敏感国际问题发挥影响。当代非政府国际组织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大多围绕联合国体系而进行,不断发展的当代非政府国际组织与联合国之间的合作关系更是非政府国际组织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之间合作关系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6.
缔约国在实施国际人权条约方面的经验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是人权国际保护的核心 ,但联合国人权条约下的报告制度面临着报告迟延、报告内容空泛和国家代表地位不一、阅历不足等问题 ;国家间指控制度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 ;个人申诉制度则经受着申诉数量小的挑战。缔约国在国内层面对国际人权条约的实施面临自动执行与非自动执行、人权条约的地位、国际习惯法可否直接适用等问题 ,对此 ,缔约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各不相同。我国批准和加入的国际人权条约如何在国内实施的问题将会愈加迫切 ,应加强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发展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手段.在美苏对峙的冷战时期,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抑制.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政治与安全形势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和机遇,国际社会对维和行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联合国维和行动得到了迅速发展并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日趋复杂,冷战后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未来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贺鉴  赖建云 《河北法学》2005,23(5):34-36
冷战后,国际人权保护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而深刻的议题,人权争议变得更加激烈,联合国人权保护作用和国际人权干预能力遭到质疑。联合国人权保障机制面临着诸多难题,其原因主要是体制的非平衡性、天然的妥协性、价值的工具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刘博文 《北方法学》2014,(6):150-157
"国家承认"是涉及国际主体能否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国家权利和履行国家义务的国际法基础性问题。随着国际社会的高度一体化和国际组织的蓬勃发展,传统实践中双边的"国家承认"逐渐被集体性实践所替代。联合国的会员国准入制度与国际社会对一个主体的国家资格的承认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国家承认"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新近的乌克兰局势可发现,联合国会员国准入制度在"国家承认"的层面面临着种种挑战。为保持和发展联合国的会员国准入制度在"国家承认"问题上的优势作用,应该促进现存会员国对彼此文明的欣赏、包容和互鉴,在安理会和大会形成趋于一致的价值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历史和现实的分析,从而和平解决与"国家承认"相关的国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 国际刑法学协会于1889年在奥地利维也纳成立,开始叫国际刑法学联合会,1924年改名为国际刑法学协会,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创始人是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比利时法学家普兰和荷兰刑法学家哈默尔。协会从成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开过十四次代表大会。据最新统计,协会的国家分会有七十七个,会员有六十多人,是目前国际上很有影响的学术组织,在联合国享有咨询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