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王雷 《中国监察》2014,(4):43-43
正"‘一把手'不再直接管理财务、人事、行政审批、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投标等权力,转而交由副职分管。"山东省曲阜市纪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基于对当前"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的考虑,自去年以来,他们在全市12个镇街和67个市直部门推行了党政主要领导"五不直管"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对"一把手"权力予以制约。据了解,实行"五不直管"后,"一把手"虽不直管重要权力,但仍要履行组织、领导、协调、监督职责,分管副职则依据授权履行分管职责,向"一把手"负责并及时报告。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党政主要领导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健全"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山西省出台《关于党政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部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着力给党政主要领导行使权力套上"制度的笼子"。有研究表明,在所有受到纪律处分的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干部中,"一把手"比例占总数1/3以上,厅局级以上干部中,"一把手"比例更高。山西等地出台限制党政"一把手"权力的规定,对于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县(区)"一把手"的权力监督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一把手"与班子成员的关系,自我监督与外在监督的关系,自觉接受监督与有效接受监督的关系;打造好五种模式,即以权力制约权力、以程序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和以道德制约权力。将这五种权力监督模式有机结合,有利于构建县(区)"一把手"权力监督制约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实现对县(区)"一把手"权力腐败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确保其规范用权,既是监督工作的重点,也是监督工作的难点。对于经历了郴州系列腐败案件的湖南而言,这更是一个严肃而亟须破解的命题。痛定思痛之后,湖南省按照中央"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要求,通过建立党政正职"三个不直接分管"、"末位表态"以及完善督查问责和公开述廉评议等制度,积极从制度和机制上探索对党政"一把手"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新路,并取得成效,受到了贺国强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相似文献   

5.
京时 《政府法制》2014,(7):18-19
据中央纪委网站消息,日前山西省出台《关于党政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部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党政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下列工作:干部人事工作;财务工作.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物资采购。专家称,山西是较早在全省发文限制“一把手”人财物权力的省份,此前广东、辽宁、安徽、云南、重庆等多个省份及市县都做过类似尝试,对“一把手”分权将成为权力运行机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省淮安市纪委通过查办案件发现,一把手成为贪腐问题高危人群。2013年以来,淮安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160余件乡科级及以上千部案件中,一把手案件占四成,而对一把手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是案发的重要原因。为此,淮安市出台《关于加强市直单位五项重点权力监督制约的暂行规定》,着力从制度机制上使领导干部"不能腐"。抓重点环节,切中权力监督要害。淮安市从众多权力事项中,选择群众关注度高,也是腐败易发多发的人事、财务、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和财政专项资金等五项重点权力,进行分权、限权。针对一把手赋权过于集中问题,明确一把手对本单位五项重点权力负总责,不直接分管五项权力事项,适时听取分管领导工作情况汇报,加强对分管领导行使职权  相似文献   

7.
《中国监察》2012,(12):32
正加强对中央和国家机关"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重点是加强对选人用人权的监督。新形势下加强对中央和国家机关"一把手"选人用人权的监督,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必须在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近期就加强对中央和国家机关"一把手"选人用人监督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力争通过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对权力运行进行合理的制约和严格、严密的监督,防止用人失范和用人腐败。健全教育提醒制度,增强"一把手"自我监督意识。健全教育提醒制度,提高"一把手"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是加强选人用人  相似文献   

8.
陈霄 《政府法制》2011,(13):28-29
地市党政"一把手"管理首次成为中央政治局议题。这背后深刻的原因,是近年来县、市"一把手"腐败案件多发,在一定意义上表明地市党政"一把手"选人用人存在失察、失误、失职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依涛 《中国监察》2011,(10):38-39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各级党组织普遍重视和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一把手"的管理监督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由于"一把手"个人权力过分集中、权力运作缺乏有效制约、权力行使与承担的责任相脱节,对“一把手”的管理监督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即重选用、轻教育,重实绩、轻品行,重自律、轻监督。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25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宣布实施《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20条具体规定对该市各级党、政“一把手”的权力进行了分解,并设定了清晰的“禁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党和政府打击腐败越来越严厉,腐败手法越来越趋于间接隐蔽,制度建设上的漏洞日益突出,还没有真正形成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权力的有效制约,从而使腐败分子有机可乘。官员发挥“权力余热”说明退休官员的贪腐行为在任上没能得到严厉打击,权力的泛滥在退休后亦没能受到有效约束,在任时大力培植亲信,退位后人脉发达。  相似文献   

12.
《政府法制》2013,(11):11-11
要解决权力滥用和腐败的问题,必须进行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制约权力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一些部门"一把手"无法无天,权力不受监督制约的现实,使得许多改革设想难以实现,腐败的摊子越来越大,甚至阻挡了民主法治的进程.而监督制约"一把手"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无疑,抓好"一把手"工程,比其他工程都要事半功倍,可谓抓住了要害,至少有利于有效地解决"一支笔"、"一言堂"的弊病.  相似文献   

14.
信息荟萃     
灌云县:规范一把手权力行为2005年以来,江苏省灌云县以惩防体系实施纲要为指导,通过实行“四个不直接分管”,加强对一把手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一是不直接分管财务。该县制定的《关于严明财经纪律的十条规定》,要求各单位明确一名党政副职分管财务,负责签批,一把手不得签批支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要带头阳光用权。推进公共权力阳光运行,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制约、限制将大大增强,是权力的"瘦身",是监督的"良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各地查处的腐败大案中,“一把手”靠“一支笔”、“一言堂”滥用职权的情形并不鲜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推出了“两个不具体直管”和“末位表态”两项制度,以规范“一把手”的权力运行。  相似文献   

17.
许耀桐 《政府法制》2010,(12):10-10
要认识到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最重要的是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已经强调监督的重点,我们现在监督的重点就是“一把手”和主要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8.
日前,该市市委向县处级领导班子党政“一把手”发出“限权令”:对县处级领导班子党政正职实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三项工作不直接分管”制度(县处级党政正职不直接分管本单位干部人事、财务、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向市纪委全会述廉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学术界经常表述的“以法律制约权力”概念的辨析 ,作者认为 ,权力制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权力的控制、约束和阻止 ,因而从形态上体现为动态的法律行为而非静态的法律拟制 ,因而 ,法律只能支配权力、规范权力而无法制约权力。同样 ,“以道德制约权力”、“以责任制约权力”、“以程序制约权力”等提法同“以法律制约权力”一样 ,均混淆了权力规制与权力制约的区别。本文涉及了权力制约的实质内涵 ,研究了权力制约的法律特性。  相似文献   

20.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权力廉洁、正当运行的重要条件。由于中国社会存在着儒家"活法",它一般性地参与构造了权力运行的双重领域与二元秩序,即公共领域与"活法"领域、国法秩序与"活法"秩序。故此,权力的制度笼子必须延及权力运行的儒家"活法"领域与"活法"秩序。学界主流的权力制约理论存在两大不足:一是与中国的权力架构及运行实际存在差距;二是忽视了儒家文化对权力运行的影响。基于现代法治社会权力行使主体隐私权克减的通行法理,设计出既符合中国权力架构,又能控制权力行使主体的微观与私域行为,进而反制儒家"活法"对权力廉洁、正当运行的负面影响的制度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