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伴随改革开放和引进市场经济而出现了中国的法人犯罪问题。日本有关法人刑事责任的论战是围绕“两罚规定说”、“过失推定说”和“企业组织体责任论”而展开的。韩国受日本的影响,在法人刑事责任问题上有“肯定说”与“否定说”的论争,目前“肯定说”占了上风,中国的法人刑事责任中也有了“两罚规定”。目前在中国刑法的修改中需要引进“抽象的危险犯”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但评价却有巨大歧异。“中国威胁论”或“中国危害论”.与“中国机遇论”或“中国贡献论”.即是最具代表性且截然对立的两种观点。对全球尤其是东亚而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到底是造成了威胁,还是提供了机遇?是带来了严重危害,还是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只拟选用国际权威机构提供的几组数据,来说明一些事实,请读者自己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程毅 《亚太论坛》2000,(4):22-26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政治右倾化加剧,“和平主义”主流思潮趋弱,右翼思潮泛起。日本国内经常有一些政要学者散布为军国主义招魂的奇谈怪论,如“大东亚战争肯定”论、“侵略有理”论、“东京审判非法”论、“南京大屠杀虚构”论等等,美化侵略历史,把侵略战争说成是“日本为求生存、解放殖民地”、“拯救亚洲人民的圣地”,  相似文献   

4.
试评印度的“无形国力”———兼论美国对印度的国际战略地位的评价沈元加南亚“处于美国对外优先考虑问题表的中高偏上的位置”,“美国在南亚还没有具体的政策,只有一些主张和倾向”①,这是美国南亚问题专家科恩教授的看法。美国决策层战略远见和战略运筹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评美国“全面遏制中国”论吴炯去年6月以来,围绕克林顿政府批准李登辉访美一事,美国国内就对华政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一些国会议员、情报官员、舆论界和学术界人士纷纷鼓吹要对中国进行“全面遏制”。美国这些人为什么要遏制中国?他们准备如何遏制中国?这种遏制...  相似文献   

6.
论邓小平的人权观武汉大学法学院汪习根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存在着尖锐对立和根本分歧的一个焦点问题。西方某些大国奉行“人权外交”政策,为达到以“人权”作幌子,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的目的,在人权理论领域颠倒是非、制造混乱、扰乱视听,造成极坏影响和严...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加速崛起,中美的利益合作和竞争愈益具有世界影响和全球意义。美国对中国的心态是复杂的:它一方面在外交、经贸、安全等领域需要中国的合作,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的发展对其至上地位和利益形成挑战。对于中国崛起的认知和战略判断,华盛顿的决策圈和舆论界几经辩论,终于在“中国威胁论”和“和平崛起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两面下注论”。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反应不仅将决定中美双边关系的性质,而且将影响整个国际体系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8.
亚洲:自信的中国——目标,局限和外部反响〔美〕张文蔚编者按:此文是美籍华裔学者张文蔚(DavidWhen-weiChang)教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中国研究年会上提交的一篇论文,现节译发表。该文着重从中国的历史发展、文化体制的传统影响,针对“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马来亚共产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为了马来亚的全民族解放而成立的马来亚共产党(以下简称“马共”)在当初整体组织陷入瘫痪后,正值日本侵略中国引起华侨之间掀起抗日救国(“国”指中国)运动,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华侨抗日组织的前卫不断扩大了势力。关于这一动向,人们做了这样一些评价:“马共充分利用了日本侵略中国所引致的华侨之间产生的对中国的同情”、“马来亚的共产运动……并非纯粹的共产运动,而是借用抗日反法西斯运动之名,实际上继续进行了共产运动”,即主张“利用”论、“伪装”论。但是,具有一定方向的组织上的急速膨胀往往会给组织本身的性质、路线带来很大的…  相似文献   

10.
试析东南亚地区的“中国威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明显特征是彼此力求合作,以合作谋发展,并不断探索解决敏感问题的方式和途径。近年来,“中国机遇论”上扬,“中国威胁论”下降。但应该看到,东盟对中国硬实力的发展仍具戒备心理。“中国威胁论”有其客观基础和影响力,消除“中国威胁论”将经历一个长期过程。一、“中国威胁论”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影响伴随中国发展,东南亚地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论”。它们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也不相同。(一)“中国战略威胁论”首先,东盟国家担心中国强大后会采取扩张战略。冷战结束后,美苏撤出该地区,东南亚国家即担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责任论”有深刻、复杂的国际背景。对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来说,“责任论”可谓是一个新的考验。对于综合实力仍然不够强大,国计民生仍有诸多严峻问题尚待解决的中国来说,如何应对“责任论”,是一个战略性问题。面对国际社会的期待,中国应适当承担国际责任,既不因逃避该承担的责任而受孤立,又不因过分承担责任而累垮自己。责任与利益密切相关,维护好责任利益,需要战略筹划。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责任论"析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际责任是国家作为国际社会成员属性的派生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参与度的不断提升,“中国威胁论”难以获得足够且有力的追随者,“中国责任论”渐渐成为国际体系内主要行为体的对华主流态度,其主要宗旨在于从外部塑造中国的国际角色和影响。在既有外部期待也有内部要求的情况下,如何应对“中国责任论”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主流国际政治学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在思潮方面主要有“ 共产主义失败 论” 、“ 历史终结论” 、“ 文明冲突论” 、“ 民主和平论” 、“ 第三条道路” 、“ 主权理论” ; 在理论研究方面主 要有“ 建构主义理论” 、“ 后现代主义” 、“ 全球治理理论” 、“ 国际社会理论” 、“ 国际机制论” 、“ 多边主 义” 、“ 现实主义” 、“ 世界秩序新论” ; 在政策方面主要有“ 人权外交” 、“ 新干涉主义” 、“ 单边主义” 。这 些不同方面揭示了各自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预示着未来国际政治研究的 发展趋势 。  相似文献   

14.
韩国人的东亚意识最早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但这一时期尚未形成关于东亚的主体观念,也未将之付诸实践。随着韩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进入1990年代后,尤其是新旧世纪交替之际,韩国知识界展开了一场东亚论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民族原型中寻找文明共存之路;地缘文化的东亚和平论;超越中华主义和东洋主义的东亚均衡论;作为知性实验的东亚。另外,韩国一些学者还从地域性和民族国家两个方面反思和批判传统的东亚论。韩国的东亚论对我国社会科学界的启示是:有必要在历史的脉络中考察中国的传统天下体系与民族国家体系之间的关系;中国研究需要“他者”的眼光。  相似文献   

15.
幽默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主题,千百年来产生了众多的理论。所有的理论溯其根源不外乎出自“优越论”、“释放论”和“乖讹论”,其中“乖讹论”被人们普遍接受。“乖讹论”认为幽默的实质是“不和谐”。然而,“不和谐”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并且幽默也有各种具体的形式,比如,幽默音乐、幽默画、幽默动作以及言语幽默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国家中的一些人一手炮制并大肆宣扬的一种谬论。这种谬论在我国周边地区国家中有一定的市场。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地缘政治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围绕南沙群岛的主权之争,我国周边地区一些国家对我国心存疑虑和戒心。这种状况对我国周边环境的影响是:1.美国继续在亚洲保持军事存在;2.对我国与周边国家发展政治经济关系产生不利影响;3,亚太地区出现“逆裁军”趋势;4.亚洲一些国家开展外交活动牵制我国;5.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增大。为克服上述不利影响,我国应积极参加建立亚太地区安全机制的进程,增加国防建设的透明度,在处理与我周边国家的敏感问题上慎重行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思考%%%%%%%%%%%%%%%%徐坚等2007.1“和谐世界”与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俞新天2007.1对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理论的初步认识%%%%%%%%%%%%%岳晓勇2007.4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程瑞声2007.1软实力建设与中国的和平发展%%%%%%%%%%%%%%%%李杰2007.1论当代国际机制发展趋势与中国的选择%%%%%%%%%%%%夏立平2007.1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徐坚2007.2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变化与影响%%%%%%%%%%%%%郭震远2007.2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透析%%%%%%%%%%%%%%%徐萍赵青海2007.2中国的责任与“…  相似文献   

18.
"民主和平论"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后 ,“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持续升温。持此观点的人一直运用作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铁律”的“民主和平论”来论证所谓“中国威胁”。文章认为 ,“民主和平论”及其演绎出的“中国威胁论” ,从本质上看是在宣扬一种历史上一直存在的“西优东劣”的“善恶对立”式的寓言。文章得出结论认为 ,依据“民主和平论”推断“中国威胁论” ,其自身恰恰体现出的是其反民主、反和平和对当今世界和平构成威胁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打击海盗分为“反走私时期”、“反恐怖时期”、“护航时期”,随着海盗问题对中国海上战略通道安全影响程度的提高,中国加大了打击海盗的力度。中国打击海盗还存在执法机构缺乏协调、海军的远洋投放能力与后勤保障、打击海盗国际合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际战略发生了诸多重要变化,在思想、理念和战略方面都开拓了新的局面、拓展了新的方向.可以说,新时代中国的共同利益论和大国责任论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下形成的,满足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创新性理念.中国的共同利益论和大国责任论各有其发展逻辑,但又在新时代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当中不断交融、相与为一.在这个层面上,共同利益与大国责任的对接实际蕴含着以下三个维度的内容:中国共同利益论的“大国责任导向”;中国大国责任论的“共同利益导向”;国际战略是共同利益与大国责任对接的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