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生代农民工得到国家和社会巨大关注的形势下,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的现实需要日益凸显。研究者从犯罪学、社会学、文化学以及治安管理等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均未得出全面而深刻的结论。有鉴于此,对新生代农民工罪犯的群体界定、犯罪特点、析因和对策等研究的系统回顾,整合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这一群体的出现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从社会和公安机关两个角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问题,探索控制和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措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犯罪是指具有农村户口,但又离开农村和土地,长期在城镇工作,主要以非农业生产维持生活的农村人口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可将其群体分为旧生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两大类,相应的在农民工犯罪人之中也就形成了旧生代农民工犯罪与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因为农民工工作环境等问题,应当减轻初犯罪农民的刑事责任,给予司法宽容。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缓慢进程,新生代农民工的高犯罪率问题不容忽视。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援助,呼吁司法宽容都是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治理对策。此外,还要探索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法律措施,构建积极的农民工文化,借助媒体优势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建设者中的生力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违法犯罪现象逐渐突出,也为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以标签理论为视角,对我国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问题,尤其是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进行分析,有助于真正有效的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长期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保证制度完善、权益保障,才可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温州市共青团组织在2012-2013年间对温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进行调研的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受个体因素(经济、受教育、就业)、社会支持因素(社会包容与歧视,城市认同感)、环境因素(居住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程度低,法治意识淡薄,长期处于就业不稳定的状态,社会管理的缺失及受到社会歧视等多种原因使其走上犯罪道路,给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隐患.因此,作为青年和党的桥梁共青团组织,应该依托多方社会力量,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渠道阐述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强化他们的话语权.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及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保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预防和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80后"、"90后"的农村外出劳动力,目前年龄一般在16周岁以上、30周岁以下。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具备许多不同于其父辈的特点。其中一些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既具备农民工群体犯罪的某些共同特征,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如暴力性比较突出、冲动性较为明显、报复性犯罪增多、作案手段高科技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群体性事件多发等等。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以生存型和掠财型并存的侵财犯罪为主,结伙犯罪成为常态,犯罪手段日益复杂,且暴力性严重。造成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中相关制度的缺位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家庭原因和个人原因也不容忽视,因此其防控措施应从社会制度入手,改革户籍制度和保障制度,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营造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会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犯罪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的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是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城乡二元体制分割、贫富差距扩大和就业日趋严峻等社会背景下发生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从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等社会原因和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心理、生理等个体原因两大层面,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社会预防、治安预防、社会保障制度的宏观预防和由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区预防构成的微观预防相结合的综合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进程中,农民工犯罪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民工犯罪人员流动性强,侵财型案件所占比重大,共同犯罪明显,暴力化倾向严重,犯罪手段日趋复杂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而另一方面社会歧视性政策使得他们无法融入城市社会,强化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对立情绪和反抗意识;加之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入不敷出,被剥夺感强烈,从而容易引发一些过激行为和犯罪行为。因此,改革不合理的歧视农民工的现行政策,加强法律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