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正>2009年12月5日,在庆祝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成立大会上,我曾有个题为《日本天皇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发言。会后,经过修改发表在《外国问题研究》2010年第1期上。这一期同时刊发了庄娜同志有关研究日本"国体明征运动"的文章。对这一论文整体,我不想多说,文中对日本"国体"表述似有言不及义、轻描淡写之感,如作者在文章开头就把"国体"定位为"国家意识形态,直到战败为止"。〔1〕其实,意识形态早被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核心精神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全面实施宪法成为国家、民众与政府的基本共识,也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问题。《决定》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强调宪法监督和宪法实施的重要性,并提出一系列完善宪法监督的措施,要求切实在宪法实施和监督上下功夫把实施宪法要求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如何达到宪法监督的新水平?为什么我们  相似文献   

4.
财政危机中的宪政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财政危机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其有效化解离不开对公共经济活动的法律调整。本文在归纳人们对财政危机共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可能诱发财政危机的主要法律原因,揭示了其中所蕴涵的宪政问题,以及宪政精神对于防杜财政危机发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宪政转型与中国司法审查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包万超 《中外法学》2008,(6):805-827
<正>导论当宪政作为"世界图像"呈现的时刻,中国是一位缺席者。在通往彼岸的路途中,我们沦落为迟到的异乡人。对于宪政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两大进程——亦即宪法成为真正的法律和司法审查成为宪法的看护者——的相互辉映,照亮了后来者初看起来近乎迷茫的宪政转型之  相似文献   

6.
从宪法的角度讲,和谐社会就是有健全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有完善的权利保障机制以及适合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救济机制。这就必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宪法的关系,继而完善宪法,创新宪政体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将从和谐社会的需要来阐述宪政对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历史风云迭起,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三个政权轮番交替,出台的宪法更是层出不穷.不论是仅为稳定政权而有名无实的《钦定宪法大纲》,还是迫于由军阀力量支撑而贿选出的“贿选宪法”,抑或与各政党势力商讨妥协后形成的《中华民国宪法》,都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时势造成的偶然性.本文试通过解析1946年国民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探讨《中华民国宪法》中所蕴藏的以及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宪法文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明治时期的宪法文化;战后日本的宪法文化;当代日本的宪法文化。日本作为一个宪政国家,在其宪法文化发展的过程形成了具有自己的鲜明特性:宪法文化中的移植性;宪法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宪法文化中的多种文化冲突与矛盾。  相似文献   

9.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这个机会使得他有条件大量地阅读介绍西方先进思想的书籍.此后,其宪政思想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此期,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要求统治者实行立法,废除封建专制制度,以此来摆脱丧权灭国的命运,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相似文献   

10.
宪政史研究以宪法文本为中心,这似乎是一个惯常做法,因此,在法学界主流的中国宪政史书写模式中,论者多集中于《钦定宪法大纲》、《宪法重大信条十九信条》等宪法性文件的文本梳理,而聚焦于民元时期的从王朝到共和国的宪政转型,则以《临时约法》为重。  相似文献   

11.
科举,作为整合传统中国的文化教育、官吏选拔、精英政治的制度中枢,于1905年清末新政中一朝被废。废科举之后,沟通传统教育与传统政治的桥梁断裂了,士绅阶层出现巨大分化,官僚体系中的书生群体被军人集团取而代之。清末宪政改革的失败,自废科举时起,便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2.
宪法诉讼作为现代宪政国家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手段,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虽然其主旨不外乎权力制衡与人权保障,但各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却因国情而异。日本战后形成的宪法诉讼制度虽然主要取法于美国,但由于日本司法制度战前深受大陆法及其自身法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具体的司法实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宪政实践机制的合宪性审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进杰  石静  王斌 《行政与法》2005,8(11):104-106
合宪性审查作为一种宪政实践机制,蕴涵了宪法的“高级法”观念、自然正义、宪法保障、分权与权力理性、宪政民主、人权保障等思想基础,集中展示它的宪政性与现代意义。为此,应当认真对待宪政生活中的合宪性,当前我国的关键问题不在于应否创制,而在于如何创制合宪性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论宪政模式选择中的本土文化传统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民主宪政制度的发展和宪政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宪政模式的选择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而在这个问题上,本土文化传统因素的影响至关重要。西方国家与近代中国宪政的发展历史证明,本土固有的文化传统及其特异性,直接决定了宪政发生与发展的道路,以及宪政模式的基本特征。因此中国要选择符合自己国情的宪政模式,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宪政制度,首先必须对本土文化传统因素及其影响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赵明 《法学研究》2022,44(1):3-21
回顾中国现代法学的世纪历程,中华法系的历史叙事主要在进化论、民族论和法治论三种语境中展开。不同语境中的法史学者,通过将中华法系与其他法系相比较,揭示出了彼此有别的中华法系之历史面貌。在进化论语境中,中华法系因其古.老而落后,丧失了型构现实生活秩序的生命力,需整体性地予以批判和否定。在民族论语境中,中华法系因其系统性、连续性和民族性而独具特色,整理、发掘、重述其历史谱系,既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力,也为重建“新中华法系”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前提。在法治论语境中,中华法系以其“治乱之道”和“良法善治”的血缘伦理身份内涵表明,在前现代社会中法律不可能获得型构社会生活秩序的权威地位。法制现代化是不同语境下中华法系之历史叙事的共同追求,中华法系研究的百年学术史,实质上是一部追求法治文明的中国现代精神史。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宪政运动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但它是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政治法律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西方古代宪政文化要素在近现代的高度整合的结晶,是西方宪政文明发展的近现代形态。因此,要全面把握近现代宪政的内在本质、生成机制,必须深入探讨近现代西方宪政运动生成和发展的深刻的历史文化机理,从而为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宪政国家建设提供有益的历史文化启迪。  相似文献   

17.
黎敏 《比较法研究》2019,(2):188-200
1848年德国自由主义革命失败后,以格贝尔-拉班德为代表的德国宪法学家运用源自潘德克顿法学的教义学方法并继承施塔尔形式法治国思想去研究德意志各种实证宪法材料,德国宪法学走向彻底的实证主义,其技术表达就是宪法学教义学化。实证主义宪法学的根本局限体现在他们把君主的权力与意志置于核心地位,贬低基本权利,力图将公法权利压到最小程度,本质上是以君主意志为中心来建构国家配置权力。追求纯科学化的实证主义宪法理论,奉行绝对客观性的教条化立场,没能回答并处理好对德国实现自由宪政最关键的一系列实质问题,无法确保个人自由权利与分权机制在德国政治与社会的真正落实。实证主义宪法学传统缺少对个人的价值关怀这个根本缺陷加深了德国宪法思想与现代宪法人权传统的内在分野。  相似文献   

18.
公法传统的历史演进经历了以公法观念为主要载体和以公法理论为主要载体两个阶段,并将进入以“总体的公法理论”或“整体的公法学科”为主要载体的第三个阶段。公法理论的变迁中包含解构和建构二元变量,两者互动形成一种渐进的、局部演进的发展结构,但已经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需要重大突破和全面创新。在一定意义上,统一公法学的提出担当了传承公法传统、创新公法理论的学术使命,展现出传承与嬗变的双重面相,体现了开放与内化的双向态势,符合现代公法理论发展与创新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historical afterlife of the Perpetual Edict commissioned by the Roman emperor Hadrian during the second century AD. Accounts of the institution by Roman jurists and historians are inconsistent, which has led legal historians to adopt positions of remarkable vari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ical sources and interpretations demonstrates that from the sixteenth century onwards contemporary legal ideas of codification of law were transposed into the history of the Perpetual Edict. In particular, the use of the model of a modern systematic codification is explained as an expression of phantom modernity, the tendency of scholars to modernise the classical world as a continuation of the long-established glorification of the Antonine Roman empire.  相似文献   

20.
增设宪法委员会,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建华  徐梅 《河北法学》2000,(5):101-105
为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需要设立专职宪法监督机构,这在我国法学界已取得较普遍认识。但是应设立什么样的专职机构.这个专职机构的地位如何确定。在这两个问题上存在不少争议。本文探讨了宪法委员会作为专职宪法监督机构的性质、地位、组成和职权,并论证了在我国现行政体下增设宪法委员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