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WTO与中国行政法的改革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夏七月 ,《WTO与中国行政法的改革》国际研讨会经过半年多的筹备 ,于上海浦东举 行。会议由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研究中心和亚洲基金会主办 ,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研究中 心主任、著名法学家应松年教授主持 ,会期三天 (2 0 0 1年 7月 2 7——— 2 9日 ),与会代表七十余 人 ,其中有WTO著名专家戴维教授、夏友教授、林迪法官和陆思礼教授等 ,有来自于美国、法 国、英国的学者、律师 ,也有来自于我国立法、行政和司法实务部门和行政法学界的代表。举 办WTO与中国行政法改革的国际研讨会 ,研究WTO对政府行为的影响 ,在…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4-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主办的中日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修改研讨会在北邮科技大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民法院系统等实践部门的中方人员30余人,来自琉球大学、名古屋大学、龙谷大学的日本学者5人,以及《法制日报》社记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此外,参加研讨会的还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部分学生。与会人员以马怀德教授主持完成的《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  相似文献   

3.
WTO与中国行政法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刚凌  吴雷 《中国法学》2002,(3):181-184
2002年1月21日,WTO与中国行政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该研讨会由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研究中心举办,会议代表50余人,有来自立法、行政、司法和新闻界的实务工作者,也有来自行政法学界的专家学者.这是继去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WTO与中国行政法的改革"国际研讨会后研究WTO与中国行政法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就WTO与行政法的关系,入世对中国行政法理念的影响,现行行政法制度与WTO要求的差距以及如何完善我国行政法制度等问题作了全面讨论.必将促进中国行政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现将会议和论文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部6月1日发布新修订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并将于7月1日起施行。就当前国内闲置土地处置相关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专访。避免拆迁纠纷禁止"毛地"出让问:为什么要对1999年实施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5.
一、学术研究概况 2003年度环境资源法学界的主要学术活动有:2003年7月24-29日,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与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和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在山东青岛召开了"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暨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和从事环境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论文;2003年10月25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举办的"2003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9位外国学者和60多位国内环境资源法学者参加了会议(另有70多位代表列席了会议),与会的中外学者提交了60多篇会议论文等.  相似文献   

6.
杨富斌  韩阳 《法学杂志》2006,27(1):148-150
2005年10月21日至22日,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和邵肯巴赫基金会(The Schalkenbach Foundation)联合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具体承办的主题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与社会公正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十多位著名土地和社会问题研究专家,与中国数十位土地管理官员和专家学者从现实的土地与社会公正问题入手,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理性对话。一、土地理论与社会公正的理论进路梳理代表们认为,对现今影响较大的已往思想家的土地理论主要有马克思的土地理…  相似文献   

7.
土地直管来自地方的声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雷  郭颖 《法人》2004,(2):37-37
“我赞成国土资源部门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淄博市统一征地办公室张清海副主任对记者说。因为“省垂直”后,最直接的效果是土地执法的力度将得到加强。这些年土地违法大案要案多次发生,但真正受到查处的政府官员寥寥无几,甚至出现“明受批评,暗得实惠”的怪现象。国土资源部一位调研土地执法问题的干部表示,如果碰  相似文献   

8.
孟勤国 《北方法学》2010,4(1):155-160
当前土地私有化的论调声势浩大,其中大部分来自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基础,作为法学尤其是民法学者应当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土地私有化论者从未对现行土地制度作过理性的研究,所谓中国土地私有化的好处全部来自于想象和虚构,中国土地私有化是一个对中华民族极不负责的闹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土地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 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违法违规用地盛 行、园区建设用地混乱、土地利用规划随 意调整、竞相压价导致国有土地资产流 失、交易市场混乱无序、集体土地圈占猖 獗等方面。国土资源部曾多次召开会议 或下发文件,要求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 理整顿,坚决制止乱占滥用土地行为。 太原高新技术开发区土地分局认真落实 上级部门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以落实土地管理职能的全部到 位、强化服务意识为基本宗旨,全面开展 了太原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管理 工作,为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和二次腾飞 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继成功举办第一届"知识产权、标准与反垄断法国际研讨会"之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于2012年5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知识产权、标准与反垄断法国际研讨会",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标委等部委的相关司局均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会议还邀请到了美国、韩国等国政府官员及学者出席并发表演讲,来自企业界、实务界的代表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知识产权、标准以及反垄断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本期专题将为您带来会议的重点发言报道。  相似文献   

11.
谈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宪法(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大元  王贵松 《法学论坛》2004,19(1):100-112
现代科技发展十分迅猛,对宪法和宪法学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两位作者就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发展的贡献,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器官移植与生命权、克隆人与宪法价值、基因检测与公民的平等权、信息传播与公民的隐私权、因特网技术与宪政体制和基本权利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宪法(学)也不是消极地应对科技的发展,而是积极地回应,一方面给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为限制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提出有效的对策。现代科技的发展应该回归到宪法的价值体制之内。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学生的人身伤害与学校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新 《河北法学》2000,(3):107-108
未成年学生发生人身伤害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发生在校内,有的发生有上学或放学的路上;有的发生在课上,也有的发生在课间;有的是由于嬉戏所致,有的是学校管理疏漏引发。总之致伤的原因和情况多种多样。由此所引发的未成年学生诉学校损害赔偿的案件也逐年增加。对学校应否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人们争议颇多。...  相似文献   

13.
公司准据法确定的根本思路在于,将公司内部事务主义作为其基本规范立场以实现公司自治和投资自由化,通过非结论式正面清单合理界定内部事务主义的规范范围,同时在特定的条件下保留对内部事务主义的规范例外,形成对公司自治的限制和维护投资安全和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相关规定的设计和表达未能完整体现这一思路,当文本表现出规范立场的摇摆不定和规范范围的模糊不清时,司法实践呈现出的就是裁判的乱象丛生。这也难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公正高效权威的法律保障。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路径是,提炼公司准据法规范范围中所列举事项的内在关联性和分类标准,将现有的客观标准主观化,合理设定公司准据法的规范范围;在坚持将内部事务主义作为公司准据法确定的基本规范立场的同时,为防止法律的滥用和应对虚假外国公司,应明确针对内部事务主义的适用作出旨在保护第三方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限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14.
刑事审判的效率与公正虽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与刑事庭审的方式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庭审过程中法官调查证据、适用法律的形式、途径以及控、辩、审三方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对事实的认定、证据的取舍、法律的适用的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原有法官唱主角的庭审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刑事司法的要求,庭审方式的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刑事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改革的目标就是厘清控、辩、审三方职能和关系,正确界定法官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刑事审判中的控诉、辩护和审判职能应分别由三方各自独立而互不依附的诉讼主体承担,三方的诉讼行为也不得与其诉讼职能相违背,与他们进行或参与审判活动的具体目标应该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继承法》偏重于保护继承人的利益,忽视了对于遗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建议在编纂民法典时,坚持继承人利益与债权人利益并重和同等保护的理念,明确规定先清偿债务后分割遗产原则,建立相应的遗产管理制度、遗产清册制度和遗产债权公告制度,采取有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规定共同继承人对于遗产债务的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6.
张新民 《法学家》2000,(4):80-84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不同刑种的不同刑期,怎样确定刑期的开始之日,如何折抵刑期等问题,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为此,谈点个人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执行之日应为生效之日 根据我国刑法第41条、第44条、47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18.
潘金贵 《现代法学》2008,30(3):107-113
建立侦诉协作机制,增强侦诉合力,形成"大控方"的追诉格局,对于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司法实务部门对侦诉协作机制所进行的积极探索,为该机制的立法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应当通过程序设计对侦诉协作机制作出明确规定,并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推动该机制良好地运行。  相似文献   

19.
陈文兴 《中国司法》2011,(11):96-99
中国检察机关具有“双重性质”。在职能任务方面,它是司法机关;但在组织建构方面,它却类似于行政机关。因此,讨论检察一体化与检察官独立问题,必须考虑到上述“双重性质”。目前,我国检察一体化机制还不完善,这往往导致检察指令权运作不规范。为了保障检察官秉公办案、严格执法,我国应借鉴国际社会经验,立足于中国法治建设的全局,规范检察指令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20.
论死刑核准权的收回与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少杀、慎杀是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重要刑事政策。因特定时期的需要而将部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长期、大范围下放,带来诸如死刑适用的标准不统一,二审程序与死刑复核程序“合二为一”,违反法律适用和法制统一原则,不符合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等严重弊端,应当采取果断措施,将死刑核准权收回。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分院是将死刑核准权收回最高人民法院的最佳方案。并结合司法实践,就应否坚持全面复核、全案复核、规定死刑复核案件审理期限、实行开庭审理、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等如何完善死刑复核程序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