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文献交换一高校图书馆丰富馆藏的重要渠道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国际文献交换的介绍,阐述了国际文献交换对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前书刊涨价,经费紧张,国外书刊昂贵的情况下,国际文献交换,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它民为国内外图书馆采集图书资料的重要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打击国际逃避税重要手段之一的国际税收自动信息交换引起了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以美国、欧盟、瑞士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相继开展了自动信息交换的实践,先后确定了多种不同的合规标准。然而,这种"碎片化"的合规标准加重了跨国金融机构的负担,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参与,造成了合规局面的混乱,根本无法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适用,因此,建立统一的多边自动信息交换制度成为大势所趋。2013年8月27日,我国正式签署加入了《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20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也将自动信息交换确定为国际税收透明度的新标准。在此国际环境和国内背景下,我国亟需完善自动信息交换的国内立法,为日后进一步参与国际税收自动信息交换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3.
航权是国家主权在民航运输领域的具体表现,航权交换是国际民航运输活动最基本的法律手段。传统芝加哥体系要求航权交换由政府间依双边方式进行,随着国际实践的不断发展,航权交换活动呈现出区域合作的模式,其中欧洲最具代表性。欧洲航权交换区域合作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区域融合和一体化的良好基础,有效的民航协调机制以及渐进性、阶段化的举措。这种航权交换区域合作模式有力促进了包括亚洲在内的航空自由化的发展。2007年欧盟与美国达成的“天空开放”协定缔造了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北大西洋“天空开放”区域,将航权交换的区域合作推向顶峰,具有深远意义。航权交换区域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克服不同航空利益间的冲突,带来规则融合的可行性,还导致了“联合空域”的出现,其在推动航权交换法律体制发展中的潜力非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笔者根据从事国际交换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总结自身对于此项工作的理解和认识,简述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国际交换工作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阿丹 《法制与社会》2010,(11):52-52
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类似于西方的证据开示制度,首次法律规定是1998年的《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中,然后在2002年4月的《关于民事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规定了证据交换制度。自该制度实施以来对于实现公正与效率的诉讼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其制度规定和实际操作中却有不少问题。本文拟剖析民事证据交换制度实际适用之缺陷,从而对证据交换制度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就是指规定案件在开庭审理前证据交换的主体、范围、形式、时限等制度的总和。本文根据我国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弥补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交换的关系。人际交换的关系在形式上表现为契约的交换和非契约的交换,两者在交换的主体意义、交换内容的性质、交换的程序意义以及交换的公正性原则等方面存在差异。人类社会经历了从非契约交换到契约交换的历史演化,非契约交换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开端,而契约交换则是社会关系发达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中,法律因陌生人契约交换的需要而产生,并为陌生人的契约交换提供保证,从而法律与契约的交换形成了同构的关系。法律在将契约交换的关系纳入自己的领地时,也与非契约的交换关系发生了分离,这种分离导致了法律与非契约交换之间形成了张力。  相似文献   

8.
略论行政诉讼证据交换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次规定了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这是近几年来我国司法制度改革 ,尤其是行政诉讼制度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成果。证据交换制度在改变行政诉讼中的“证据随时提出主义” ,进一步确立“证据适时提出主义” ;实现当事人的地位平等 ;提高行政诉讼效率 ;促进行政诉讼从现行的超职权主义模式向以当事人主义为主的模式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 ,现有的规定在交换的范围、交换的原则、交换的程序、交换的方式、交换的时间等方面 ,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定证据交换、审前准备程序的审查具有深层次的价值,揭示了法院审前证据交换程序的重要性。审前证据交换程序有利于固定证据、查清案件事实真相;审前证据交换程序有利于诉讼程序公正;审前证据交换程序的规范有利于当事人诉讼资源和法院审判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鲁篱 《现代法学》2002,24(6):30-34
本文是对行业协会中的信息交换进行反垄断的法律分析。首先 ,本文对行业协会信息交换的种类及其利弊进行分析 ,然后就各国对信息交换的法律规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最后 ,作者对我国信息交换的法律规制进行了制度设计和构想。  相似文献   

11.
社会交换论作为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在古典功利主义经济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等思想的影响下,把互惠、交换等经济学概念引入了社会学当中,对于解释人们的互动行为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围绕社会交换理论,对大学生的校园人际交往进行分析,以突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吴帆  田绪伍 《法制与社会》2011,(17):142-142
我国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适用于证据多、疑难复杂的案件,交换证据的时间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法院认可,或法院指定,并由法官为主持者。本文拟就证据交换进行分析,以期对证据交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涉“黑”职务犯罪日趋严重,并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特征;在其成因上,系统性的工具交换是其宏观层面的原因,个体性的互惠交换是其微观层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证据交换是诉讼双方正面交锋的前奏。对法院和当事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我国的证据交换中还存在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有利于当事人固定案件事实,有利于人民法院归纳争议焦点,从而实现诉讼公正,成为开庭审理前的核心制度。但由于对证据交换立法的不科学、可操着性不强使其法律效力发挥受到了限制,应富有针对性的建立健全证据交换制度。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证据交换制度作为诉讼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民事诉讼改革过程中的一种有益尝试。设立证据交换制度的目的和价值在于通过证据交换,整理和固定证据及诉讼请求明确争议焦点,为双方当事人争取胜诉制造平等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的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增加诉讼的对抗性、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使法官更易于以中立者的身份进行裁判。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虹 《法学》2006,(11)
金融证券化的发展,使债券交换逐渐成为金融市场主体进行债务重组的一种重要法律工具。近些年来,不少的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利用债券交换来实现债务重组的目的。在进行债券交换时,为防止少数不合作债权人阻挠交换,有些国家采取了“退出同意”的做法,要求债券持有人在接受交换要约、交出原先债券的同时,投票同意对某些债券条款进行不利的修改。这种做法虽有利于促进国家对债务的重组,但是这种事后修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当事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的可预期和可控制的要求明显不符合,必然会引起对少数人的不公平,甚至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因此,“退出同意”策略的运用在事实上会刺激我们去寻找更合理的方法来促进国家的债务重组,在国际债券文件中规定集体行动条款不失为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彭岳 《法学》2018,(1):156-168
随着税收情报自动交换成为新的国际通例,纳税人个人数据的保护问题正凸显其重要性。当前的税收情报自动交换存在两类国际体制,一类以美国的《海外账户税收合规法案》为代表,具有单边主义特征,另一类以《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为代表,具有多边主义特征,无论是哪一类税收情报自动交换体制,均存在欧盟国家依据欧洲个人数据保护法而拒绝提供纳税人信息的可能性。为了促进跨境个人数据的流动,美欧签署了"隐私盾"总协议,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欧洲法的强制性要求,而中国除了被动遵守欧盟国家关于个人数据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外,尚无良策。面对此境况,中国可考虑制定一部综合性的个人数据保护法,在提高个人数据保护水准的同时,为发展跨境大数据经济确立稳定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9.
庭审前证据交换制度(即证据开释)对于减轻法院负担,节约社会成本,减少当事人不必要的诉累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我国,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证据交换制度已引起法学界的广泛讨论,在审判中也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效果显然。但是作为三大诉讼之一的行政诉讼,庭前证据交换仍然是空白,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来界定行政诉讼证据交换制度,并对如何构建我国的行政诉讼证据交换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引同仁关注。  相似文献   

20.
庭前证据交换的范围一般在两种含义上被加以使用,一是证据交换适用的案件范围,二是证据交换的证据范围从立法层面上讲,我国是从第一种含义上使用这一话语的。证据交换范围的问题在复杂、疑难案件的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审判中能够适用的法条极为有限,实际上只有《若干规定》第37条是针对证据交换的启动的法律规定。这与其在理案件中的重要地位是极不相协调的。为此,外国有关证据交换的范围的相关立法为我国提供了一条经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