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司法实践中,受贿案件"零口供"的现象日益增多。相比较而言,对于被告人翻供还可以通过对比审查原口供与翻供之言词真伪或者查证原口供所提供的线索以回证原口供,但对于被告人零口供却不具有这一有利情势。因而面对被告人"零口供"导致受贿案件定性看似证据不足的表象,如何审查和认定证据以逾越被告人"零口供"这一人为设置的障碍,则是证据审查中的一大难题,笔者以武某受贿案为例,尝试对该题的探微。  相似文献   

2.
随着犯罪方法智能化,案件定性难度增加,取证工作困难加大,尤其是零口供案件日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察机关打击职务犯罪的力度和效果。本文以具体零口供贪污贿赂案件为例,分析零口供案件的普遍规律,并进一步探究其概念、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所谓"零口供"并非是指没有口供,而是指犯罪嫌疑人只作无罪或罪轻供述,拒绝作有罪供述。2013年修订的新刑诉法中规定,犯罪嫌疑人可以"保持沉默",侦查人员不得强迫其自证其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零口供"现象出现的频率。如何有效破解"零口供"瓶颈,是当前职务案件侦查中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2014年,枣阳检察院成功办理了一批"零口供"窝案——枣阳市原畜牧局局长柯某等贪污、受贿窝案,现以该案为视角,浅析检察机关突破"零口供"瓶颈的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浅析“零口供”贪污贿赂案件的侦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浦雪章  扬伟 《犯罪研究》2005,(3):71-73,75
随着犯罪方法智能化,案件定性难度增加,取证工作困难加大,影响检察机关打击职务犯罪的力度和效果,尤其是“零口供”案件日增,成为检察机关侦查部门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以具体“零口供”贪污贿赂案件为例,分析“零口供”案件的普遍规律,并进一步探究其概念、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贪污贿赂犯罪"零口供"的现象日益增多,检察机关在审查该类犯罪"零口供"的案件证据,应当形成一个认识:现代司法理念对定罪的证据要求是案件中所有的证据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同时把握认定涉嫌犯罪的"定罪慎重原则"和审查起诉的"证据确实充分原则";重视对犯罪嫌疑人辩解的审查分析,对证据合法性、关联性、客观性的审查,对证据的不一致处的细微审查和全案证据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6.
新《刑事诉讼法》已经在2013年1月1日开始生效,虽然新刑诉法没有赋予犯罪嫌疑人可以"保持沉默"的权力,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往往拒绝供述其犯罪事实,这就对以往的办案方式提出新挑战,要求办案人员从"口供办案"转向"证据办案"。尤其是近几年来,笔者在从事反贪工作中发现,职务犯罪案件"零口供"现象逐渐呈上升趋势,为侦查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检察机关打击犯罪的力度和效果。研究"零口供"案件已具有迫切的社会现实性,结合司法实践,本文就此问题简单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最近,国内不少地方接连出现“零口供”司法判决案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其中,有多起遭遇了“零口供”阻力的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腐败案件也终于盖棺论定,成为依据“零口供”惩治腐败分子的典型案例。“零口供”判决,通常可理解为办案人员通过案件中口供以外的其他证据进行推论,只要形成扎实的证据链,即证据确实充分的,就可定罪量刑。这种不单纯依赖口供判案的做法不仅体现了传统司法理念的转变,也为打击腐败、惩办腐败分子增强了气势。从实践中的一些领导干部违法案件来看,领导干部大都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有的甚至熟知办案程序和审讯对策,…  相似文献   

8.
无罪推定原则在现代刑事诉讼制度中的确立,迫使口供中心主义的观念逐渐淡出刑事诉讼的立法舞台。然而,口供以其反映案件全面性、完整性、直接性的特点至今为司法实务界所青睐。随着“零口供”案件的层出不穷和日趋复杂,司法工作者对口供的依赖受到现实巨大冲击。解决“零口供”案件除了明确基本原则之外,尚需加强对具体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被告人的"口供"是刑事诉讼法中证明犯罪事实的重要证据之一,司法实践中存在"零口供"的情形,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司法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应当正视"零口供"和所涉及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和辩诉交易问题,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零口供规则"的合理性及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认识到我国刑事诉讼法实践界对口供证据太过依赖,辽宁抚顺市抚城区人民检察院于2000年8月大胆尝试,出台了《主诉检察官办案零口供规则》,试图遏制这种偏向。各媒体都将其报道成沉默权引进中国的标志,关于各类"零口供"第一案的报道也纷纷涌现。对此,试图通过本文分析揭示"零口供"并不能代表沉默权的确立,并且这样一个出发点正确的司法改革,在合理性和合法性上是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1.
此案是标准的零口供类型案件,案件虽经两级法院四堂庭审,终未采信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的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司法鉴定中心鉴定结论;旷日持久的审判让被告人家庭支离破碎,坠入痛苦的深渊之中,也让律师在艰辛的申诉之路奔波着,苦寻科学鉴定的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刑事警察》2008,(3):55-57
(此案是绵阳市首例一审判处死刑的“零口供”案件。该案的侦查工作对类似案件如何侦破,主客观证据如何收集,怎样对主客观证据进行关联运用,怎样弥合口供缺失的证据锁链,如何固定证据、使用证据支持公诉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3月18日下午2时,上海静安区法院第一法庭内,一起“零口供”的盗窃案件正在开庭审理。由于被枞刘敏建被抓获后,拒不认罪,静安区检察院依照新刑诉法的有关规定,申请案件有关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据悉,这是新刑诉法实施后,  相似文献   

14.
犯罪嫌疑人你可以沉默了!新闻界为抚顺城区检察院去年8月推出的《主诉检察官办案零口供规则》一片欢呼。那么何为“零口供”呢? “零口供”的释义为:当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时,检察机关对嫌疑人案中的有罪供述暂视为无,而通过审查在案的其他证据,论证其是否涉嫌犯罪。 随之而来的是:检察院在审查批捕案件时,检察人员摘阅案卷材料,可不摘嫌疑人的有罪供述,而只摘其无罪、罪轻的辩解。检察讯问中,允许嫌疑人辩解,也允许其沉默。在视其有罪供述为零的前提下,按照是否有犯罪事实发生、其危害后果如何、犯罪的经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口供的证据价值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永海 《法学论坛》2003,18(6):72-79
论及口供的证据价值,"刑讯逼供"如同魔影随行在刑事诉讼程序的进展中,尤其是在刑事侦查程序中。垂青于"零口供规则"的人,藉此对口供的证据价值给予全面的否定。作者认为,口供对于证明案件事实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证据价值,对口供的证据价值应有一个科学而客观的认识,为获取口供而不惜刑讯逼供固然错误,但因此而否定口供的证据价值也不足取。  相似文献   

16.
一、辩护权放宽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第一,有罪供述的获取难度加大。犯罪嫌疑人不再是与世隔绝的孤立的面对反贪审讯人员,而是也可以面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者——律师,势必将增加嫌疑人对律师"救援"的心理依赖,增强其抗审的心理素质,反贪部门获取口供的难度将增大,达不到立案要求的供述和零口供的现象将增多。第二,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受到冲击。由于口供在侦查办案中对发现案件事实,揭露犯罪具有不可替代的直接性、便捷性和节约性,加之行受贿案件"一对一"情况导致  相似文献   

17.
大宗毒品犯罪案件中“零口供”是常态,导致较难查证毒品犯罪完整交易链条,犯罪事实零散不完整,涉案人员的辩解往往有违常理,但又缺少证据予以反驳。因此,此类案件在移送审查起诉时经常处于“半成品”的状态,需要通过补充侦查进行“精加工”。提炼总结实际办案中的证据补查策略,通过关注要件事实外的情节,多点拼接整个事实图景,甄别“零口供”中的不真实成分,提高单一证据的真实属性,能够补强和完善证据体系,准确认定毒品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18.
马楠 《河北法学》2001,19(5):89-90
辽宁省某基层检察机关出台的<主诉检察官办案零口供规则>将沉默权引入我国.零口供规则的最终目的是遏制刑讯逼供,但沉默权不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赋予犯罪嫌疑人隐瞒犯罪事实的权利,侵犯了社会利益,与我国立法思想基础相矛盾.因此零口供规则不应包含沉默权.  相似文献   

19.
蒋立勤 《法庭内外》2009,(12):13-17
这是广西首例以“零口供”判决的贪污案件。 2009年5月25日,广西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贪污罪判处原广西信息产业局无线电管理办公室主任于厚伟无期徒刑。于厚伟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2009年9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作冉“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裁定。  相似文献   

20.
吴靖  孔祥雨 《山东审判》2008,24(2):68-71
口供是我国诉讼法规定的七种证据之一,对证明案件具有重要作用,在许多国家甚至被称为"证据之王",但在司法实践中,又以其获取方式极易损害犯罪嫌疑人的权利而倍受关注.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面临着口供证据规则立法与程序的缺失,如何实现保障人权与惩罚犯罪的平衡,建构我国的口供证据规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我国口供证据规则失范的反思,试图通过引入"零口供"、刑事司法豁免、司法审查等相关制度,对口供证据进行合理的司法规制,从而完成我国口供证据规则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