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涤 《证据科学》2003,10(3):188-190
一、可能与死亡有关的医疗方法分类 (一)检查的操作步骤 血管造影术--冠状动脉的、脑的、主动脉的;染料注射和对照--例如静脉肾盂造影、脊髓造影和对照CT扫描等;针吸活组织检查(穿刺)--如肝、肾、肺、胰和腹膜后等;内窥镜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前期实验研究结果,对人死后离体心脏CT造影装置进行改良,选取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猝死的检案案例,于心脏解剖前完整取出心脏并立即行CT冠状动脉造影,并将CT血管造影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所见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改良前后造影装置的优、缺点。结果改良的离体心脏造影装置可以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上与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还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将冠状动脉病变更客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但CT血管造影技术只能对病变血管进行检查,在死因的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论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案件中可以作为传统尸体解剖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前期实验研究结果,对人死后离体心脏CT造影装置进行改良,选取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猝死的检案案例,于心脏解剖前完整取出心脏并立即行CT冠状动脉造影,并将CT血管造影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所见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改良前后造影装置的优、缺点。结果改良的离体心脏造影装置可以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诊断上与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还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将冠状动脉病变更客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但CT血管造影技术只能对病变血管进行检查,在死因的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论死后CT血管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案件中可以作为传统尸体解剖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戴某,男,43岁,某年7月26日因“反复胸痛1年余,加重14 d”入住某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7月28日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等治疗。当导丝送至右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处,出现不明原因嵌顿,不能拔出。戴某认为该医院的诊疗行为对其造成伤害,要求进行残疾等级评定。1.2病史摘要戴某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尿常规、粪便常规、糖化血红蛋白、心脏超声、胸部X线片等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正1案例1.1案例11.1.1简要案情许某,男性,48岁,某年3月12日晚,因"胸痛2h,伴大汗,服硝酸甘油仍不能缓解"至某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心梗及心功能Ⅲ级",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三支病变",无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指征,临床予行对症治疗。3月14日凌晨,突然出现意识丧失、血压骤降、呼吸微弱,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现许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 某女,13岁。因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4个月,大便轻度失禁1个月于某年10月15日入院,入院后核磁共振检查示:T2-3椎管内占位;脊髓内、外皮样囊肿。于10月29日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第七天患者开始发烧、头疼、呕吐,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2×109/L,中性粒细胞71.1%,血小板21.6×109/L。脑脊液检查颜色稍黄,微混浊,白细胞数  相似文献   

7.
<正>结节病(Sarcoidosis)在我国法医学实践非常少见,容易导致漏诊及误诊。本单位曾尸检一例“肺中叶综合征”肺切除术后大出血死亡的医疗纠纷案件,法医病理学检查证实死者患有肺、心、脾等多器官结节病,参考国内外文献对结节病的病理诊断标准及法医鉴定注意事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对离体心脏进行检查,以便更准确地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性质和程度,提高综合评价心血管疾病的能力。方法提取10例不同死因的新鲜离体心脏,用指环注射器对离体心脏加压注射硫酸钡造影剂,在Xper FD20血管造影机下显影,获取图片及影像资料,应用造影机附带软件对所获得的影像资料进行三维成像处理。取冠状动脉组织HE染色,镜下观察,并与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10例检材经造影获得的影像学资料,其中8例冠状动脉主支及各分支未发现狭窄,2例检材发现存在Ⅲ级、Ⅳ级冠状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组织HE染色结果一致,二者相互印证。结论离体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对于冠状动脉狭窄准确分级、血管畸形及微小病变的检验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可为尸体检验病理取材时微小病变的定位提供参考,为鉴定意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法医临床学鉴定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e,TCCF)多因颅底骨折损伤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所致,在头部及额面部创伤中属一少见的颅内血管并发症。TCCF的法医学活体损伤鉴定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猪离体心脏冠状动脉进行多层螺旋CT(MSCT)造影成像,探索离体心脏血管造影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参数.方法 应用自主改装的血管造影装置,分别将脂溶性和水溶性对比剂以不同灌注量(50、60、70 mL)和不同灌注-成像时间间隔(5、10、20 min)灌注猪离体心脏冠状动脉,进行MSCT扫描和三维图像效果比较,由2名放射科医生对各组的造影成像效果进行评估和记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脂溶性对比剂对冠状动脉周围脂肪造成浸润和破坏而影响造影成像效果,而水溶性对比剂未出现类似结果.灌注-成像时间间隔为5 min,且灌注量为60 mL和70 mL时造影成像质量最佳. 结论 本研究的血管造影参数为后期开展尸体在体心脏冠脉造影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肝性脊髓病是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之一,与广泛的自发性门体侧枝循环形成或门体静脉分流术有密切关系,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双侧下肢对称性痉挛性瘫痪,其病变往往不可逆.肝性脊髓病在司法鉴定实践中较为罕见,现报道1例. 1病例资料 男性患者,44岁.既往乙型肝炎病史10年,因恶心、呕血2d于2006年4月23日入院,经入院检查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乙型病毒性肝炎.2006年6月9日接受脾肾静脉分流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术后56d患者经超声检查明确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血栓形成近乎闭塞,脾静脉血液逆流.在门静脉血栓确诊前后患者反复多次发生肝性脑病症状,经对症治疗及控制饮食后,患者肝性脑病症状相对稳定呈间歇性发作.2006年12月12日患者出现腰背部及双下肢麻木无力症状,临床当时对此原因难以解释,考虑为肝性脑病并发症,后经邀请外院专家会诊,诊断为肝性脊髓病.  相似文献   

12.
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神经系统外伤(不包括周围神经损伤)并功能障碍者分为脊髓损伤组(33例)和颅脑损伤组(27例),分别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及SEP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脊髓损伤组SEP结果33例均表现为异常,异常率100%,且随着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SEP异常的程度亦加重,两者呈正相关(R=0.72,P<0.01,n=33)。27例颅脑损伤者,仅有9例异常,异常率为33%,功能障碍程度与SEP异常相关性分析(R=0.36,P>0.05)。结论SEP检查是客观评定脊髓功能较为敏感而准确的辅助检查手段;但对颅脑损伤功能障碍的客观评价价值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3.
案情2002年5月9日原告李某某因“发热、咳嗽、咳痰伴咯血半月”入住被告某大学附属医院肺科。入院检查:全胸片示左上肺占位(肺癌可能)伴左上肺部分不张,胸部CT示左上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同月14日,原告丈夫董某某在手术志愿书上签字同意手术。16日被告对原告进行了在表面麻醉下经鼻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管刷检涂片找到癌细胞(鳞癌),诊断:左上肺鳞癌(Ⅲa期),左上肺结核可能。22日原告转胸外科,24日原告丈夫在手术前小结上签写“同意手术”。27日被告对原告在全麻下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上肺)曲菌病伴肺炎性假瘤形成。同年6…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损伤程度评定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案例资料余某 ,男 ,2 7岁。 1999年 11月 14日 13时许 ,被他人拳打脚踢头部、肩背部及四肢等 ,造成多处软组织挫伤 ,其中顶枕部及左颞部头皮下有小面积瘀血斑。当时伤者感头痛、头晕 ,但无呕吐、昏迷、抽搐及肢体活动障碍 ,无意识障碍及近事遗忘。于当天到医院诊治 ,以“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处软组织挫伤”收入院 ;颅内血管造影检查 :颅内血管无畸形 ;颅脑CT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 (少量 ) ,余 (-)。住院保守治疗两周后好转出院。2 讨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原因是头部钝器伤造成的脑皮质挫伤和裂伤 ,少量的血液在蛛网膜下腔可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支架(coronary stent,CS)植入术中死亡者法医病理检验的要点。方法 回顾了4例CS植入术中死亡者法医病理尸检资料。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紧急行冠状动脉左旋支CS植入术1例,择期手术3例。发现冠状动脉夹层2例、血管破裂1例。冠状动脉破裂患者同时发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三例患者5处新近安置CS部位血管狭窄程度较生前造影报告轻。未安置CS的血管生前造影检查报告的病变部位狭窄程度较死后病理检验重。结论 死后病理检验可有效检出冠状动脉损伤、支架血栓形成,但需解决冠状动脉腔内支架原始形态观察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1案例 1.1案例1 高某,女,某小学二年级寄宿制学生,某日在宿舍床上练习腰部过度后伸(下腰)时没站稳而后仰摔下,腰背部垫在床栏杆上,约20 min后出现双下肢麻木、发凉,并感尿意,去厕所两次但未排出,1h后感症状加重并下肢无力,无法站立、走路,先后到多家医院就诊,诊断意见有两种:外伤后脊髓损伤、急性脊髓炎.至鉴定时高某仍遗留双下肢截瘫、大小便失禁等损害后果.关于高某外伤与双下肢截瘫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法院委托某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意见为:其所患疾病为横断性脊髓炎,临床表现不符合脊髓外伤的特点,影像学检查也不支持脊髓外伤(如出血等征象),故不能认为高某脊髓病变为外伤(腰部过度后伸)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靶向心脏冠状动脉死后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PMCTA)方法 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诊断,探索其对冠心病猝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鉴定实践中的6例死亡案例,用5F猪尾型导管经股动脉入路高压注射对比剂碘海醇,获取冠状动脉影像学数据并处理分析,将冠状动脉靶向显影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常规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尸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验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例在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中均得到相似的结果 ,诊断吻合率达83.3%。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方法 可以有效显示心脏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常规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 具有一致性。结论 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冠心病猝死案件中可以作为常规尸体检验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正>1案例资料1.1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某女,25岁。因"腹胀、恶心、呕吐三日伴腹泻"入院,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肠系X线检查考虑小肠梗阻。入院第31天行小肠钡灌造影数字成像检查,局麻后插管至十二指肠升段,共注入硫酸钡造影剂约700m L,检查中有少量钡剂从口角流出,透视见少许钡剂误吸入肺(检查持续30min)。1h后患者出现心慌、胸闷、气促,血压90/50mm Hg,呼  相似文献   

19.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女,40岁,因"活动性气促3年余"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重度),心功能Ⅳ级];喉返神经麻痹。完善检查后,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左心耳血栓取出术",手术顺利,心脏复搏、停止体外循环后,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 h后终止鱼精蛋白中和、呼吸道吸出大量淡黄色液体约1 000 mL,出现呼吸衰竭、血压降低等表现,行体外膜肺氧合+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replacement therapy,CRRT)和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术后次日发生心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家属要求进行尸体检验。  相似文献   

20.
<正> 案例男,43岁。1987年1月15日左下颌部被拳击,当即例地,急送医院。据病历记载:神志清楚,两侧瞳孔等圆,直径0.3cm,光反射灵敏;神经系统体征(一)。除枕部右侧有2×2cm头皮肿胀外,颅脑余无异常发现。伤后19天因出现颅内出血症状(其间无再次外伤史)收入院,检查发现左额叶内血肿;颈动脉造影见左大脑前动脉的胼周动脉末梢有一直径约0.3cm的动脉瘤。行血肿清除术及左胼周动脉瘤切除术,发现动脉瘤位于左额叶血肿右侧近矢状面大脑镰下,瘤体向外膨出,瘤囊壁不完整,囊内有血栓形成。镜检见瘤囊内有成片红细胞、白细胞,周围有血小板梁,少许胶原纤维及平滑肌纤维,未见明确血管壁。同年3月13日因脑干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