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道德经》与道教生命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冰  何松 《求索》2005,(12):129-131
《道德经》关于“道”的哲学思想,为道教乃至中国传统自然生命美学奠定了哲理框架,涉及了生命美学的哲理基础、基本内涵、相关范畴和哲学意义。重新解读《道德经》,有助于道教和中国传统生命美学的美学理论与现代哲学、美学思想接轨,发挥生命美学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继承并发展了道家的生命哲学思想,其中“道”蕴涵了生命美学精神。本文从道是“一”,道生万物和美及其法则“无为而无不为”几方面来阐述它的生命美学思想。这些思想认识是来源于其对古代生命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相似文献   

3.
潘知常 《思想战线》2002,28(3):85-90
美学是对于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活生生的东西的阐释 ,是“说‘不可说’” ,因此 ,传统的美学提问方式必须加以转换 :从追“根”问“底”以及透过个别追问普遍、透过具体追问抽象、透过变化追问永恒、透过现象追问本质 ,转向对于“怎么样”的追问 ,即对于对象世界的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审美活动自身的无穷无尽的可能性的追问。而这就要走出知识论的框架 ,置身生存活动为什么为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 ,就成为美学尤其是生命美学的提问方式  相似文献   

4.
解放"我"于"天地之大美"--道家美学精神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鹰 《思想战线》2006,32(1):102-106
20世纪以来,从美学的角度研究道家哲学,是中国美学史的一个基本课题。在中国美学史中,道学的意义恰与儒学的意义相对照:儒学的意义在于以“仁”的理想为核心,提出了以个体人格培养为艺术主题、以“中和”为艺术理想的美学理论;道学的意义则在于,以“自然”的理想为核心,提出了追求个体精神和生命自由,复归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然境界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启蒙运动理性的非理性发展造成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分裂。赓续浪漫主义要求恢复人之为人的完整性的主张,波德莱尔提出了作为现代性思想结晶的“应和论”,以期弥合人与世界的分裂,实现宇宙万象的和谐统一。作为波德莱尔诗歌创作与文艺理论的核心,“应和论”具有丰富的思想意蕴,并产生了绵延的效果历史。百年来,学界围绕“应和论”的思想渊源、理论内涵、历史效果、比较研究,以及评价等论域进行了深入阐释。但是鉴于波德莱尔是“现代性”概念的始作俑者,其“应和”思想关涉现代性的基源问题,并引发了后世的“问题美学”现象,亟须拓展新的视角对其进行多维阐释。中国真善美合一的生命美学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借鉴中国生命美学思想,可以为走出审美现代性的困境,实现人类美的生存贡献中国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6.
颜翔林 《求索》2014,(1):4-16
庄子思想蕴含深刻的怀疑论特征,开创了中国古典怀疑论哲学与美学的先河。在解构与颠覆既定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同时,庄子追求建立“本真的自我”这一理想主体。“本真的自我”包含“智慧的自我”和“审美的自我”这两个主要内涵。相应地,求证自我构成了庄子怀疑论美学的逻辑基石之一。与此相关,主体批判成为庄子怀疑论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知识批判、话语批判、欲望批判等精神结构。庄子怀疑论美学的当下意义主要在于,启迪人意识到主体与知识的有限性,滋养敬畏自然与生命的伦理情怀,克服消费社会带来的功利与欲望之累,为诗性主体的建构提供充满活力的思想资源。然而,庄子怀疑论美学思想也隐匿某些消极内涵,一定程度上有碍于社会历史的正当发展。因此,我们在借鉴庄子怀疑论美学思想的同时,应对其有所扬弃。  相似文献   

7.
谭顺来 《求索》2013,(9):123-125
中国古典关学的理论基点是先秦哲学。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概念.“意境”的哲学基点大致有以下几种学术观点:其一.意境源于老庄哲学.该观点是基于对中国美学思想渊源的整体考察而得出的:其二,美学“意境”说深受禅宗佛学的影响,认为意境之“境”就是禅宗心学中的“禅境”;其三,美学“意境”源于儒释道思想的融合.该观点强调艺术“意境”是一种基于儒家诗学之上的,融入道家之“超然物外”之境并深受佛教“静穆体悟观照生命”之“妙境”。我们认为,从本质上看,意境包含着主客合一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的融合互渗状态,意境生于意象,而缘于情思。意境作为艺术审美理想,要获得自身质的规定性。必须回到意境的创造中去。创造才是艺术意境实现的现实环节与中心论点。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创作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是诗画艺术的灵魂,历来被艺术家视为最高的美学追求。中国绘画不仅要求形似,且求其神似,更进一步是要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基础上追求有“象外之象”的意境美。王宏江先生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美学追求,所以,他的花鸟画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将人们引入更高的艺术境界。清代画家朱耷画鱼不画水,齐白石画虾不画水,但其作品有“画了鱼儿不画水,此间亦自有波涛”的意境,欣赏者可从鱼虾的动态中感受到水波粼粼的生命意境,体悟到作者对生命跃动、与宇宙生机相通的天人合一的情怀。王宏江的《胜似春…  相似文献   

9.
先锋派作家同时又是后现代主义作家的余华,通过对“父亲”的深度模式的消解,用“暴力美学”叙事和温情叙事的方式,彻底断绝了父子关系,颠覆了“父亲”的权威,对传统、权威、生命和文化本原进行自省、自否,从而也使他的作品打上了后现代性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彭富春尝试构建当代中国美学的新形态.彭富春美学理论实现了四重创新——美学理论开端的创新即“生活世界”,美学理论结构的创新即“生活世界欲、技、道的游戏”,美学言说方式的创新即“思想语言之道的思想”和美学时代价值的创新即作为“无家可归时代的深思”.这些创新使得彭富春美学理论切中当代中国社会的虚无主义、欲望主义、技术主义困境的要害,从而成为“新的中国美学”.  相似文献   

11.
美学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富兴 《思想战线》2004,30(1):82-87
人类审美个性与其普遍性文化功能是德国古典美学两主题 ,其间存在的逻辑矛盾与历史张力以及其审美个性研究的不够深入 ,都深刻地影响了 2 0世纪中国美学。以宗教为参照 ,可以深化审美个性研究 ,则审美是人类追求即时性感性精神愉悦的活动。审美感性是物质感性、具体感性和即时感性 ,这些决定了审美乃人类精神生活起点、大众文化之典型代表。审美是最世俗的人类精神活动 ,美学则是人类感性精神现象学 ,这当是当代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确当起点。在拓展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上 ,审美较科学、宗教、哲学均远为逊色。  相似文献   

12.
薛富兴 《思想战线》2003,29(1):80-84
在深入反思 2 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学术局限的基础上 ,新世纪中国美学至少可从以下三个方向谋求深化与自我拓展 :走出哲学美学的观念研究之路 ,以具体深入的实证专题研究完成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回归本民族传统审美文化资源 ,挖掘对人类审美意识史有普遍意义的因子 ,将中华传统审美智慧融入人类美学知识谱系 ;走出艺术中心论 ,深入发掘自然审美、工艺审美和生活审美的当代人文价值 ,丰富大众审美生活 ,拓展审美形态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杜寒风 《思想战线》2000,26(1):56-61
王国维美学对20世纪中国美学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在社会变革的历史关头,主流美学占据主导地位,不等于非主流美学没有自己的一定地位,它们都在发生影响,只是影响的范围、程度有别.把20世纪中国美学的开山大师与其后的美学家比照,我们就会发现美学在中国发展中的起伏轨迹,尤其是非主流美学家命运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是学科本身的必然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4.
顾凤威 《桂海论丛》2005,21(4):55-57
把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称为"过时的思辨美学"是经不起论证和推敲的忽略了文化对社会现实的建构作用,是没有道理的.文艺社会学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一方面需要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指导,另一方面也为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展开了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张世杰  陈锦 《思想战线》2001,27(5):41-44
红塔集团在抓住西部开发机遇,发展特色旅游业,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尤其应开创发掘天文资源,服务地方旅游.中国古代天象体系是一个天、地、人的和谐系统;等级森严的华夏天人观产生了龙的传人的巨大凝聚力.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天体的音乐、天体的舞蹈等发现,这是古代星座神话天象体系置换变形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张亚冬 《青年论坛》2011,(2):157-158
将中国传统美学融入现代艺术感强烈的招贴广告中,逐渐成为我国招贴广告设计行业、甚至是全球招贴广告行业的一种时尚和趋势。传统美学中对美的追求影响着现代招贴广告的设计,反过来,现代广告招贴又影响着传统美学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美学的诞生和发展深受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影响 ,二者的关系非同寻常。研究卢卡奇美学的核心内容 ,需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艺术的功能问题入手 ,才能具体探寻卢卡奇美学与马克思美学精神实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黄健 《思想战线》2002,28(1):46-49
基于中西文化和审美理想的内在差异 ,中国美学的“内省”意识 ,导致中国美学实践中 ,不论是对外部世界的再现与反映 ,还是对内心世界的表现与抒发 ,都要求通过内心体验和感悟的方式 ,来传达对世界、人生、社会的真实感受和认识理解。而西方美学的“忏悔”意识 ,则注重通过以写实、反映、再现、模拟的方式 ,来对外部世界作出反应 ;面对主客体的分裂 ,“忏悔”审美意识提倡在灵魂的撞击震荡中寻求心灵的净化与超越 ,最终获得精神升华与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9.
胡健 《思想战线》2004,30(2):57-61
试图调和传统美学与分析美学的矛盾,调和艺术习俗与现代艺术的矛盾,来为艺术寻找一个基本底线,是迪基艺术习俗论的主要意图。重实证描述,轻人文探究,使迪基艺术习俗论显得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20.
韦勒克的文学本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君 《思想战线》2001,27(3):78-81
韦勒克力图将文艺社会学、形式派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符号论美学、现象学美学融合起来,把文学外在的社会生活、意识观念方面同作品自身内在方面结合为一个符号和意义多层结构的整体,以克服文学内容与形式二元的对立,但是他并没有把它们真正有机地融合起来,骨子里仍然是形式本体的观念支配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