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在我国现行税制体系的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中均有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的情形。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及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关于扣缴义务人的有关规定,对于维护改革开放中的税收征管秩序,防止税款流失,打击涉税犯罪,增加财政收入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本文对扣缴义务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并且达到犯罪数额标准的,一律按偷税罪定罪处刑以及对因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不收税款而造成国家税收损失,没有应负刑事责任的规定,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
税务代理人不缴、少缴税款行为的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洪波 《法学杂志》2003,24(4):57-58
税务代理人,是指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在法律规定的代理范围内,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单位或个人。司法实践中,对于税务代理人不缴、少缴税款的行为,应具体分析,不能一律以偷税罪论处。  相似文献   

3.
论偷税罪主体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偷税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有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才能构成本罪。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的规定,纳税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其中,单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其他企业,以及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关于偷税罪的主体,实践中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一、代征人能否成为偷税罪主体  代征人,是指受税务机关委托以税务机…  相似文献   

4.
对妨害税收罪主体几个疑难问题的思考王昌学,范永红近年来,妨害税收的犯罪日益突出,在对这类犯罪适用法律时,如何理解和认定犯罪主体往往是关键和难点所在。为此,本文拟就妨害税收罪主体的几个疑难问题加以探讨。一、如何理解《补充规定》将扣缴义务人列为偷税罪的主...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55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当事人因偷税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或骗取的退税款,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追征.这样规定不尽合理,理由是:  相似文献   

6.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偷税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纳税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关于单位,除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外,从1999年 6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可以看出,只有具备法人资格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在司法实践中,有关偷税罪的犯罪主体还存在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7.
论妨害税收犯罪的主体及罪数问题李元璋,余德山,张作平1992年9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修改、完善了刑法中的偷税罪、抗税罪,补充了两个新罪,即逃避追缴欠缴税款罪和骗取国家出D退税款罪,成...  相似文献   

8.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资源税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资源税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收购资源税未税矿产品的独立矿山、联合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为资源税代扣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扣缴义务人)。 扣缴义务人应当主动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代扣代缴义务人的有关手续。主管税务机关经审核批准后,发给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税款凭证及报告表。  相似文献   

9.
马新 《法制与经济》2008,(22):54-55,57
税法基于行政便利主义创设了扣缴义务人这一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并为其设定了代收代缴、代扣代缴税款的义务。当扣缴义务人不适当或怠于履行其法定义务时,税法对其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给实际税收业务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建议在新一轮税法的修订活动中对此予以必要的调整、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大常委会七届第27次会议通过的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我国刑法作了补充、修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扩大了偷税罪主体的范围,确认单位可以成为偷税罪的主体。根据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偷税罪主体的范围仅限于自然人。《补充规定》针对近年来单位偷税犯罪不断增多和日趋严重的情况,扩大了偷税罪主体的范围,确认单位可以成为偷税罪的主体。根据《补充规定》第1条的规定,可以成为偷税罪的主体的有以下两类:一是纳税人。所谓纳税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这里的“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和社会团体等纳税单位,这里的“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个人承包  相似文献   

11.
一、主体不同。逃避追缴欠税罪的主体仅限于负有清缴欠税义务的纳税人 ,包括单位和个人 ,但不包括扣缴义务人。而偷税、抗税的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且根据刑法规定 ,抗税罪的主体只能由个人构成。二、手段不同。偷税采取的方法是在未纳税申报的情况下 ,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 ,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手段 ,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抗税采用的是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而逃避追缴欠税罪采取的方法则是在行为人已经进行纳税申报的情…  相似文献   

12.
税法基于行政便利主义创设了扣缴义务人这一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并为其设定了代收代缴、代扣代缴税款的义务。当扣缴义务人不适当或怠于履行其法定义务时,税法对其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给实际税收业务操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建议在新一轮税法的修订活动中对此予以必要的调整、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叶金育 《时代法学》2013,11(3):60-68
税法上扣缴义务人未完全履行扣缴义务,脱法扣缴行为随之产生,扣缴制度的立法目的成空,追究扣缴义务人责任是为必然。依现行税法规定,扣缴义务人不仅将视情况承担“补缴、追缴”,“限期改正、责令改正”、“刑事处罚”等主责任,而且需承担“滞纳金”,“罚款”或“滞纳金与罚款”等一并使用的从责任。责任形态的复杂性和现行税法的诸多缺陷,导致扣缴义务人责任实务运用极为混乱。要想从源头上解决此问题,必须对扣缴义务人责任进行多维定性,以扣缴义务人基本权利的行使作为扣缴制度财政目的的边界,以财政目的的实现作为扣缴义务人义务履行、权利行使的边界。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税务登记管理,有效控制税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应税行为的各类纳税人,均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 扣缴义务人应当在发生扣缴义务时,到税务机关申报登记,领取扣缴税款凭证。 第三条 税务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是县区(含县区,下同)以上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  相似文献   

15.
陈晶 《法制与经济》2009,(24):104-104,106
税法设定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的义务,系基于行政便利原则。但在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将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作为外国公司船舶运输收入的扣缴义务人,且追究其未履行扣缴义务的法律责任的做法,有待商榷。税法应对此予以完善和补充,以促进税法法制的协调和统一。  相似文献   

16.
陈新政 《人民司法》2005,(11):60-62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税务犯罪成了经济领域中的多发犯罪。特别是抗税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税收征管秩序,而且严重地侵犯了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从现行刑法的规定来看,没有明确规定抗税罪的主体,在此问题上,司法实践和理论界争论比较大。因此,从理论上探讨抗税罪的主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我国刑法学界,对抗税罪的主体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抗税罪的主体仅仅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能成为抗税罪的主体。其主要理由是,偷税罪主体之所以包括扣缴义务人,是因为有特别的规定,在抗税罪中没有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17.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对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以取得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为纳税义务人,以办理结付个人储蓄存款利息的储蓄机构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区分不同情况具体规定如下: 一、内资商业银行以支行或相当于支行的储蓄机构为扣缴义务人。经各省、自治区、直辖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七)>第3条对"偷税罪"进行了全面修订,但修订后的罪名至今没有公布,尤其是修订后的刑法第201条同第202条及第203条因罪名表述上引起的冲突更加明显.因此,在深入分析该修正案及相关条文的基础上,重点整合了与之相关的涉税罪名,大胆提出将原来的"偷税罪"更名为"逃避纳税罪",进而将"逃避纳税罪"和"逃避追缴欠税罪"合并为"逃税罪";并将扣缴义务人主体从"逃避纳税罪"中分离出来,新设"不履行扣缴义务罪".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根据<税收征管法>第67条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的法律适用上,就一些问题加以明辨.包括:一是抗税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二是抗税行为的罪与非罪;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实施了某种抗税行为,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也不认为是犯罪,不宜以抗税罪追究刑事责任,而只能视为一般抗税行为.准确区分税收争议引发的暴力、威胁事件的性质,区分罪与非罪,是执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三是抗税行为的此罪与彼罪,即抗税罪与妨害公务罪、偷税罪的关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20.
偷税罪立法的一个严重疏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偷税罪立法的一个严重疏漏袁坚刑法第201条第1款规定:“纳税人采取……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