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司法机关对于证据不足的案件,可分别作撤案、不起诉和判决无罪的处理。司法实践中,因证据不足撤案、不起诉或判无罪而引起的刑事赔偿案件不少。然而,在《国家赔偿法》中,对这类案件的刑事赔偿则没有明文规定,致使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处理存疑不起诉案件的刑事赔偿中,认识上产生严重分歧,工作中矛盾突出。人民法院认为应予以赔偿,直接根据是最高人民法院 (1998)培他字第 10号复函文件第三条的规定:“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或撤销案件,不能认定犯罪…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撤案监督不力甚至无法监督,侦查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又往往存在案件应当撤销而不及时撤销和案件不该撤销而撤销两种现象。本文在分析我国刑事撤案及监督立法现状及缺陷的基础上,试图从主体、内容、方式和程序以及法律效果方面提出构建我国的刑事撤案监督制约机制,以完善我国的刑事撤案检察监督,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论侦查阶段撤销案件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侦查阶段撤销案件缺乏监督和制约,存在着撤案权滥用和撤案程序异化的严重问题,应当予以重视。撤案程序的实质是解决程序纠纷,平衡撤案程序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应当将检察机关引入撤案程序,充当中立裁判者,发挥监督和权力制衡作用,并赋予其他撤案程序参与主体相应的程序权利,以权利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4.
一、刑事撤案的概述和现状 刑事撤案即为撤销案件,是指侦查机关将已作为侦查对象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排除出侦查程序,终止侦查活动的一种法律行为。简单的说撤案就是从程序上不再对有关人员进行刑事追究。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撤案,只是对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而言的。  相似文献   

5.
赵阳 《天津检察》2007,(1):10-10,19
近年来,一些由检察机关反贪部门侦办的贪污贿赂案件在侦查终结以后,被起诉部门或法院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最终不得不作撤案处理。探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是因为在案件的侦查阶段一般采取“有罪认定”的方法,而在审查起诉和开庭审理阶段适用“无罪推定”原则造成的。在此,本人就反贪部门如何适应“无罪推定”原则,提高反贪案件质量,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完整的刑事诉讼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阶段,刑事诉讼以立案为起点,沿上述阶段进行,但也可能在上述阶段中的某一段结束。撤案就是一种结束诉讼的方式。撤案权本属于侦查机关,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30条规定:“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检察机关只有自侦部门有权对自侦案件行使撤案权。  相似文献   

7.
刘凯 《天津检察》2009,(3):16-17
“撤销案件”(以下简称“撤案”)是指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发现有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从而撤销已经立案侦查的案件,终结对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追究及诉讼程序的一种制度。司法实践中,对撤案后扣押、冻结的款物检察机关是否有处理权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撤案后的扣押、冻结款物检察机关没有处理权。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除了侦查机关(部门)在侦查中主动撤销案件外,还存在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阶段,发现侦查机关(部门)移送起诉的案件不属于公诉案件.或者犯罪事实非嫌疑人所为.或者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属于不负刑事责任等情况时,建议侦查机关(部门)撤案的情况,甚至可以说运用颇广。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根据有关司法解释,故意伤害案(轻伤)等八类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被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如果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人民法院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对这类案件,在公安机关侦查或者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起诉阶段,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自愿和解的,公安机关和检察院是否可以撤案?此类案件的当事人自愿和解,是否应当准许?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检察院姚国庆吴金松姚国庆、吴金松同志: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是自诉案件的一种类型。一般情形下…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撤案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没有为撤案提供具体可循的程序,实践中侦查机关的撤案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撤案没有设置监督程序。由于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导致撤案行为缺失有效控制,办案中缺乏权力制约,容易滋生腐败,给徇私枉法者办关系案、金钱案、以罚代刑等违法行为留有空间;  相似文献   

11.
刘冰 《法学杂志》2018,(3):131-140
同为处理争议的程序性规范,仲裁程序与破产程序的冲突根源源于两者法本位的不同,即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矛盾。协调两者之间的冲突,应当秉持社会公共利益具有优先性的原则,具体体现为破产程序的集中管辖制度对仲裁协议的影响、破产程序启动和进行中对仲裁程序的限制,及破产程序对仲裁裁决执行的回应。因此,当仲裁程序有利于社会公益的维护时,破产程序应当保持谦抑性,以便发挥仲裁程序的特有优势。我国立法在两个程序冲突的协调问题上法律缺位,应当结合上述协调理念,在破产法院的专属管辖权和债权人的监督权等规定上作出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程序的简易化与小额诉讼程序的引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磊 《政法论丛》2008,(4):15-18
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中并立的两种基本程序构造。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简易程序在诉讼效率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对于缓解日益增大的案件压力、扩大司法吸纳纠纷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在追求民事诉讼程序简易化的背景之下,小额诉讼程序作为一种特殊的诉讼机制备受关注。因此,结合我国国情,探讨小额诉讼程序的引入等理论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行政程序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程序是现代行政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长期以来受“程序工具论”的影响 ,法学界对行政程序的价值认识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 ,行政程序和行政程序的价值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 ,对当前认识行政程序价值上存在的问题 ,界定行政程序价值的涵义 ,重新建构行政程序价值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程序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裴苍龄 《河北法学》2011,29(12):56-65
程序的价值由其自身的性质决定。程序的派生性决定了程序的目的价值,即保障结果正确。程序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程序的手段价值,即过程正当。保障结果正确有两项内容:一要保障正确反映实体,包括正确反映实体事实、正确反映实体法律关系、正确划定案件范围;二要保障正确适用法律。过程正当有三个标志:一是程序行为要合法;二是程序行为要公正;三是程序行为要及时。保障结果正确是程序的根本价值,过程正当是程序的一般价值。这两项价值的关系就是根本价值和一般价值的关系。在不发生冲突时,两项价值各自独立。一旦发生冲突,过程正当要服从结果正确。这种关系通常不变,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起变化。  相似文献   

15.
宪政程序价值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清 《河北法学》2002,20(2):140-142
宪政程序在现代法价值体系中的定位 ,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侧重于从宪政程序的价值内涵、构造、现实意义等方面作分析探索 ,阐述了实现宪政程序价值是现代中国宪政改良的必然契口。  相似文献   

16.
程序公正的价值--经典作家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序公正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所着力阐述的法学课题.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经典作家们将程序公正作为宪政的基本要素,只有独立的司法体制以及人民参与司法的陪审制度,才能确保宪法制约国家权力、保障人民权利的作用;程序公正也是限制行为恣意的基石,它既包括对法官自由裁量行为的程序限制,也包括简化诉讼环节,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同时,马克思主义作家还通过"同类人"审判观念的诉求、"有罪推定"的排除以及程序和平的机理,阐述了程序公正在保障实体公正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程序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序分化涉及民事诉讼法修改中应该规定哪些种类的第一审诉讼程序这一重要问题。程序分化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保留"简易-普通"的基本分类;现有的简易程序进一步分化为"小额"、"速裁"和"简易"三种程序;对普通程序在缩小合议制适用范围的同时以"规则形成"为指向加以规范;程序设计整体上注重与司法ADR的衔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整合。本文对小额程序的设置必要性和具体程序设计做了论证,并以司法实践中的案件类型划分为依据,考察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普通程序与适当延长审限及合议制的关系,还提出引入"特别上告"制度以促进高层级法院通过直接审判案件发展指导性案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荣斌  姚莉  白冬 《法学家》2001,(1):87-90
一、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概况 2000年是中国刑事诉讼法学者对刑事诉讼法实施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年,2000年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呈现如下几个特点:其一,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三年以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量刑程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量刑正当性的表征,量刑程序以英国普通法上的"自然正义"及美国宪法中的"正当法律程序"为法律渊源,而在英美法系国家风行至今,经久不衰,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构造.中国应在合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独具特色与符合国情的量刑程序.其中,在刑事审判中实行定罪阶段和量刑阶段的分离,从技术与制度上制定量刑的程序规则,从举证和责任上完善量刑的证据规则,是目前中国建构量刑程序要补的"功课".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刑事诉讼法学学术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东  刘计划 《法学家》2004,(1):101-105
一、研究概况 2003年,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之后,刑事诉讼法学者在改革与完善刑事司法体制与刑事诉讼程序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