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论坛》2015,(5):53-57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单元"——基层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国家和上级政府治理的代理人,同时又是服务和回应当地社会公众诉求和利益表达的协同治理主体。陕西省ZS县公共项目管理案例折射的基层政府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公共项目决策、行政执行过程和行政行为监督等方面。矫正基层政府行为失范的对策是:在构建地方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重构政府与社会关系,构建基于协同参与的多元治理主体;以公共权力的使用为核心,强化对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控;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基层政府治理;建立基层政府绩效评价和效能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而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核心任务。国家治理的复杂性要求政府治理体系所展现的功能与外在复杂性相适应:一方面,政府治理体系优化要根据"递归结构"实现体系纵向结构的科学定责、合理赋权,使每一层级的政府责任契合于国家治理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要实现横向结构中不同主体的功能协同、资源整合,使政府在处理跨地域、跨领域问题上能够有效地集中其他治理主体的力量,实现公共治理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公共管理主体是广义政府,它由国家性质党组织与宪法意义上的国家行政机构构成。中共中央和地方党委与各级人民政府整合而成的广义政府兼具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属性和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属性,具有“一体两性”的特征。广义政府政党属性和政府属性存在成员身份、行为依据、利益结构、央地关系、任务配置、权力授予、责任履行、职能分工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双重属性导致广义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政党治理逻辑和政府治理逻辑两种不同的治理实践,当某个社会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广义政府应依据政党治理逻辑来应对;而面对非政治的公共管理问题,广义政府应重视依据政府治理逻辑来处理。因此,广义政府如何相机抉择地调适政党治理逻辑和政府治理逻辑,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国家性质党组织具有政府属性,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要重视政党治理逻辑与政府治理逻辑的协调,避免不恰当地过于强调政党属性而遮蔽政府属性。各级人民政府也有政党属性,在属地负责制的原则下也要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出发,致力于国家的全局发展和整体利益。当政党属性和政府属性协调互助时,能极大地增强整个治理体系的效能;当两者的运用情景发生“错位”“缺位”和“越位”时...  相似文献   

4.
政府效能是政府自身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改革的目标是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维护行政的公共性,其中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模式,在改革中用于提高行政效能的理论工具也不尽相同.这些改革虽然都有其局限性,但是作为一种提高政府效能的理论尝试和实践工具对我国地方政府正在进行的效能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房屋拆迁是一个系统的目标体系,也是一个动态的利益博弈过程。城市房屋拆迁所引发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凸现出地方政府行政效能不足。和谐社会下的城市房屋拆迁,要求围绕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利益关系的平衡性、社会控制的有效性、社会资源的融洽性来重构地方政府行政能力,包括驾驭能力、治理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自我完善能力、社会关系的融洽与整合能力等核心行政能力。政府要围绕这些核心能力,大力加强政府行政能力的建设与开发,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政府治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中间和基础环节。然而,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为此,立足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动力机制,通过再造地方政府治理体系、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大力发展公民组织和加强地方电子政府建设,以期实现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从"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的转变,是现代政府执政理念更新的必然趋势,而"国家治理现代化"施政目标的提出,则体现中国政府在公共管理规律探索过程中的全新认识。通过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概念的梳理,阐释国家治理现代化基本问题——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效果,有利于厘清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关系。以兰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基金预算支出绩效评估为例,对政府绩效产生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确定地方政府预算支出绩效评估的"流水线"模型(Pipeline Model),构建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导向下地方政府预算支出绩效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地方政府预算支出绩效评估的困境与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1)
法律的最终目的是对人民群众权利的确认和保障,法治的目标是尊重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权利。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顺应了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基本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同时也赋予了各级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新职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关键在政府,政府应发挥主导性作用。明确政府职责,通过顶层设计、制定法律、落实服务均等化等相关制度,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和服务责任追究机制来共同确保政府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体制改革以政府职能和政府职责体系为核心关注点。转变政府职能旨在持续优化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关注如何有效释放市场活力,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改革关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政府在协调市场与社会关系中作用的改革关注如何协调市场与社会的发展以促进社会公平。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旨在基于绩效导向明确政府系统内部各层级和部门的权责分配,包括以打破职责同构为重心的纵向政府间关系改革、以加强部门协作为重心的政府职能部门关系改革、以促进府际协同为重心的横向政府间关系改革。从转变政府职能到优化政府职责体系的视角转换体现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趋势,二者共同目标指向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以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体制改革作用于政府绩效改进的过程也是绩效观重塑的过程,因此,为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政府需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绩效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要建设的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是对我国以往政府发展思路和实践智慧的内涵式深化、体系式提升、协同式创新,有其独特的制度语境、时代语境、问题语境以及目标语境。在新一轮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实践中,我国各级政府始终要聚焦建成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化服务型政府这一基本价值目标,积极构建并自觉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发展的价值体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命题,通过"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有效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发展,进而加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政府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从政府型塑之维,提升政府发展位阶,构建中国特色政府发展范式;从政府形塑之维,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健全政府职能协同机制;从政府行塑之维,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强化政府责任自觉。  相似文献   

11.
整体性治理是西方国家继新公共管理之后政府改革的新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的修正,整体性治理理论以公众的需要为基础,内容包括重新整合与整体性治理方式。"协同政府"是英国布莱尔政府在实践中的整体性治理模式,主要围绕统一决策和加强决策部门与执行机构的合作两个目标来进行。其他西方国家根据本国的实践情况,围绕整体政府进行了多元化的行政改革。整体性治理对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主要是:在行政理念上回归公共性;在组织结构上强调协同整合;在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上允许多元参与;在技术手段上注重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影响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效能的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效能"是政府能力的外化,是正向表现的政府效率.影响政府效能的因素有很多,文化因素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与经济、环境、人口等诸多因素一起制约着地方政府效能的发挥,决定着地方政府活动的方向、范围和方式.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文化因素对地方政府效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这两个方面.西部地区地方政府须通过树立"服务行政"理念、弘扬政府公共精神、形成阳光政府思维和确立法治政府观念等来提高政府效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孔庆茵 《行政论坛》2009,16(2):53-56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公共治理的和谐.其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就在于公共治理的和谐.而要实现公共治理的和谐,政府和政府管理是关键.服务型政府是在民主政治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行服务职能和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是统一的,两者在方向和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公众服务导向和行政理念;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设法治政府;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对治理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于多元共治的简单表述。在确立了合作治理的基本方向之后,还必须关注如何促进合作和怎么合作的问题。从公共行政的本质出发,民主行政是承载公共利益、行动网络和公共精神的统一框架,因而治理的核心是民主治理;而民主治理的基本规范是协商民主,由此提出协商治理的模式;协商治理对于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优先性、保障性和提升作用,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要将公共协商的制度建设纳入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体系当中,发展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协商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代理治理模式揭示基层政府治理的性质,指出基层政府治理体系的核心元素是政治治理而不是科层治理,是党政统合体系与威权治理结构的多重因素作用结果。代理治理模式有三个基本特征:代理治理是政治职能与行政职能的统合体系;代理治理与社会是一种统治关系;代理治理是一种多中心权威治理结构。代理治理模式的权力来源在国家,不在基层社会,向上级政府(国家)负责,与基层社会没有授权关系。代理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型,应从基层政府的政治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分离着手,以民主法治原则来建构基层政府的权力结构和治理体系,在行政职能上建构政府治理的公共本质,在政治职能上建构基层治理的社会授权关系。  相似文献   

16.
提升政府效能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融合下的电视问政为公民在场参与政府效能评价提供了可能,经由现场直播和场内外互动形成的舆论压力及其引发的行政问责,成为公共部门提升政府效能的驱动力。公民在场、媒体融合和行政问责构成电视问政提升政府效能的运行机制。电视问政的优化应积极介入公共服务项目的事前协商,构建"事前协商-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一体化平台,实现电视问政对政府效能提升的全流程覆盖。  相似文献   

17.
社区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实施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当前的社区公共管理体制是我国传统行政体制在微观领域的延续,具有相应的两大特点与四大问题.流程再造是社区公共管理改革的基本途径,社区公共管理流程再造的目标是:行政管理与自治管理分开;政府"掌舵"与民间"划桨"分开;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有机结合.社区流程再造应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简化流程、提高效能,整合人员、组建团队,构建平台、共享信息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农村基层政府"再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国家"构建的视阈中,农村基层政府的产生是国家向农村社会汲取资源的历史性的需要,而现实中农村基层政府的存在合理性则来自于乡村社会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因此面临着合法性危机和治理能力问题的乡镇政府必须通过革命性变革的政府"再造"完成从"汲取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模式的转变和功能的转换。而政府"再造"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财政制度、行政管理体制、民意表达机制等方面的制度短缺或不足,因此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县级政府是我国行政体系中具有特殊职能的一级行政单元,在国家治理和政府运作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县级政府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其职能构建与发展目标之间的错位和不谐调,严重影响了县级政府应有作用的发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革现存的政府管理与运行模式,推进政府转型,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县级政府改革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纪丽萍 《行政论坛》2010,17(1):92-95
新公共管理中“企业家政府”力主“掌舵”的行政领导模式,政府行政领导效能由此明显改观,并且推进了治理变革,但也造成参与价值的隐去、社会公平的缺失与治理易于失灵等问题。后新公共管理“整体政府”改革由此尝试“共享领导”的新型行政领导模式,并将其内涵界定为鼓励公众参与公共决策、增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实施愿景型领导等几方面,从而相应弥补了企业家政府掌舵模式所存在的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