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监督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 ,如何实现公司内部的权力制衡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我国 ,最近几年以上市公司为中心实施的一系列与公司治理结构相关的制度改革中 ,在完善公司内部监督制度方面 ,独立董事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2 0 0 2年初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公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以下简称《治理准则》) ,其中第 49条明确规定 :“上市公司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应独立于所受聘的公司及其主要股东。独立董事不得在上市公司担任除独立董事外的其他任何…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郑霄 《时代法学》2005,3(6):61-67
自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公布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是,从该制度运行几年来的实际效果看,并没有实现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初衷。我国上市公司不具备与独立董事制度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股权结构,而且独立董事难以实现真正的独立性以及独立董事制度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难以真正发挥作用是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未能产生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陈静 《政法学刊》2005,22(1):93-95
2001年8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开始全面铺开《指导意见》开宗明义地指出,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然而,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推行在理论和我国现实中,在可行性和可能性的严密分析之下,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4.
张英  孔晓光 《山东审判》2004,20(2):47-50
独立董事制度是英美公司治理模式即一元制模式 的特色制度,其在制衡控股股东,防止内部人控制权利 滥用,保护全体股东合法权益,维护公司利益,完善公 司治理方面卓有成效。2001年8月22日中国证券监 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 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上市公司引  相似文献   

5.
近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今后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将有法可依,同时,这也是我国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燕 《河北法学》2004,22(4):136-143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目前公司法研讨的热点问题,部分公司已经引入一些独立董事,证监会也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但将一种制度引入我国,绝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移植问题。从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独立董事的依存背景出发,力求说明我国不适宜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而应在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下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独立董事的含义及必要性  不久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明确提出“在A股公司中推行独立董事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这意味着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引进独立董事制度。2001年5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规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1/3以上为独立董事,这使得在上市公司建立规范的独立董事制度指日可待。  独立董事是一个泊来词,是从欧美引入的新概念,一般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公司法》的实施过程中,监事会功能的缺失导致对董事会监督的乏力,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一直是十分令人关注并思考的问题。理论界和有关主管部门对引进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抱以极大的热情。证监会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遵照执行。但是,我国引进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很可能形成“江南为桔,江北为枳”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制度是一种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治理和监控机制。在我国双层制公司治理结构下,该制度的引入有利于解决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更有效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独立性是独立董事的根本特性,也是其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法律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本文从独立董事的起源发展,阐述了我国引用独立董事的必要,既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独立董事制度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其产生于美国,后被世界各国引入,2001年我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也正式开始构建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因为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以来其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针对这种情形在分析该制度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琳 《法治研究》2012,(7):110-117
基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因国有股占优势地位而具有独特性;上市公司的组织机构缺乏明确详尽的相应法律法规规定:上市公司面临缺乏足够数量的具备资质的独立董事和监事的局面……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控股股东对公司利益和小股东利益的侵犯、内部人控制问题以及小股东的被动状态.而这些反过来又加重了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严峻性。因此.有必要借鉴现有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运行的经验与教训,扬长避短.革新形同虚设的监事制度为独立的监事制度.以行之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相似文献   

12.
独立董事制度源于美国的一项公司法人治理制度,虽然我国证监会已于2001年8月制定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设立做出了硬性规定.但这二制度在实践中并没有完全达到目的。对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解析并提出对策,是完善这一制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通过《准则(征求意见稿)》与现行《公司法》强制性与任意性规范的对比.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同时.发现潜在的尖锐问题是.中国证监会在《证券法》第167条(1)、(3)项对于部门立法的授权之下.涉入上市公司内部与证券的发行和交易无直接关联的公司组织行为的权利有限.尤其规定独立董事独有的董事会延期举行请求权、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负有诚信义务、控股股东及公司有特别披露义务的权源何在。需要积极论证。而在上述授权范围的影响下.证监会可以有哪些强有力的手段以强制上市公司遵守《准则》规定。同样值得研究。鉴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有水平.达到《准则》所预期的目标将会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此外《准则》中的相当规定还缺乏可操作性.某些规范还需要论证和推敲。在《准则》公布时应暂不表明其强行性性质.而仅作为统一认识的原则。《准则》倡导独立董事制度。但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机制.并不存在简单的孰优孰劣问题。平常认为董事会的业务监督主要是妥当性的监察.而监事会的业务监督则限定在合法性监察的范围内。但事实上对妥当性或合法性的判断并没有清晰的界限。此外,即或是在现行《公司法》的框架之下,公司监事也有列席董事会会议的权力.此种权力配合业务执行权的威慑.又使监事会的工作实际上并不限于事后的或消极的监察。看来。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取舍或共生.需要考察各自立法成本的大小。仔细衡量后才能作出决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监事会监督功能虚化,公司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为了防止公司内部控制人滥用控制权损害公司中小股东利益,我国最新修订后的《公司法》第123条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但没有规定具体内容。为从立法上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特提出五项建议:合理划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权、健全独立董事选任规则、完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强化独立董事约束机制以及保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几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目前公司法研讨的热点问题。将肇始于英美国家的这项制度引入国内,绝不只是简单的制度移植,更不意味着公司只须聘请若干专家以作其“门面和装潢”,以提升公司之层次,它涉及的是独立董事与公司法的整体契合问题。在这方面,我国深沪交易所各自草拟了具有导向作用的“治理指引”和“上市规则”,证监会也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但其中关于独立董事的选任、独立董事“独立性”的维持、独立董事的权责、薪酬等方面,还有不尽细致、完整之处。故而,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完善我国这一制度,应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境内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源于英美的法律实践,而我国的《公司法》更多借鉴的是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的做法。因此,独立董事制度如何与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相协调是当前实践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双层制”,即在股东大会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公司法的实施过程中,监事会功能的缺失导致对董事会监督的乏力,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一直是十分令人关注并思考的问题。理论界和有关主管部门对引进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抱以极大的热情,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遵照执行。但是,我国引进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很可能形成“江南为桔,江北为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很不完善,本文阐述了在现行条件下,独立董事对中小股东利益进行保护的若干机制,如对关联交易的审查及发表独立意见、向中小股东征集投票权、采累计投票制选举独立董事、建立独立董事与中小股东定期交流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独立董事制度是一种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治理和监控机制,自2001年被引入我国后,就一直成为我国公司制度改革讨论的焦点。在我国双层制公司治理结构下,该制度的引入有利于解决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更有效地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本文从独立董事的起源发展出发,通过对因股权、出身、薪酬等引起的独立董事不独立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取权的重叠与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日前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在2002年6月30日前,在我国的各境内外上市公司,应按《指导意见》的要求修改公司章程,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将《指导意见》中关于独立董事职权的规定与《公司法》对监事会职权的规定相比较,会发现独立董事的职权与监事会的职权交叉重叠。因此,许多人认为如果监事会能真正发挥作用则不必设立独立董事;也有许多人对独立董事的作用持怀疑态度,因为实践中存在着“人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