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设置审判监督程序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及时、有效地发现、纠正错案,弱化错案的消极影响,然而事实证明,依靠申诉启动再审程序的结构性缺陷、司法机关自主纠错的动力受限、司法人员主动纠错的内在症结导致审判监督程序四种救济途径在纠错方面的整体性失灵,引发错案纠正呈现为一种偶然性的现实,违背立法对审判监督程序的价值期待。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错案追究制度自实行以来,其运用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一直饱受争议。从侦查机关的视角考察,错案追责情况主要存在纠正程序不具体、追责程序透明度不高等相关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考虑,从内部制度与外部监督入手考虑设立独立的错案追究机关来进行解决是可行的,同时可从细化错案责任追究的相关程序、明晰实体责任性质的认定标准、建立健全办案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建立追责程序相关信息发布机制等方面来完善刑事错案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3.
面对公众对错案的关注与质疑,公安机关不仅是纠正错案、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更应当反思刑事错案的成因。侦查阶段应强化无罪推定、疑罪从无意识,强化取证、确保队伍执法素质提升,强化走访、确保言词证据真实,完善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细化监督、动态监控确保执法监督最大化,切实通过制度完善、程序遵循等保证执法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真凶"自白是错案发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新证据",从近些年对一些典型错案的实证分析中也可以看到这一证据对于错案的纠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真凶"的自白不可以盲目相信,还是要辩证分析。并且这一证据的出现偶然性极大,对于错案的纠正来说并不具有可重复操作的现实可能性。因此错案的纠正不能依赖于这些偶然因素,应当构建起更为有效的错案发现机制,制定更加明确合理的错案发现(再审启动)标准。错案发现机制的完善包括对申诉制度的审查保障,还有对再审启动权的重新配置。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设立了再审制度 ,旨在贯彻实事求是 ,有错必究原则 ,强调个案的实体公正 ,意在使每个案件都得到正确处理 ,每个错案都得到纠正。就设立再审制度的立法意图而言 ,其正确性勿需怀疑 ,司法实践中通过再审程序使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得到保障 ,从而实现审判的公正也证明了这一点。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 ,再审制度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暴露出来 ,许多学者撰文对我国民事再审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并提出了重构民事再审制度的意见。[1] 正视这一点 ,有益于我们客观评价再审…  相似文献   

6.
错案问责实际上是一种结果责任制,将错案的所有风险不加区分全部划归主审法官,这种问责机制不仅不利于减少错案,反而会激励法官以滥用调解、请示或"勾兑"监督者等方式逃避责任,引起更多的负面效应。建立在犯罪预防理论基础上的错案问责过分倚重惩罚,不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无法为法官预防错案提供正面激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查清并区分错案原因,将错案风险分配给能够有效控制该风险的主体;只有在法官有能力而未采取措施控制错案风险时才启动法官问责程序,并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法官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  相似文献   

7.
主题研讨非法取证与刑事错案1.3/防范非法取证与刑事错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王振川1.5/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若干重要问题卞建林1.9/建立违法侦查行为的调查机制元明1.13/非法证据的证明问题李贵方1.15/当代英美刑事错案的实证研究刘品新法治理念下的检察工作2.3/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之我见——以刑事司法为视角陈光中2.7/构建和谐社会与行使检察权龙宗智2.12/刑事和解的几个问题宋英辉2.14/对中国“检察一体化改革”的思考张志铭物权法评析3.3/平等原则下国家物权之保护邵世星3.7/从《物权法》看物权登记制度申卫星3.19/论占有保护请求…  相似文献   

8.
刑事错案严重影响了司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也对相关当事人造成严重的后果。对刑事错案样本材料的分析,全面探讨错案的形成原因,可降低错案发生的可能性。侦查方式、手段的转变,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中充分行使监督权力,法院在审判程序中坚持独立司法,严格贯彻落实"疑罪从无"的基本要求,可减少错案的发生。同时,应当积极改革现行错案认定方式和考评制度,及时实现对错案的纠正与预防。  相似文献   

9.
错案是客观存在的 ,并且其范围不能以审判人员行为违法为限 ,应将错案与对审判人员责任和追究分开 ,所有与客观事实不符或违反法定程序 ,导致超出法官自由裁量权及量刑幅度的显失公正的判决的案件 ,以及适用法律错误的案件都是错案 ,应从产生错案的原因这一源头寻求控制和减少错案的方法 ,提高案件质量 ,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我国检察官惩戒制度包括错案惩戒、违反法定职责的惩戒和违反检察官伦理的惩戒。我国向来都十分重视错案惩戒,但由于错案在界定上较为模糊,使检察官成为"戴着脚镣的舞者",而影响检察官独立办案。在反思错案惩戒制度的基础之上,应当推进惩戒事由的转向,从错案惩戒为主转为不当行为惩戒为主。在实体方面,从错案惩戒、违反法定职责惩戒和违反职业伦理惩戒三个方面定义惩戒内容。在程序方面,在程序正当和外部监督的原则下,从惩戒主体和惩戒程序等方面对惩戒制度进行细化。  相似文献   

11.
当代英美刑事错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刑事错案的背后总有形形色色的证据问题存在.刑事错案本质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务问题而非纯理论问题,关注刑事错案必须从扎扎实实的实证研究开始.为了无辜者的权益和刑事被害人的利益,也为了社会的安宁与和谐,我国的司法体制建设应当从现实生活中的每一起典型错案开始,这是当前研究英美刑事错案现状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错案的主体指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其过程涉及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原因包括违反法律程序、适用法律错误和不当执法等,对象包括"正当程序错误"和"放纵犯罪错误"。各种侦查措施的具体适用都可能导致错误,实践中侦查措施适用形成的错误与刑事错案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当适用侦查措施可能导致错案;依法适用侦查措施可能导致错案;违法适用侦查措施不必然导致错案;单一错误的证据材料可能为错案的形成留下隐患;单一错误的鉴定可能在错案形成中常起到关键作用。通过推进执法规范化,有助于避免侦查措施适用中可能造成的证据材料失真,进而从源头上避免错案。  相似文献   

13.
刑事错案在司法实践中是客观存在的,其危害之深度和广度,也为社会所认知,然而对刑事错案的判定与界定,学术界和实务界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科学合理的界定和判定刑事错案,不仅对刑事错案的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错案的预防、救济、追究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刑事错案研究多立足于法院审判环节,而侦查语境下的研究意义尚未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在"接近正义"之司法理念指引下,可以侦查为切入点重新梳理刑事错案的概念,明确刑事错案的判断标准及研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刑事错案的长效预防机制:完善侦查措施,规范侦查行为,建立错案应对常态化机制,组建刑事错案审查机构,促进侦查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错误存在于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因此在刑事诉讼中出现错案也是不可避免的。刑事错案极大地冲击了社会正义和公众心理,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在承认刑事错案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准确界定刑事错案的概念及辨错标准,对司法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刑事错案的危害可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刑事错案降低诉讼效率、浪费司法资源;二是错案赔偿给国家带来经济负担;三是放纵真凶会产生新的社会安全隐患;四是错案追究对办案人员及受害人本身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损失.狠抓刑事诉讼过程的"质量监管",错案的生成率必然会降低.  相似文献   

17.
法治是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而余祥林案、“叔侄强奸案”等错案频频发生,引起人们对公平与正义的深深思考,而错案侵蚀着法治的精神,扭曲了法治的灵魂。在目前的刑事司法体制下,必须通过严格的刑事诉讼程序来保障刑事司法公正。基于人类认识的非至上性,司法实践中错案又不可避免地发生,因此及时纠正刑事错案是刑事司法公正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刑事司法中存在错案发现不自觉、错案纠错不及时、申诉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刑事司法公平和正义。坚持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积极推动刑事错案纠错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法证据与刑事错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中国媒体频频报道一些震惊全国的刑事冤案,使得在这些刑事案件中存在的侦查取证等诉讼程序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象忽视物证鉴定结论、刑讯逼供等非法获取证据的行为,几乎出现在每一宗错案中。从世界范围看,各国都已经越来越重视对人权的保护,非法获取证据的行为势必侵害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有损司法公正。笔者拟从寻觅非法证据导致刑事错案的源头出发,探索如何坚持科学的态度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9.
作为侦查活动的起点和基础,现场勘查失误不但会使现场上的痕迹、物证被遗漏、灭失,导致犯罪信息的获取匮乏,还可能将无关的痕迹、物品引入侦查工作,以致干扰、影响整个案件事实的认定,诱发冤案。因此,从侦查阶段现场勘查入手,提高勘查人员从现场挖掘有效犯罪信息的能力,同时提升对勘查中无关、虚假信息甄别、排除的水平,是降低现场勘查失误率,遏制冤案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错案的讨论成为热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刑事证据法律规则的缺失导致对侦查取证的监控和管理不力。司法实践中在证据的收集、固定、保管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为此需要在分析侦查取证环节常发问题的成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完善侦查取证的对策,并对确立侦查取证规则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