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需要在尸体检验时进行颈椎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情形进行讨论,研究利用MSCT对疑有颈椎损伤的尸体进行颈椎检查的方法,并对一例疑似颈椎损伤尸体的颈椎提取后进行MSCT检查。发现对疑似有颈椎骨折尸体提取颈椎进行MSCT检查,可以快速精确地显示颈椎的细微骨折及骨折的空间分布,从而推断致伤方式。解决了传统尸检中费时费力,容易漏诊和误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CT技术在尸体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0年CT首次应用于死后尸体检验以来,不断有学者对其在全身尸体检验中的价值和优势进行探讨。CT用于解剖前的系统检验,对解剖有指导作用,可以与解剖所见互相印证,有时还能弥补解剖检验的不足。本文综述了CT技术在尸体检验中对死因分析、致伤方式推断和个体识别等方面的主要应用价值及其发展趋势,提示CT技术与其他学科联合应用将在法医病理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医尸体检验存在体制设置不合理、侦查机关可裁量启动、尸体检验过程中权利保护不足和专家见证使用混乱等主要问题。我国应从犯罪控制、程序公正和摒弃部门利益原则出发,以法治国家成熟经验为参考,改革我国法医尸检体制、设置强制尸检制度和强化尸检过程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够对不同密度的人体组织进行成像,在疾病和损伤的检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逐步成熟,它可以对组织脏器进行容积再现、多层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等后处理,在肿瘤、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骨折、关节异位、脏器破裂、出血等损伤的检验,枪弹、爆炸碎片、吸入物等体内异物的检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将其应用到相关研究领域当中。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应用CT技术进行法医病理学研究的情况进行综述,以便法医病理学研究者了解CT在法医病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能够为今后的法医病理学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法医病理学大体标本主要用于教学、科研,由于尸体和标本来源日益减少,尤其是具有典型病变及典型损伤的标本越来越珍贵。为了保护这些有限的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法医病理学教学质量,笔者对多年来我系法医病理检验的案例检材进行了选择、整理,制作法医病理学大体标本310余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大体标本的制作1.1搜集与选择大体标本选自我系法医病理学尸检或送检的案例,所有脏器均采用新鲜无沉淀的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首先对照案例档案对所有标本进行分类整理,并由经验丰富的法医病理学教师进行选择,确定该标本是否可用于教学,且分清病…  相似文献   

6.
高危尸检(High Risk Autopsy)是指对患有或者可能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尸体进行解剖检验,该传染性疾病可能传染给尸体解剖检验的法医及其他高危人群,从而导致严重疾病或引起死亡。本文对高危尸检中的感染风险、风险识别方面进行论述,在个人防护、解剖室防护、虚拟影像方面提出安全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尸体检验对于阐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理变化、致病机制和死亡原因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更加科学精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结合法医病理学检验工作实际,从案情调查、解剖室要求、个体防护、尸表及解剖检验和辅助检查等方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的法医病理学检验建议指南(试行稿)》,供法医学和病理学检验机构及检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溺死鉴定是法医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目前在相关法医学案件中,主要采用法医病理学尸检与传统硅藻检验等方法综合分析进行鉴定。传统硅藻检验存在灵敏性较低,易于污染等不足。采用PCR法检测尸体不同脏器组织中是否存在水中浮游生物的DNA标记,适用范围广,信息量丰富,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有较好的法医学应用前景,有望成为鉴定溺死的新方法。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于2019年12月出现,疫情在短时间内蔓延,已导致数千名患者死亡。目前我们对新冠肺炎的致病、转归、致死的病理学机制了解甚少,尽早开展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尸体检验尤为重要,这给法医工作者带来了挑战。新冠肺炎尸检应在可以维持负压的独立解剖室进行,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三级防护标准穿戴防护用具,注重环境、器械、耗材的消毒以及废液废弃物处理。解剖及检验过程应规范、谨慎,尽量减少切割操作,并避免体液流出或组织飞溅导致病毒传播。本文将就法医工作者面临新冠肺炎尸检的挑战与对策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颅多层螺旋扫描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道路交通事故颅脑损伤案件中颅骨骨折检验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司法鉴定中心2015年至2017年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伴颅骨骨折死亡案件52例(包括案情、受伤过程、尸体检验、头颅MSCT及临床资料)。影像学诊断同头颅解剖阳性所见比对验证。结果头颅暴力作用部位以颅前部、颅侧部和面颅部受力容易出现颅底骨折,颅前窝、颅中窝部位骨折MSCT检验准确率低于颅后窝骨折线的检验。结论头颅MSCT对于颅骨骨折类型判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尸检与影像学结合及三维影像重建的使用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放射影像学在法医学尸体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放射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成熟,X线检查、计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等临床诊断技术也临床法医学活体损伤鉴定中广泛应用,为科学、准确的定提供了精确可靠的检查手段。尽管放射学几乎自其发初始就成为法医学的检查手段的一部分,然而这些技术法医病理尸体检验中却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1],把放影像学诊断技术用于尸体检验中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国鲜有这方面的相关报道。可喜的是,在法医学实践中,放射影像学诊断技术作为法医病理学的检验手段正日受到重视,在尸体个人识别、组织器官的损伤、死亡原因鉴定中发挥重要作用[1],其…  相似文献   

12.
人体死后受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等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在尸体上发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死后变化。在法医尸检工作中,一些死后变化常被误认为是生前损伤或病理改变,由此导致法医病理学死因鉴定或死亡损伤方式推断的错误结论。笔者结合法医尸检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常见的容易被误认为是生前损伤或疾病的一些死后变化,以供法医同仁们在检案实践中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以下简称甲亢性心脏病)猝死案例,探讨其死亡的一般情况及法医病理学特点,为此类案件的法医病理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2001—2016年6例甲亢性心脏病猝死案例,回顾性分析基本信息(性别与年龄)、临床表现、病史、解剖所见和组织病理学所见、生物化学检测指标、死亡原因。结果 6例案例多具有明确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症状;均具有明显的死亡诱因;甲状腺病理学检验符合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表现;心脏质量均增加,心腔扩张,心肌肥大,灶状坏死;死后心包液的生物化学检测可作为甲亢性心脏病猝死的辅助手段。结论对甲亢性心脏病猝死案例进行诊断时应参考临床病史、尸体检验、组织病理学检验、死后毒(药)物检验等结果综合判定,必要时进行死后甲状腺和心功能的生物化学检测。  相似文献   

14.
再次法医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剖析再次法医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发生原因、鉴定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等 ,妥善地处理该类复杂案件。对 18例再次法医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案件进行回顾性研究 ,按首次尸检方式及印象、尸检次数、再次尸检原因及方式、间隔时间及结论等归类、分析。较多见死于医疗纠纷 3例 ( 16 7% )、案件审查过程中 4例 ( 2 2 2 % ) ;首次尸检中 13例 ( 72 2 % )仅进行尸表检查或不完全解剖 ;再次尸检结论与首次尸检结论完全不符者 5例( 2 7 8% )。首次解剖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及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法医病理学诊断水平 ,改善法医尸检的工作环境等对预防再次尸检的发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死后尸体变化于死亡后立即出现,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尸体原有的结构特征,并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上表现出特异性改变,有时易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影响损伤或疾病的鉴别。本文系统地综述了死后尸体CT影像学的变化特点,以进一步拓展虚拟解剖技术在法医病理学鉴定实践中的应用,为鉴别损伤、疾病与正常死后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迄今,在我国除少数地区外,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法医学尸体检验大多仍限于体表检验或局部解剖,这既不利于死因确定、推断死亡时间、判断死亡方式、以及案件的顺利解决,亦不利于法医病理学水平的提高。常易人为地造成部分死亡案例的死因不明或诊断错误。有学者曾统计185例单纯尸表检验的尸体,诊断的错误率达29%[1]。此系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中一严峻问题。为引起同行重视,作者将近年来我系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工作中遇到的部分案例整理报告如下。案例资料案例1.某公路旁发现一无名男尸,当地法医作体表检验见右骼前上嵴、右髋关…  相似文献   

17.
法医尸体解剖在解决民事、刑事案件中所涉及的死亡原因、死亡方式等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法医作为尸体检验工作的承担者,其在尸检过程中自身常面临多种危害因素,本文对法医实践中常见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以及其可能危害机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提高法医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虽然现阶段国内的法医尸体检验制度已经经过多年的完善与发展,但在某些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体制设置方面的不足、专家见证机制使用混乱等.为不断强化法医工作的有效性,我们应当程序规范、公正,刨除各部门利益为原则,做到高效的犯罪控制.在法医尸检制度的改革中,可借鉴西方国家相对成熟的经验作为改革参考,优化我国的法医尸检制度,强化实践中的权利保护.本文以法医尸检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作为出发点,结合国外尸检制度经验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法医尸体检验后送检器官的病理学特征,总结此类案件的特点.方法 对宝鸡市法医送检358例尸体解剖器官标本进行常规检查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 结果 358例中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死亡原因主要为创伤、猝死、中毒.组织学能明确死亡原因250例,无典型组织学病变101例,组织自溶腐败7例.病理诊断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其次为呼吸、神经、消化系统疾病. 结论 法医解剖具有专业特点,与病理解剖不尽相同.组织病理学检验进行死亡原因诊断时,应积极与法医沟通,以充分掌握案情、死亡经过及特定的法医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医疗纠纷的法医病理学鉴定──139例医疗纠纷尸检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近来医疗纠纷日益受到重现,并引起普遍关注。正确处理医疗纠纷,尤其是导致死亡的医疗纠纷,是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管理,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安定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有关报道甚少。本文对139例医疗纠纷尸检材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按法医学观点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预防和正确处理医疗纠纷及其法医病理学鉴定提供参考资料。材料和方法从本教研室1972~1992年系列尸检资料中挑选出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档案139份,每份档案包括法医病理学尸检鉴定书、尸体剖验记录、有关病历复印件或病历摘要。死者亲属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