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防卫过当及其条件新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款规定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正当防卫过当界限问题。所谓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行为超越了法律规定的防卫尺度,因而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况。进一步说,防卫过当是符合正当防卫的前四个条件,而仅仅不符合第五个条件的过当行为。刑法原来规定防卫过当是“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这里的“必要”,尤其是“不应有”过于笼统,主观随意性很大,给司法实践带来难以避免的不统一和偏差。新刑…  相似文献   

2.
防卫过当只能构成过失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在刑法理论上称为防卫过当,是刑法中规定应负刑事责任的情况之一。但是,由于防卫过当本身的复杂性,关于防卫过当犯罪的主观性质(故意还是过失)在司法实践中还缺乏一致的认识,有必要在理论上加以阐明,以保证正确地处理防卫过当案件。我认为,防卫过当行为符合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只能构成过失犯罪。按照刑法理论中关于正当防卫的学说,防卫过当,是防卫人在实行防卫时,超过了法律所允许的必要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危害结果的行为。在防卫过当的场合,存在着正当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了正当防卫:"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在规定允许对不法侵害进行正当防卫的同时,还作出了因防卫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规定.这个规定,刑法理论上一般称之为防卫过当.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所谓防卫过当,是指这样一种行为: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正当性的防卫行为,其行为结果超过了法律允许的必要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危害.这种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结果的正当性防卫行为,就是防卫过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公民受到不法侵害而围观者和目击者却无动于衷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认为,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发生,除了责备围观者和目击者缺乏正义感外,还应当引起我们对正当防卫社会效果的重新审视。我国现行刑法第17条明确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这一规定来看,我国现行刑法对这一问题的规定是明确的,然而社会舆论宣传和司法实际处理方面过分强调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6.
一、正确认定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根据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普通正当防卫行为,存在着过当与否的界限。构成防卫过当标准之一的,便是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这一标准是刑法对1979年刑法关于防卫过当原标准之一的“超过必要限度”进行修改而重新作的...  相似文献   

7.
新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与79年刑法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放宽了防卫“必要限度”的规定,将79年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危害的属防卫过当,修改为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2.确立了无限防卫原则。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造成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正当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立法者意在通过放宽防卫必要限度和确立无限防卫原则,鼓励公民敢于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并向全社会昭…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及防卫过当作出了规定,明确所应承担的责任.但刑法对"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重大损害"的界限不清晰.造成在实践中认定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行为的不一致.本文尝试从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之间的异同、关系及联系行政法中自由裁量问题中的共性进行探讨,判断何谓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何谓造成重大损害,这对正确区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行为人是否定罪,能否作出公平、公正的判决.  相似文献   

9.
正当防卫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是预防、制止犯罪的有力武器.正确理解与掌握正当防卫的关键与难点,是如何正确理解刑法所规定的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长期以来,在法学界比较定型、影响较广的观点是“适应说”,即要求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大体上相适应.“适应说”来源于苏联最高法院全体会议1946年6月7日关于契某案件的决定中的一句话:“正当防卫只有在防卫性质所实施的侵袭行为的强度相适应时,才能认为是合法”.①这个司法解释是否符合苏联刑法的立法精神,我们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刑法》第20条在对正当防卫作规定的同时也规定防卫过当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刑法并没有对"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作出界定,这造成在司法实践中认定防卫过当行为的偏差,也引起了罪与非罪的争议。本文从防卫手段与防卫限度之合法性的关系作出分析;指出了"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伤害程度应当为重伤以上。  相似文献   

11.
姜伟 《法学研究》1984,(6):20-23
正当防卫是对正在侵害合法权益的人采用造成一定损害的方法,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侵害的行为。根据法律的规定,实施正当防卫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关于正当防卫的合法条件,我国刑法学界一般认为包括四项:1.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2.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侵害行为;3.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4.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不可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正> 流行的“防卫过当”的定义为:“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见《法学词典》“防卫过当”条);《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也说:“防卫行为不能过当。即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类似的表述大量见于许多教材,在我国刑法关于防卫过当的规定中,在我国民法通则关于防卫过当的规定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笔者认为,这些表述不够准确,立法上的文字需要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及防卫过当作出了规定,明确所应承担的责任。但刑法对"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重大损害"的界限不清晰。造成在实践中认定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行为的不一致。本文尝试从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之间的异同、关系及联系行政法中自由裁量问题中的共性进行探讨,判断何谓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何谓造成重大损害,这对正确区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行为人是否定罪,能否作出公平、公正的判决。  相似文献   

14.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是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合法权益而进行的正当防卫行为。我国3月14日颁布的新刑法和1979年7月6日颁布的刑法中都有正当防卫的规定,本文就有关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关于正当防卫的概念我国1979年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为上述关…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可见,正当防卫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国家不仅依法保护公民的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6.
谈新刑法对正当防卫限度的放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是正当防卫制度的核心问题,它是区别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作了突破性的立法改革,放宽了正当防卫的限度。我国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根据防卫范围和对防卫限度的要求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正当防卫和特殊正当防卫。一般正当防卫要受必要限度和合理限度的制约,防卫行为超过了当防卫允许的合理限度,即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则构成防卫过当。特殊正当防卫采取有限制的无限防卫原则,不存在防卫过当问题  相似文献   

17.
准确地划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不仅是刑法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疑难问题。《也谈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一文(《政治与法律》一九八五年第二期,作者郑裕顺,以下简称郑文)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有不少可取之处。但其中有些观点仍值得商榷。首先,郑文认为:“确定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关键在于明确正当防卫应有的最大危害。这是区分防卫过当和正当防卫的主要界限。”笔者认为,这种观点的不妥之处,在于模糊了正当防卫的法律性质。防卫行为既称为正当(符合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  相似文献   

18.
康子豪 《法学》2022,(10):80-95
民刑防卫限度一元论不仅是我国宪法中平等原则与法治原则的要求,而且契合正当防卫的哲学基础及其正当性依据。在个案中,应当将《刑法》第20条“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规定作为防卫限度的认定基准。这是由正当防卫的发展历史、民法和刑法的价值功能决定的,并且有利于实现放宽防卫限度的立法目的。《民法典》第181条“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规定只是确定了正当防卫人分担损失的标准。如此理解民法规定,既有利于发挥民事责任填补损害的功能,又合乎帕累托最优原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新的正当防卫制度的特点1.内容明确具体。刑法将正当防卫人“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修改为“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对于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这样修改使得正当防卫的内容更加明确,也避免了概念的重复。2.界定了防卫过当的条件,扩大了正当防卫的范围。一是将“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修改为“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这样界定使得防卫过当的条件更易于把握;二是增加了第三款的规定,考虑到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对社会的严重危害,为了鼓励公民积极使用…  相似文献   

20.
防卫过当不是正当防卫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到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关系,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防卫过当是由正当防卫转变成的”①(以下简称为“转化论”)。立法也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1979年旧《刑法》第17条第2款将防卫过当表述为:“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1997年新《刑法》第20条第2款将其表述为“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然而笔者认为,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不是一种转化关系,新旧《刑法》的表达都是不恰当的。一关于“转化”的含义,进一步的阐释是:“防卫过当是正当防卫的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