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铁窗下的少年更是如此。提到这些未成年人,人们大都会为他们感到惋惜。但在心理专家眼中,需要反省的并不仅仅是这些问题少年,还有他们的父母。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伴随着家庭的问题、父母的问题而出现的。从本期起,本刊特约心理专家,为读者剖析问题少年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前言日本少年违法行为,现在正处于战后第三次高峰时期。1980年达一年,从少年违法行为的数量来看,是战后最坏记录;从犯罪内容来看,显著增加了校内暴力案件和飞车案件,因而就犯罪质量而言,确实使人忧虑。这种暴力违法行为增加的背景,是今日家庭、学校、地区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盘根错节的反映。正因如此,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社  相似文献   

3.
前言对于当前的少年违法活动,不能只看作是少年本身或某个家庭的问题,这些违法活动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不幸。从近期的少年违法状况调查结果看,目前仍然处于战后的最坏状态,并且不能预言前景将会使人乐观。  相似文献   

4.
少年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少年犯罪日趋严重,呈现许多特点。少年犯罪的成因非常复杂,归根到底是主体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体外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学校以及不良交友的消极影响;主体因素源于少年期这一社会化过程的特殊年龄阶段错综复杂的矛盾未能正确解决。预防少年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社会、家庭、学校和少年自身共同努力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5.
一个懵懂少年酒后驾驶摩托飞驰在城市道路上; 二个年轻的生命断送在一次本不该发生的车祸中; 三个孩子的父母心如刀割、扼腕叹息,留下挥之不去的阴霾; 四个原本平静的家庭如今“干戈四起”。对簿于公堂之上。 这一串串数字既是自身的不幸,家庭的痛楚,更是社会的悲哀。  相似文献   

6.
<正> 战后日本违法犯罪经历了两次高峰,目前正处于第三次高峰之中。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日本当局采取了如下一些主要对策:一、推进家庭、学校、地区社会等综合预防犯罪活动鉴于少年违法犯罪是家庭、学校、地区社会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日本以各都道府县少年问题负责部门为首,采取了使地区有关机关、团体等与家庭、学校紧密合作的综合性预防对策。例如,最了解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的机关,将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向有关机关、团体  相似文献   

7.
问题少年     
张华 《江淮法治》2008,(16):17-17
问题少年。顾名思义就是有“问题”的少年.具体的说就是因家庭、社会、个人等原因而使少年的心理或行为出现问题的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8.
一、家庭功能与家庭环境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功能,从未成年人角度来讲,也即限于父母对孩子所发挥的作用考虑,应该包括:①给予爱,这是家庭也是父母独有的-种功能,因为没有一种爱能与父母给予的爱相比拟,其中应包括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操;②提供衣食住行方面的物质,从而保证孩子健康,促进生长发育;③促进社会发展,即培养孩子正确的认识能力和感受性,掌握社会规范;④引导个性开发,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一般人,而是帮助他们发挥个人独特的才能和创造性,走自己的前进道路。家庭的这几项主要功能应是一个综合发挥的结果,很…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少年非行是指14岁以上20岁未满少年的犯罪行为、14岁未满少年的触法行为以及虞犯等三方面的总称,主要由《少年法》及《儿童福祉法》等法律予以规制。《少年法》以少年的人权保障和健康成长为目的、以保护主义的社会复归为理念,与《儿童福祉法》等共同构成非行少年的法律保护体系。家庭裁判所以少年事件为主要审理对象、以保护处分为主要处罚手段,与社会福祉性质的儿童相谈所共同担负起日本的少年保护事业。官民协动与社会参与制度是对我们的最大的启示,我国要进一步加强少年保护理念的转变,完善我国的少年保护体制,将其建设成为全民参与的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10.
少年司法肇始于美国,至今已有110余年的历史。但美国少年司法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先后历经前少年法院时期、少年法院创设与探索期、少年权利时期以及少年司法晚近变革期等四个主要阶段。其间,少年司法政策因实证主义兴起与新刑事古典主义复兴等社会思潮交叉影响不免时常进退辗转,甚至出现少年法院废除论的主张。对美国少年司法与未成年人保护追根溯源及总结,以吸取其改革中的经验与教训,以供构建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反省、参酌和借鉴实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黄晓云 《中国审判》2012,(10):12-14
有这样一群法官,她们在追求公平与正义的路上,还用慈母般的爱心,让一个个失足少年迷途知返,让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看到希望。她们就是孩子们的"法官妈妈"。法庭上的成年礼"挽救一个失足的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无数幸福的家庭才能构成和谐社会。给未来增加一份光明,是我神圣  相似文献   

12.
“在我心中,只有失足少年,没有不良少年,浪子回头金不换。”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范红艳从事少年审判工作7年来,经常发自内心地这样说。多年来,经她审理判决的青少年犯罪案件达300多件400多人,其中有78人考入了大、中专院校,多人在所从事的领域业绩突出,没有一人再重新犯罪。教育、感化、挽救是少年审判工作的基本方针,而庭审是对少年被告人进行集中法制教育和感化挽救的最佳时机。在多年的工作中,范红艳逐渐摸索总结出“三见面、三了解”的工作经验,即在庭审前,应做到同被告人,也就是涉嫌犯罪的青少年见面,了解其家庭情况…  相似文献   

13.
她是个干脆的人,行事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她也是个耐心的人,每件经手的案件她都会细细推敲;她很爱笑,但涉案人却觉得她很有威严;她喜欢孩子,但她接触的大多是被社会“遗漏”的孩子……她的名字叫张雁——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法院少年案件审判庭庭长。小巧玲珑的她,看起来就很“嫩”,像个十几岁的女孩。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孩子王的年轻女法官,从1997年被指派参与组建少年案件审判庭至今,九年来,与沈河区法院少年庭一起成长,将一个“后起之秀”建成了“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荣誉的背后,是张雁倾注的无限爱…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情怀法官的责任“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自由;人什么都可以缺少,但不能缺少道德;人哪都可以去,但有一个地方不能去,那就是监狱!”宣判结束后,尚秀云法官走到被告席上的少年面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了这番话。这名少年涉嫌入户抢劫。开庭前,尚法官对该少年所在学校进行了走访,发现这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但在学  相似文献   

15.
1899年美国伊利诺斯州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少年法院法》,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少年法院,标志着现代少年司法制度的诞生。少年司法制度的诞生主要是在"为了少年福利"的名义下产生的,因此具有明显的福利化特征。这样一种福利型少年司法制度(伊州模式)在20世纪前期受到了美国各州乃至世界上诸多国家的普遍认同,由此形成了20世纪著名的少年法院运动。少年法院运动的兴起,不仅仅是因为这种对孩子给与特别关爱的做法符合人类的自然情感,适应了人道主义观念的发展和法治进步的需求,也因为在传统的家庭、社区控制功能衰弱的情况下,这样一种正式的社会控制机制适应了弥补成人社会对少年群体(尤其是下层少年群体)控制真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小孩     
刘叶思 《人民司法》2022,(36):11-12
<正>9年前,当我怀揣着小本子走进少年审判庭的时候,还带着满脸的稚气,坐在台下观摩前辈开庭,小心翼翼地听着法官寄语,为不争气的孩子和自责的妈妈潸然落泪。后来,我也成为了“法官妈妈”,常常坐在圆桌审判席上,听孩子们讲述他们的故事。人们常说,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家庭,  相似文献   

17.
他们,本是一群无忧无虑的花季少年.然而,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将他们过早地推向了社会.没有亲情,缺乏呵护,幼小的心灵在扭曲、堕落.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亲子关系是稳定家庭的必要条件。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把孩子留在农村给他人照看,此种亲子分离破坏了家庭的稳定,从而引发潜存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9.
佘婷婷 《法制与社会》2013,(29):267-267,271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他们身心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命脉。如果把国家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那么孩子就是这人体的血液,血流不畅的话,整个人就会出现问题。然而对于如此重要的血液和命脉问题,却经常遭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忽视。本文从目前我国虐待儿童问题的现状及根源,虐待儿童写入我国刑法的必要性及意义进行探讨,系统阐述虐待儿童入刑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少年司法跨部门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往往随着整体社会生活环境的发展,家庭结构的转变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形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