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宜阁增订金批<西厢>>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戏曲作家和批评家周昂以金圣叹<第六才子书>为基础的再批评之作.批评者站在传奇创作的余势期,藉由文人传奇形成的审美期待审视杂剧经典,在批评标准和批评对象错位的前提下,达到了对"设身处地"的戏曲真实论等理论命题的深化,其戏曲结构观则体现出鲜明的技术主义倾向,文辞风格论以蕴藉雅洁为取向.周<西厢>所反映的美学思想,与其自身创作实践及所处时代的审美风尚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戏曲理论批评史上自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祎 《中国公证》2005,(9):14-16
<物权法>与<公证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物权法>是公证制度的重要法律渊源之一,它为公证制度功能的发挥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点;<公证法>是物权制度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机制,它是促进物权制度贯彻实施的推进器.这种制度之间关联性,客观上要求<物权法>与<公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这两个制度功能的最大化.按照立法惯例,<公证法>一般只对公证事项作列举式的规定,而具体内容则通过民商事实体法来体现.就目前的<物权法(草案)>来说,尚无公证制度方面的规定,物权法与公证法之间出现了脱节,这是物权立法中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3.
论公证与房屋登记的异同写在《房屋登记办法》施行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的<房屋登记办法>已于登200记8年7月1日起正式行.该办法除了规定境外登记申请人委托他人代为申请时的委托书需要公证和认证外,在登记过程中没有关于公证的规定.这个事实在公证界引起了一定的担忧.主要是担心在法律法规中没有法定公证事项不利于公证事业的发展.关于法定公证事项的讨论由来已久.在<公证法>、<物权法>立法过程中,都有关于是否列入法定公证事项的争论.虽然司法行政机关、公证实务界以及诸多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论证了法定公证事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研究借鉴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成功经验,但这种观点还是没有得到立法机关的普遍认可.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4.
公证工作"两结合"管理体制的概念提出并付诸实践已有多年,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颁布实施以后,从上到下都有推动这一体制向前发展的愿望,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这一体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许多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给公证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困惑.特别是<行政许可法>实施以后,以往习惯使用的许多行政管理措施被停止使用,而在<公证法>颁布以前将出现相当大的一片管理手段上的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对"两结合"管理体制的前景作一些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或许有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的生效意味着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协议>确立了区域内各国开放本国服务业市场所应遵循的规则和承诺.在<协议>框架下,中国服务业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应适度推进服务业的开放发展,加强次区域服务贸易合作,完善<协议>实施的相关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6.
史学大师陈寅恪并未曾就<红楼梦>一书做系统之研究,然通过考察相关资料及翻检陈先生之相关著作,<红楼梦>中相关人物、资料时时出现.尤其是中后期所著之<元白诗笺证稿>、<论再生缘>与<柳如是别传>三部书中,相关论述尤多.陈先生在其学术著作中对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传统小说资料的运用,显示了他广博的学术视野和运用材料的能力,开启了"文史互证"的研究典范,以及文化取向和人文精神世界的深邃而丰富.  相似文献   

7.
<宝文堂书目>是古代小说研究尤其是话本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但是书目著录的不全是"书"目,除<六十家小说>之外,有可能还著录了<虞初志>或者<三十家小说>的篇目.现在所认定的<宝文堂书目>著录的话本,事实上一些不是话本,而是文言小说.一旦对书目质疑,势必动摇甚至颠覆奠基于<宝文堂书目>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推行"重典治国"政策的历史背景是元朝统治末期,政治腐败,纲纪废弛.重刑主义在明初法律实践中的表现如果说上述命令对朱元璋的治国理念可见一斑,那么制定颁布<大明律>、<明大诰>,则是他推行严刑峻法重典治国的充分落实.<大明律>所规定的刑罚已经十分严苛,但是朱元璋仍然惟恐法外遗奸,于是又特令颁行<大诰>于天下.<大诰>实际上是以案例、峻令、训导三个方面内容组成而又具有法律效力的特种刑法.又如,同一种犯罪,<大诰>的处刑要比<大明律>大大加重.<大诰>的问世,标志着明王朝把重典政策推向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余华的<兄弟>在2005、2006年的分期出版是当代文学的一次重要事件,它的生产与传播过程典型地显示了消费市场和商品文化主导与影响下的文学生产机制对文学的宰制作用.从文学叙事的角度看,消费文化及其文学生产机制影响了<兄弟>的审美品格和叙事特征,"文革"历史与改革时代的现实在小说中呈现出夸饰化、漫画化、荒诞化的倾向.这种文学症候标识出余华由先锋作家到畅销写手的某种隐形蜕变,同时,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来说,文学与市场、消费文化保持适度联姻时,要规避其对文学自主性和文学审美品质的潜在伤害,要对消费文化保持适当的警觉.  相似文献   

10.
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宪法>对条约在我国如何适用没有明确规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容和用语决定了该公约存在被直接适用和间接适用的可能.在实践中,我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要采用间接适用方式.但我国的海洋立法并不完善.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国内法冲突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优先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