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行政诉讼在形成和改善法治环境中的作用我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已10周年,中国法治环境逐步形成并日益改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在立法方面。1989年至1999年10年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法律146项,通过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66项,二者共计212项,比1949年至1998年40年立法的总和(约140件)还多。这些立法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被行政诉讼“逼”出台的。例如,行政诉讼中,行政主体要承担赔偿责任。但没有赔偿法,法院就没有根据确定什么情况赔,什么情况不赔,赔多少,谁有权利索赔,谁有义务赔,…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法在我国实施有二十多年,但行政诉讼法的实施状况却不容乐观,加强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有利于促进行政诉讼活动合法、公正地开展,也有利于我国法治的进步。但我国行政诉讼法律监督中存在着一些难点,使得我国行政诉讼监督进展缓慢。我们应该完善立法,加快办案效率,运用多种监督手段,加强自身监督能力,针对热点问题,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和交流,做好行政诉讼法律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3.
如何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90年开始实施以来,行政诉讼制度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深入,促使行政诉讼立法不断完善。今年3月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开始施行。值此,笔者对如何完善我国独具特色的行政诉讼制度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设立行政诉讼制度宗旨的比较研究 从理论界和学术界对行政诉讼制度宗旨的探讨中,可以看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设立宗旨经历了一个由“保权论”到“控权论”再到“平衡论”的过程。 …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法颁布十年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要破除行政管理相对人不愿告和不敢告的定势心理,必须降低行政诉讼的相对成本和隐性成本。行政管理相对人不知告、不愿告、不敢告、不能告的情况,一直是贯彻实施行政诉讼法的一个重要障碍。十年来,各级法院在切实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诉权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从1989年至1998年全国各级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460195件。其中1998年受理98350件,加上单独受理的行政赔偿案件5270件,是1989年9934件的10倍。尽管行政诉讼案件每年平均递增约30%,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行政管理相对人诉权的保…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宽窄不是立法者的偶然选择,而是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状况的综合反映,是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1989年4月制定通过的《行政诉讼法》是在既缺乏行政诉讼法律文化基础,又缺乏行政诉讼司法实践基础的情况下制定的,因而现在看来,自然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过窄已经成为整个行政诉讼制度中为人非议最多的内容。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公民权利意识的勃兴,要求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呼声日益高涨。笔者以为,讨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扩大,首先应从受案范围的立法模式及其对实践的影响入手,揭示以往司法实践中受案范围偏小的原因,从而使立法修改更有针对性。其次,讨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扩大也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制约因素,以避免热情有余而理性不足。  相似文献   

6.
一、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产物民主是法治的前提与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体现与保障。在历史与现实中,没有无民主的法治,也没有无法治的民主,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理论依据。“法治”的概念包括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和公众的法制观念(或称法律意识)。首要的是立法,社会主义法制原则首先是有法可依。在人民与权力统一的原则下,一方面确认人民与政府是主人与公仆的关系,一切国家机关包括政府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另一方面,肯定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必须切实保护,不容侵…  相似文献   

7.
许俊 《行政法制》2005,(2):35-39
行政诉讼作为当代法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法律制度,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不断加深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的缺陷不断地暴露出来。其原因是目前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很不完善、健全,一些行政诉讼的基本理论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比如,行政诉讼到底是干什么的、进行行政诉讼所要达到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其价值又何在?在理论界关于这些争论还没有形成共识,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不象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在其基本理论上基本形成共识或者说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诉讼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诉讼面临的主要问题杨忠文行政诉讼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系列中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199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实施标志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正式建立。行政诉讼法实施五周年的实践说明,这项制度在贯彻宪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9.
汪晓东 《政府法制》2009,(10):22-23
每到年底,干部都要进行述职述廉,这早已成为一项制度。不过,最近笔者在江苏省如皋市采访时又听到一个新词儿:述法。述法与述职述廉同时进行,也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还要说清楚,在这一年中,其所在的部门和单位法治建设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发生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有多少案件败诉,有多少行政决定被撤销?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诉讼法自1989年颁布至今已有十年。十年来,行政诉讼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在保障人权、维护行政法治或促进我国社会变革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传统文化以及现行体制的影响,行政诉讼又面临着许多困难。因而,在行政诉讼法颁布十年后的的今天,总结行政诉讼的成就,分析行政诉讼的价值,对行政诉讼存在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并探讨,完善行政诉讼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一、行政诉讼十年取得的成就行政诉讼十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多方位的,至少在以下方面作出了贡献:(一)解决了大量行政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解决…  相似文献   

11.
刘玲 《法制与社会》2013,(24):162+168
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是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我国依法行政尚处在初级阶段,道路坎坷,行政法治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政府在行政立法、执法过程中不依法或无法可依,司法监督不到位,导致目前的依法行政弊端重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行政立法体制的缺陷,也有行政机关对行政法律以及行政权的理解偏差,还包括行政执法及司法监督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监督力度不够强硬。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应当对症下药,改善立法体制,增强监督力度,使公共行政能够依法,守法,为中国法治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反思20世纪,我们和我们的先辈们对法治的探索和追求,真可谓历千辛万苦而百折不挠,其中最有成效的大致有40年,分为三个高峰期。一是本世纪初,1902年至1911年的10年间,行将灭亡的清王朝内外交困,被迫宣布“预备立宪”,修订法律,有组织地大规模采撷西法,废止旧律,拟订新法,中国法律和法制从此不情愿地走上现代化之路,中国法治艰难起步。二是1928年至1937年间,这又是一个10年。南京国民政府参酌前代立法成果,再次大量引进西法,制订、颁行了民、刑、诉等基本法典和一批行政法律、法规,形成了“六法全书…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立法中的国家主义立场,在法律体系的建构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涉及谁来立法、立什么法、如何立法等问题。无论是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主体、立法内容,均呈现出国家主义的色彩。全能主义、宜粗不宜细和建构理性主义作为我国立法中的指导思想,立法工作自上而下借助立法规划等方式展开;在立法主体上,国家立法压缩了民主立法的空间,部门立法、国家组织主导立法情况较为普遍;在法律内容上,立法具有较强的政策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使命使然     
使命使然甘肃省武威铁路运输检察院开展侦查监督,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1994年我院直接立案并侦破的一起时隔4年之久、盗窃价值6万余无特大案件的过程,就是一次侦查监督的成功实践。1989年10用7日凌晨6时,我院辖区内青山堡至九坝区...  相似文献   

15.
<正>修改行政诉讼法究竟应当确立怎样的立法目的,关键在于立法者对行政诉讼制度性质的定位和社会现实的需要。立法者对行政诉讼制度性质的定位,决定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方向。同时,立法者的认识又是受现实社会对法的需求的限制。现实社会需要行政诉讼法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现实社会能够通过行政诉讼法律制度解决哪些问题,是立法者决定行政诉讼立法目的时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法颁布十周年了。十年来,行政诉讼案件年年递增,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诉讼途径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过去说行政诉讼的情况是公民不敢告,行政机关不愿当被告,法院不愿审也不敢审,现在的情形有了很大改观。但是行政诉讼的发展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不外有三:第一是立法上或法院自身的问题;第二,体制上的问题;第三,混合型的问题,既有法院自身的问题也有体制上的问题。我们不妨简单分析一下这三方面的原因,从而求得摆脱行政诉讼困境的途径。一、立法或法院自身能解决的问题在行政诉讼中存…  相似文献   

17.
关于行政诉讼走出困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行政诉讼是中国宪政实践的试金石,它的建立代表了宪法文化在中国的成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自1989年颁布,1990年施行以来已有十个年头,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可喜变化是令人瞩目的。然而,近十年来它的实施状况也堪为人忧,绝大多数行政法学界学者、司法实践部门从事行政审判的工作人员都认为,行政诉讼步履艰难,陷入了困境。在即将跨入21世纪的中国,在党和国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的今天,行政诉讼能否摆脱困境,为法治时代的到来找到突破口,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  相似文献   

18.
无奇不有的互联网仿佛是一片不受法律管制的荒郊野地,当人们用制度化的眼光来打量近年来的很多网上“职业”或“行业”时,谁都会不禁胆颤心寒起来。我国针对网络世界的立法工作如今尚存许多盲区,但急功近利的人们不会等到监管网络的法律臻于完善后,才将在现实法治环境中形成的商业习惯整体复制到网络世界里。看来,在网络世界拥有全套成熟法规之前,用现实法律监管网络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孔繁华 《河北法学》2007,25(6):135-139
行政诉讼立法目的是立法者根据对行政诉讼性质的认识和客观的现实需要,在制定行政诉讼法时主观上期望该部法律在将来的实施中所起的作用,具有主观性与预见性、多元性与层次性、选择性与实现性的特征.我国现行行政诉讼之立法目的规定一方面偏离行政诉讼的性质,另一方面多元目的之间没有主次之分.行政诉讼的性质决定立法目的选择,行政诉讼的实施条件制约立法目的.在正确认识行政诉讼的性质,客观判断我们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应将我国行政诉讼的立法目的定位为以救济权利为主之多元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论法治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施方略角度看,民主可区分为人治民主和法治民主两类.人治民主是社会革命后接踵而至的一种普遍现象,但不是正常的民主形式,只能作为通往法治民主道路的一个中介。法治民主有四项基本特征:立法民主;法律至上;限权宪法或权力受限制的政府;法律得到严格实施。今天我国处在从人治民主向法治民主过波的阶段.应当适应我国现阶段基本情况,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