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伪证",即伪造证据。民事诉讼中的伪证,是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为了追求民事诉讼案件的胜诉结果,而故意伪造、毁损或隐匿相关证据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方面妨碍了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更侵害了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致使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难以甚至不能得到法律的应有保护。鉴于此,本文就民事诉讼法中的伪证责任部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中的证人伪证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应一方当事人申请,或在人民法院调查时,故意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事实进行虚假陈述,进而影响案件审理的行为。证人伪证现象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在司法实践中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对于证人伪证的防治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客观真实是正确判决、裁定的基础,然而人民检察院在履行法律监督中发现,人民法院部分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故意制造伪证,歪曲和掩盖案件事实,甚至采取欺诈手段,或胁迫、贿买证人出具伪证。这种现象不仅扰乱了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程序,而且导致个别案件错判、误判,严重损害了法律尊严。为此,笔者就如何防止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举用伪证提出如下建议:一、完善人民法院审查核实证据制度审查核实证据是诉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程序,也是审判人员审查证据、…  相似文献   

4.
排伪就是指排除伪证。所谓伪证,从广义讲既包括当事人、证人,特别是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出于某种动机而伪造的证据;也包括上述人员基于主观或客观因素,无意中提供出来的假证据;还包括司法人员错收或扩收的一部分假证据。这些假证据或者疑似真证据,或者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某种偶合,或者出于某些人的精心炮制,如不认真排除就会鱼目混珠,以假乱真。《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暇”,这里面包含一定的哲理。司法人员在办案中如果以假作真,那就一定会把事情搞糟。司法实践中的冤、错案件很多就是由于分不清证据的真假造成的。由此来看,排除伪证对于正确处理刑事、民事案件,具有无可争辩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1款因受害人故意伪证所致的损害国家免于赔偿责任的规定,我国司法实务业已发展出对其进行解释的框架和理论。该条款的适用,可理解为应符合四个构成要件:(1)受害人提供自证其罪的伪证;(2)受害人"故意"伪证;(3)伪证足以使司法机关认定其符合被羁押或被判刑的条件;(4)故意伪证的国家赔偿豁免主要限于人身损害。在各要件之下,伪证的意义、故意的具体认定、伪证与损害的充分因果关系以及国家豁免的范围等问题,皆须立足于实务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6.
民事审判中伪证的处理和预防□钟再根民事诉讼过程中的伪证,是指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和举用证据的人,在法庭审理案件时,故意制造和举用虚伪的证明、鉴定和翻译,致使其成为有利于己方的非事实的“证据”材料。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一些民事案件的当事人,曲解和滥用举...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中应建立当事人伪证败诉制度王余标笔者通过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调查了解到,当前,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伪证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司法审判工作,使一些原本简单的案情复杂化,甚至达到是非难辨、真假难分的程度,使审判人员陷于无休止的查证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8.
建立对民事诉讼伪证者的惩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审判方式改革使当事人举证制度日益深入人心,其效益亦被实践证实,但由于功利主义的影响,当事人举证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暴露,大量伪证现象的存在严重地妨碍了诉讼秩序,浪费诉讼资源,容易造成个案裁判错误,无法维持当事人的利益平衡,影响审判的公正,损害了法院的形象和法律的权威,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忧虑。但目前法学理论界对伪证行为系统研究的文献、资料并不多见,而且由于我国缺乏明确详尽的证据规则,造成法院查证效率不高,无法有效防范、打击伪证的局面。笔者通过对实践中发现的 38例伪证的分析,从审判实践者的视角认为…  相似文献   

9.
证人伪证是指证人故意作虚假证明的行为。伪证一旦得逞,将使无罪的人受到刑罚惩罚,造成冤假错案,或使犯罪分子逃脱法网。可见,伪证对司法工作构成了严重危害。因此,我国《刑法》第148条规定:证人故意作虚假证明,意图隐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要受到法律惩罚。可是,在司法实践中,仍有少数证人冒受惩罚之险而故意提供虚假证明。原因何在?笔者在此对证人伪证的动机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建立当事人伪证败诉制度的思考王余标当事人作伪证。在民事诉讼中由来己久且愈演愈烈。它的大量存在,已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司法审判工作:它使一些原本简单的案情复杂化,甚至达到是非难辨、真假难分的程度,使审判人员陷于无休止的查证工作之中,为此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中的伪证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中的伪证防治赵明山近几年来,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一改过去那种“当事人动嘴,审判员跑腿”,调查取证由法院大包大揽的做法,这无疑是审判工作的一大进步。然而产生的负面效应则是部分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制造伪证,歪曲或掩盖案件真实情况,甚至采取...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当事人举证责任制度完善、加重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实践中发现,由于案件审理结果与当事人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部分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在提起诉讼和在诉讼进行当中制造伪证,歪曲或掩盖案件的真实情况,甚至采取欺诈、胁迫或者贿买证人出具伪证。因此,在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关于当事人举证责任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当事人举用伪证现象的防治。  一、建立当事人举用证据的宣誓制度  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对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  相似文献   

13.
伪证行为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或编造虚假信息的行为。目前我国的民事诉讼程序中,证人作伪证的情形非常严重,这必将影响到司法的公正和当事人的利益。因此,本文在对民事诉讼中证人作伪证的原因和危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遏制证人作伪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对诉讼秩序、对方当事人诉讼权利、法院权威等均造成实际的损害。由于各种原因,此类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处置。为此,本文在调查分析其行为表现、特征、产生原因与实际危害的基础上,对伪证的预防、审查认定、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设计及操作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5.
PRELIMINARYPROBEINTOTHEREFORMOFTHEPATTERNOFECONOMICTRIALOFECONOMICTRIAL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加强对当事人的举证指导、实行当事人举证为主,法院查证为辅,强化当年人举证责任。对此应从以下六方面认识:l、在向双方当事人送达起诉状等文书时,即向被告指出应补交的证据,被告应提交的反驳证据,同时指出举证范围和要点及做伪证和不能举证的法律后果。.2、尽量动员当事人委托律师代其取证。因许多案件当事人都委托律师代理,根据国家赋予律师的职权范围、律师有权对证人调取某些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一改过去那种“当事人动嘴,审判员跑腿”,调查取证由法院大包大揽的做法,这无疑是审判工作的一大进步。然而产生的负面效应则是部分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制造伪证,歪曲或掩盖案件真实情况,甚至采取欺诈、胁迫或者贿买证人出具伪证,有的证人因受到他人贿买或者其他原因,极意歪曲事实,提供虚假证言。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妨害诉讼秩序,阻碍了当事人举证责任制度的推行,干扰了正常的审判活动,影响了办案质量和办案效果,而且容易导致个别案件判决错误,损害人民法院的尊严和权成以及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为了完善民事证据制度,在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和法院质证的同时,有必要对举用伪证的人系取相应措施,令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一、伪证的构成要件 伪证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举用证据人、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制造和举用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和翻译,致使其成为有利于己方或他方的非事实的“证据”材料。  相似文献   

18.
这里称之为“民事、行政伪证罪”,是为了区别于《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的在刑事诉讼中发生的伪证罪;打上引号,是因为《刑法》中没有这一罪名,笔者在此暂且称之,以运用这一概念展开探讨。“民事、行政伪证罪”,是在民事、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的陈述、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情节严重的行为。一、建议设立“民事、行政伪证罪”的理由。1.保证民事、行政审判工作顺利进行和民事、行政伪证行为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都提出了用《刑法》规范调整民事、行政伪证行为的…  相似文献   

19.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对诉讼秩序、对方当事人诉讼权利、法院权威等均造成实际的损害。由于各种原因,此类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处置。为此,本文在调查分析其行为表现、特征、产生原因与实际危害的基础上,对伪证的预防、审查认定、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设计及操作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20.
马爱萍  刘蒙 《政府法制》2014,(21):50-51
民事诉讼中,不承担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可能会出于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通过实施作为或者不作为,使负有证明责任的另一方当事人陷入证明困难或者证明不能的境地.这种证明妨碍行为在医疗诉讼中颇为常见,严重影响了诉讼的公平与正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医疗诉讼中证明妨碍的立法剖析和理论探究,指出对医疗诉讼中证明妨碍行为予以规制的现实意义,并试图通过完善立法进一步规制医疗诉讼中证明妨碍行为,以平衡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