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模式,生态文明需要在理念与制度层面提供适配的法治保障.以自由资本主义启蒙运动价值传世的个体优位制度供给模式,已无法回应生态文明的秩序期待.以社会优位为价值导向的整体主义法治实践模式同生态利益的整体性保护需求之间具有科学上与法律上的适配性,应成为生态文明语境下生态法治自新的适切进路.  相似文献   

2.
中式自我在诞生之初本也是独立自我,它主要是伴随武器与私有财产的出现,在与他族、他人抗争过程中诞生的,而非是在种小麦的过程中诞生的。互依自我是公元前521年后伴随儒学的创立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由此在中国历史上开启了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并存但独立自我占优期。自公元前304年前后到最迟不晚于公元前233年之前是中式自我的重要转型期,转型的结果是具独立人格的互依自我最终彻底战胜了独立自我,中式自我进入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并存但互依自我占绝对优势期,这个转型过程并非是种水稻引起的,而是儒学经过艰辛传播最终取得胜利的结果。秦汉至清代是中式自我定格的阶段,定格的结果是中式自我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外显式多元文化主义时代进入内隐式双元文化主义时代。从生态理性角度看,中式自我的形成与演变是适应环境的结果。中式自我的演化过程证明并非长期的水稻种植史才让中国人形成了互依自我。  相似文献   

3.
生态自然权是一项新兴的权利,它指生态物及生态系统排除人为因素的非正当干扰,按照自然规律和自身属性的指派,维持其自然自由发展状态,实现其内在价值和系统价值的权利.生态自然权本质上是一项与"人权"相类似的权利,只不过权利的主体不是人,而是生态物及生态系统.在生态时代,这种"生态自然权"表达的是生态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与人一样无差别地所应享有的自由自主发展的权利,以及生态物和人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法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生态性社会系统工程,它既包含着法治的自我规定内涵,也包含着法治的社会规定内涵,后一内涵就是法治的社会生态问题。我们既要从静态的角度研究法治生态构成的社会要素,也要从动态的角度研究法治生态的发生机制。通过对法治生态的研究,可以消除各种有碍法治建设的非良性环境因素,为建立良性的法治生态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政府环境管理中贯彻生态文明理念,能够有效推动着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我国政府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在政府环境管理中践行生态文明,但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如生态文明理念贯彻不到位、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等不足。政府环境管理应转变理念;完善具体管理制度;保障公众参与权;推行切实可行的环境经济政策;开展公众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强化环境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的提出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的提法,在其内涵与外延上都区别于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其前提在于发展,而不是回归原始状态,建设生态文明更需要保障民生,强调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从环境规划、政府投入、生态文明教育、生态审计等方面进行生态文明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人际交往障碍是影响大学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在完成该时期社会化任务——自我同一性时,出现的自我观念与自我发展的误区对大学生正常人际交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钟宁  马塽 《法制与社会》2012,(16):189-191
建设生态社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气候适应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其涵盖的社会发展内容更广泛更动态化。建设生态社会是直接应对气候变化、生态赤字和绿色发展的一条新路径,它的生态建设重点从以往的环境治理、降低能耗等末端具化行为转向气候变化适应与预警机制的全面前置建设,从政府政策到群众生活,面向一切生态参与主体推行绿色社会变革。其内容包括公众共同生态责任建设,绿色发展模式的推行,适应性政策机制的建立及国际绿色合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人与法的价值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处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人性的进化必然同时带动了法的价值变化。生态人代表了人性在环境时代的一次全新展现,它意味着"自我"认同继续深化成为人与自然一体的"大我",意味着利他精神不仅向后代人扩展,而且还超出了人类范畴而惠及到自然界内的其他生命物种——而生态人所代表的人性在环境时代的种种变化,必然最终带来了法的安全、平等和自由价值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谢虹 《法人》2024,(3):54-55
<正>广大民营企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的自我变革、转型升级、合规经营。然而,大量民营企业在规模上仍属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股权比例不科学、组织架构不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缺失、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难以应对日益加大的合规风险。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立法不断加强,监管执法态势趋严,民营企业的生态环保合规风险加大,但生态环保合规建设仍未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本质化研究以美国中学的四位印第安女生为个案,重点阐释了她们的中学课堂受教经历对其今后成长的影响。本文采用可能自我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了审视和分析,所涉主题包括学校问题、教师、关系的重要性及未来计划这样四大方面。结果表明,可能自我理论有助于人们理解这些中学女生是怎样看待她们自己和筹划她们未来的,同时也为解决和预防中学生的辍学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吴珺 《行政与法》2014,(11):52-55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旨趣,体现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上个世纪的资源、生态与环境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人类传统文明的时代反思,从而形成了生态文明观,体现了生态文明价值归旨的逻辑展开。生态文明观的树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现代化的逻辑发展和实践要求,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升华,集中体现为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的理性选择和价值取向,是生态文明观名副其实的积极践行者。  相似文献   

13.
强化环境法治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苗荣 《河北法学》2007,25(11):139-141
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迫切任务.其路径依赖为: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生态伦理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强化环境法治,建立和完善生态安全的法律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4.
鲁世平 《政法学刊》2011,28(1):45-49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生态文明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一种精神文明,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环境权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出现,不但是对权利体系的进一步丰富,而且是人权的进一步发展,更是生态文明的创举。当前,完善生态立法、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和加大司法介入力度等法律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保障,才是生态文明法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论环境权的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权是自然人享有适宜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的法律权利。其主体限于自然人;其客体是环境生态功能;其内容是指向环境生态功能这一特定客体的利益群;其权能包括对良好生态功能的保有权、享受权等实体性权能和环境参与权、环境知情权、环境请求权等程序性权能,其中,环境参与权是核心权能。  相似文献   

16.
国际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和平与发展、公正与平等,它们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嵌入国际社会的过程.国际社会核心价值的内嵌过程受到三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世界的有限性、自我毁灭的经历与大国的责任.世界的有限性影响了国际政治思维方式,在19世纪晚期表现为抢夺型,在20世纪晚期表现为合作型;两次世界大战既是国际社会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类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学习的过程;大国将其价值观嵌入国际社会,促进了国际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国,其责任不是推翻西方价值体系,而是弥补其缺陷,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和平、合作、和谐"价值理念,努力建设一个更为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西方宪政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其政治法律制度自我扬弃、自我提高的过程,税收是其中的重要内在动因。英国这一宪政先行者在宪政制度演进过程中的历史经验说明,现代税收成为近代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以及纳税人对政府征税权的控制,是西方党政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民生权是人们在保全自我、经营生计基础上实现幸福生活的权利。民生权可以分解为四项基本权能:自我保全、正当生存的权利,涵括生命权、生存权、人格尊严权等权利类型;经营生活、规划生计的权利,劳动及择业权、缔结婚姻与组建家庭权、私有财产权以及个人在生计上的自我决定权属于此一权能涵摄的范围;源于国家供给和支持的受益权利,国家和社会必须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公共资源提供以及发展机会供给等让人们从中得益;为弱者提供法律支持的社会权利,主要有社会保障权、社会保险权、社会救助权等类型。民生权利既是不受外部干涉的消极权利,又是需要国家和社会予以帮助的积极权利;既有自然权利的底色,又有社会权利的特质;既强调国家和社会作为义务主体的应尽职责,也明确了个人在民生权实现上的自我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的土壤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国梦的提出,夯实了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全面从严治党,在实践中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彰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向心力、感召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使我国的政党制度建设更具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之生态补偿机制建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合作在于统筹区域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其重要保障,而科学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重在通过转移支付合理“弥补”生态功能区牺牲的利益而促使其生态保护与科学发展。构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难题,主要是同我国现行体制相关的诸多问题的综合表征,其基础依托在于法律制度、政策机制、组织体系之三个方面,其中立法创制与政策创新是关键。相关实践昭示,当前既要克服生态补偿立法上的缺陷,又要把握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契机,推动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导的政府补偿政策机制的完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