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骚扰电话"令手机用户烦不胜烦,对电话号码分门别类进行不良内容标注的手机安全软件也应运而生。那么,号码被标注为"骚扰电话",是否会侵犯号码户主的名誉权?一家提供法律服务的公司,通过手机App客户端,向广大手机用户推送好记且吉祥的商务电话吉祥靓号,用以在手机用户咨询法律问题时进行法律解答。谁知,他们推送的电话吉祥靓号被国内一款知名的手机卫士软件标注为"骚扰电话",在向对方提出清除该标注未果后,该公司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手机卫士软件的开发商告上了法庭,请求判令手机卫士软件的开发商承担侵权责任。手机卫士软件的开发商认为,他们仅通过软件平台展示用户的标记,不存在侵权行为,拒绝承担法律责任。那么,公司号码被标注为"骚扰电话",讨要名誉权能否获得支持?  相似文献   

2.
赵记伟 《法人》2014,(5):48-49
正拥有电信工号者盗卖号码的案件频繁发生,电话号码过户的管理规定却被束之高阁花31万元天价,长沙市民申林通过中国电信耒阳分公司代理商谷宏买下两个座机靓号,并在中国电信长沙分公司(以下简称"长沙电信")营业厅办理了过户手续。让申林意想不到的是,靓号使用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被长沙电信以种种理由收回。4月18日,申林起诉长沙电信索要靓号的案件在长沙市雨花区法院开庭。当日,案件审理并未有实际性进展,被告方长沙电信申请追加谷宏等作为被告或第三人。但谷宏目前处于刑事羁押阶段,显然难以出庭应诉。《法人》记者调查发现,申林并不是第  相似文献   

3.
[案情]犯罪嫌疑人张某于2008年9月入职腾讯公司,其间在该公司即通应用部工作,负责开发运营系统,拥有QQ号码管理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权限。从2011年5月开始,犯罪嫌疑人张某利用职务之便,直接获取QQ靓号及密码,并通过犯罪嫌疑人闫某在网上售卖,共获取86个QQ靓号出售给犯罪嫌疑人闫某,  相似文献   

4.
周辉斌 《时代法学》2010,8(1):24-33
全国首例“靓号黑客案”二审判定移动电话“靓号”不属于刑法上的财物范畴,从而否定其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这是二审法院受刑法学理论界关于盗窃罪犯罪对象的“有体性说”错误指导的结果。“有体性说”的错误根源在于对民法中无体物与有体物相区分理论的错误理解。我国刑事司法实务界应该主动舍弃“有体性说”,并应从盗窃罪犯罪对象的几个基本特征入手,认定移动电话“靓号”可以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5.
问:一份专利申请是提前公开好还是法定公开好?提前公开对于专利授权有什么影响? 答:"双刃剑"顾名思义,就是具有两个刃的剑.持剑者用剑时,当一面对着敌人时,另一面一定会对着自己.因此用剑时,一定要尽可能考虑到其两面性,否则伤人之时也是自己受伤之际.  相似文献   

6.
你想知道一个人此刻在哪里吗?他不告诉你也能查到,发条短信就能定位了。"手机定位"在被公众接受的同时,也迎来了公众对它的争议:"手机定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了吗?  相似文献   

7.
声音     
"有人说智能手机都红海了,周鸿祎做手机太晚,没机会了。中国互联网有过蓝海吗?哪个不是在红海里面打出来?我从来不信邪,我只相信互联网是冲浪,谁都不可能永居潮头。"——360因入股酷派大神而股价大跌、饱受质疑,360董事长周鸿祎对此不以为然"每过七年,占据市场老大的那个人就会丢掉位置。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个令人激动的转折,人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没必要花600美元去购买顶级手机才能获得顶级体验。  相似文献   

8.
一张手机SIM卡,7个月25万元的天价上网费,听上去有点儿天方夜谭。2011年11月,"80后"农民张艳胜在一建筑工地安装某设备时,发现驾驶室的操作手柄下有一张手机卡。张艳胜就"捡"回了家。没想到用这张卡还真能上网。于是,他就用它上网看电影、聊天。他原本以为没钱了自然会停掉的,没想到这一用就是7个月,直到警方来了,还带来了一张25万元的天价账单。现在用手机上网已经很普遍了,而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GPRS数据流量资费奉行500元封顶的原则。那么,为什么这张卡不会欠费停机?即便不停机,如果按封顶500元来  相似文献   

9.
程新友 《检察风云》2013,(11):66-68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而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让人感觉有一些悲凉。人们感慨当下社会大众被手机奴役的现状:这个年代,不轻易向命运低头的人,都轻易地向手机低头了。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了"手机控"、"手机人"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原本手机只是我们的一个附属品,为何我们反过来成为了手机的"奴隶"?  相似文献   

10.
自从有了手机,"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就接连不断。这不,今年一季度还没有完,我就已有几十万"进账"。不信您瞧: "您好!香港华利集团为庆祝成立10周年,特设手机号码抽奖活动。您的手机中了25万元的笔记本电脑。请来电:13×××××××××。" 我粗略算了一下,从买手机到现在,"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折合资金总额不下100万元。"幸运"的绝不止我一人,周围的朋友他们也时不时被"馅饼"砸了头。 不过,有人吃到"馅饼"吗?截至目前,  相似文献   

11.
提起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放路三校,运城市各阶层的人都会连声称好。提起校长赵润生,人们都夸他是个开拓型的好领导。他1998年走马上任,短短几年间,校容校貌彻底改观;学校荣获"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山西省少先队雏鹰行动试点校"等20多个光荣称号。赵润生用什么办法解决了校舍问题呢?他又用什么妙方调动教师积极性,把学校搞得红红火火的呢?  相似文献   

12.
祝建军  魏巍 《人民司法》2012,(4):40-43,1
当今社会,网络正在进入新的发展形态,传统互联网开始与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连接,即出现所谓三网融合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手机上网已成为人们上网的一种有效方式,与此同时发生的手机上网服务被控侵犯著作权的新类型案例有什么特点?法院审理三网融合著作权侵权案件有什么判定规则?  相似文献   

13.
江鹏程 《法庭内外》2014,(11):48-49
正有一句电视广告词总会在午夜时候响起:"有了它你就拥有了一部永远不会丢失的手机,错过它将是您最大的遗憾。"错过后遗憾不遗憾还真不好说,但智能手机的防盗功能逐渐在商业社会中成为手机的一大卖点却是不争的事实。的确,在信息为王的商业社会,一部包含着商业秘密的手机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手机自身的价格。所以,防盗、刷机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也成了手机性能是否足够强大的一大看点。而今天的这则案例要从一部手机谈起。  相似文献   

14.
丢失的手机     
自从来到北京工作后,每年只有春节才有时间回家,今年刚到家手机就丢了?没有手机总感觉缺少什么,我本打算去城里买部新的,可遭遇父亲的拒绝,他说忙碌了一年好不容易到了假期,就该放松放松。回到农村远离网络和手机,刚开始有点不适应,慢慢发觉没有手机和网络的日子真好,不被人打扰。  相似文献   

15.
“海关罚没的轿车、汽油,走私的手机、钢材”,你的手机收到过这样的短信息吗?你心动了吗?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有手机的地方就会有手机诈骗。的确,垃圾短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手机接收短信的重要内容。这其中,或者"中奖"或者"亲人"急需费用等形形色色的诈骗短信更是充斥于内,让人不甚烦忧。意外的"大单"张福德是当地的一名建材商人,生意一直不温不火。最近,听朋友说区交通队要改造地面,需要采购一批混凝土。张德福心中有了计较,赚钱还在其次,这层关系的打通会对自己以后的生意大有裨益。但是,由于自己平时老实巴交,朋友  相似文献   

17.
祝建军  冯刚 《人民司法》2012,(8):46-49,1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出现了"三网融合"的趋势,因此商场中一种将电视机与计算机功能合二为一的互联网电视机销售得非常好。该电视机既可以用来收视电视节目,也可以当作电脑在互联网环境下上网用。这种互联网电视机是否侵犯某些作品的著作权呢?法院如何把握新的传播技术条件下侵害著作权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8.
正在美国,安全问题是每个人都须认真考虑且作出防范措施的大问题。来到美国后,我遇到的第一个安全困惑是,遇到人高马大的黑人来向我要钱,我给还是不给?咨询若干当地朋友,得到的答案是:如果在白天,说声sorry(对不起)就离开吧;如果在晚上,尤其是在昏暗无人的街角,最好象征性地给一点儿。此外,在弗吉尼亚州某所大学读博士后的同乡建议我注册一个学校的"Alert"服务(警报服务)。如果学校内部或者周边发生紧急事件,学校会马上通过邮箱或手机向每位注册"Alert"的学生发出紧急通知,好让  相似文献   

19.
几乎所有手机用户都接到过"响一声就挂"的诈骗电话,也不得不长期忍受"办证"、"发票"、"贷款"、"出售手机监听设备"等不良短信的骚扰。近年来,诈骗骚扰的内容更是升级到"银行卡被盗刷"、"购车退税"、"法院传票"……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国人与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的斗争,若以2004年信息产业部发布的《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通知》为起点,迄今已整整十年。面对这些听得见、看得见却摸不着的纠缠,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人打骚扰电话如此的肆无忌惮?为何那么多"婆婆"管不住一条不良信息?究竟是魔高一尺,还是监管乏力?  相似文献   

20.
"哪些案件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和范围?低保户、五保户、经济困难的群众打不起官司怎么办?——每月说法"、"玉西村部分村民户口问题至今没解决,影响孩子上学该怎么办?——基层声音"近日,邵刚镇的群众手机上同时收到一条条特殊的手机短信。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司法局邵刚镇司法所创新工作思路,依托镇飞信短信平台,创建的全市首家"法治手机报",通过手机短信为大家送去法律服务短信。"法治手机报"包括邵刚镇图片新闻、要闻速递、每月说法、基层声音、生活妙招等6个栏目,内容涵盖邵刚镇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