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孟昭庚 《党史纵横》2011,(11):36-38,52
博古原名秦邦宪,1907年6月24日生于江苏无锡,是北宋著名词宗秦观的第三十二代孙。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被派赴苏联入莫斯科中lLj大学学习。留苏期间,按照当时苏联当局的要求,必须取一个俄文的名字,秦邦宪的俄文名字的中文译音是“博古诺夫”。于是,秦邦宪干脆就用“博古”作了笔名,以后便也以博古名世。  相似文献   

2.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11,(25):68-68
“丘贡诺夫”是周达文在苏联使用的俄文名字。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革命活动家,在斯大林“肃反”时被杀害。  相似文献   

3.
"苏维埃"是俄文音译词,原意为"代表会议"或"会议"。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成为俄国政权组织形式的标志。"苏维埃"第一次由中国共产党人使用是在1927年10月东江起义的时候。起义农民对这一词汇并不理解,有人甚至把它当成某个领导的名字。但这个外  相似文献   

4.
顾苏 《世纪风采》2008,(4):9-10
1927年秋天,刘伯承乘坐一艘苏联海轮,离开上海经海参崴去莫斯科。在船上,他被告知他的俄文名叫“阿法纳西耶夫”,当时的中国留苏学生都取了俄文名,而刘伯承一句俄文不懂,一路上只得念佛似地暗暗念叨着自己的新名字:“阿法纳西耶夫。阿法纳西耶夫……”进校报到时,他仍在心里默念着“阿法纳西耶夫”,却突然发现,周围的人都看着他哄笑起来,原来上面已经点到“阿法纳西耶夫”了,他愣是没听出来。  相似文献   

5.
冯晓云 《世纪桥》2001,(3):55-57
在北京西城恭王府一所大院中住着一对年迈的老人。男主人就是三十年代初参加革命的姚艮同志。他的夫人张春燕,俄文名字叫瓦莉娅,在远东西伯利亚度过了自己的童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1904—1997),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俄文名多佐罗夫,曾化名邓斌,四川广安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邓先圣5岁那年,父亲邓文明带他到村里的私塾入塾读书,私塾的老先生听到"先圣"这个名字,认为这一名字似有僭越之嫌,只有孔  相似文献   

7.
潘泽庆 《湘潮》2005,(6):20-23
一顿饭吃出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左权年轻时就好学上进。他1925年入党,同年冬被攻鄂军(原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总司令程潜和党代表林伯渠保荐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夏,左权从中山大学正式毕业,9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继续深造。在离开中山大学之前,左权抽空去看望了原中大的同学、当时在东方大学工作的孙冶方。孙冶方比左权小2岁。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久而久之,就成了好友。由于孙冶方的俄文学得比较好,他同乌兰夫等人于1927夏学期还没结束时,就被分配到了东方大学中国部办的暑期军事夏令营当俄语翻译。夏令营结束后,孙冶方…  相似文献   

8.
峥嵘岁月稠(连载之二)——回忆在苏联学习的日子□李玉明学俄文闹笑话到苏联留学,学好俄文是必要的。但是对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学俄文难,我是有亲身感受的。除了卷舌音难发外,还要变格变位,很难掌握,我感到俄文之难全在“尾巴上”。有一次,我从莫斯科返回团校,...  相似文献   

9.
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国共合作的产物。这里群英荟萃,人才济济。王明在中山大学就读的十多个月里,正是个性雕塑的关键时期,为后来的政治生涯,打上了醒目的胎记。 王明几经曲折奔波,如愿以偿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与世长辞。为纪念孙中山的历史功绩,苏维埃俄国决定在莫斯科创办以孙中山名字命  相似文献   

10.
苗体君 《党史博采》2011,(11):44-48
张国焘字恺荫,又名特立,他的俄文名字叫阿莫索夫。1979年12月3日清晨5时,82岁的张国焘客死在了加拿大多伦多郊区的一家老人病院里,关于张国焘的死因也有两种说法,一是病死的,因为张国焘79岁就突然中风,右半身瘫痪;二是冻死的,因为张国焘住的老人病院条件较差,夜间被子掉在地上又无法喊人拣起来,他自己又无法拾起来就被冻死了。  相似文献   

11.
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战况不利,朝鲜政府迫切要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共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以志愿军的名义立即出兵援朝,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由于出兵时间万分紧迫,10月6日,总参谋长聂荣臻指示总参作战部部长李涛立刻选调几名参谋人员和一名俄文翻译,以便和苏联派到中国和朝鲜的军事顾问互通情报。上述人员务必于10月8日随彭德怀赴沈阳。李涛当天就调了总参作战部一名处长、两名参谋,另由军委办公厅外文处调了一名俄文翻译刘某。10月7日,李涛当面询问了刘某的个人历史和家庭情况后,认为此人刚从俄文学校毕…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于1949年12月率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师哲是毛泽东的俄文翻译,也一起随团前往,其公开身份是顾问。  相似文献   

13.
章文晋被誉为“中国最老的大使”,张颖是中国第一个专职大使夫人,他们俩是中国外交界一对知名的红色外交夫妇。中国很多大事件与他俩的名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路遥 《湘潮》2004,(4):62-63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批人被俗称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那么,这个称谓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他们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的人生历程与归宿又是怎样的呢?  提起“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首先得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5年秋成立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孙中山联俄政策的产物之一。尽管这所学校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但其招生的对象并不仅限于国民党人,而是包括更多的共产党人在内的中国学生。  1927年7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声明:“取缔”中山大学,并与之断绝一切关系,同时命令各级组织严禁再向…  相似文献   

15.
陈秀英 《世纪桥》2001,(6):44-45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他的名字和功绩己熔铸于中国现代历史的丰碑。他是炎黄子孙的精英,中华民族的骄傲。毛泽东成功地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取得伟大的胜利。这与他高度重视情报,善于利用情报指导实践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吴霜 《学习导报》2012,(4):51-53
在中国,新凤霞是一个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名字。过去,人们谈起这个名字时喜笑颜开:如今,人们谈起这个名字却悄然叹息;过去,这个名字代表过美丽和青春;如今,这个名字代表的是坚忍和忠贞。  相似文献   

17.
吴霜 《新湘评论》2012,(4):51-53
在中国,新凤霞是一个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名字。过去,人们谈起这个名字时喜笑颜开:如今,人们谈起这个名字却悄然叹息;过去,这个名字代表过美丽和青春;如今,这个名字代表的是坚忍和忠贞。  相似文献   

18.
大群 《党史纵横》2002,(3):40-42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背信弃义,发动了苏德战争。正在苏联伊万诺沃市读书的毛岸英一心想学军事,当红军,上战场杀敌。他把想法告诉了教师娜佳。娜佳教师说:“谢寥沙(毛岸英的俄文名字),参加红军你不够条件,因为你还没有加入苏联国籍。再说你的祖国也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你又没有接到你父亲让你回国的命令你还是安下心来读书为好。”“老师,我回中国是无疑的,只是根据战事的发展,想要为国际主义尽义务。”毛岸英坚定地说。此时毛岸英已经升入中学十年级。按毛泽东的要求,岸英先学自然科学,后学政治、军事和社会科…  相似文献   

19.
正邱捷,1945年生,广东广州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历史系系主任、台湾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二是晚清民国初年的广东社会。已出版《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清末民初的广东》《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军阀》(合著)、《近代中国民间武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晚清与民国初年广东的士绅与商人》等  相似文献   

20.
国立中山大学原名国立广东大学,是20世纪中国“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之一、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于1924年2月4日,在改组中国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提议并亲自创办的。1924年9月19日正式开学,并于11月11日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典礼。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廖仲恺在中国国民党第一届第71次会议上正式提议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后经筹备就绪,国共合作期间在广州成立的国民政府于1926年7月17日下令将国立广东大学正式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国立广东大学创办及其后改名国立中山大学以来,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多位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中共“一大”代表和“一大”前入党的中共党员,纷纷到校任教或指导工作。对学校师生参加革命活动,树立优良的学风、校风,扩大学校的对外影响,特别是成为大革命策源地广州的一个重要阵地,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