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社会,士绅群体自觉地维护着基层政治秩序和传统文化秩序。传统的士绅具有儒家知识分子的公共性格,他们隆礼尊法、关心政治、参与社会、注重文化。士绅阶层借助绅权,积极参与民间基层治理,并扮演着重要的法律人角色。正是由于士绅群体的积极参与,使得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统治异常稳定。而由于士绅深谙儒礼,又使得中国传统社会的法治点缀上人性柔情的伦理色彩。  相似文献   

2.
盛邦跃  杨珉 《求索》2010,(3):202-205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士绅阶层蜕变为多元化的异质群体,士绅的权力也随之产生变化:基于传统身份的文化权威道德教化功能开始减弱,一部分士绅通过进入国家科层体制实现了组织化,绅权与基层政权合流,另一部分士绅进入工商界成为绅商,他们凭借其在兴办实业中取得的特殊的社会地位成为乡村社会中重要的影响者。  相似文献   

3.
皇权与绅权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不离不舍地嵌合在中华文明历久的社会演进之中。为清晰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青年时代的费孝通便把"改造中国"以富民的人生理想定格在"认识中国"这个元点上,并终其一生"行行重行行"走访在华夏神州。《中国士绅》就是费孝通认识和描述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权力政治结构的代表作。复读这本学术经典,总能让人从中获得认知和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4.
皇权与绅权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不离不舍地嵌合在中华文明历久的社会演进之中.为清晰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青年时代的费孝通便把“改造中国”以富民的人生理想定格在“认识中国”这个元点上,并终其一生“行行重行行”走访在华夏神州.《中国士绅》就是费孝通认识和描述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权力政治结构的代表作.复读这本学术经典,总能让人从中获得认知和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5.
晚清士绅基层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动山西大学副教授王先明晚清士绅常常超越清王朝基层社会组织控制,成为基层社区控制系统的真正的主体力量。这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封建社会与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层面。对于乡村社会的控制,清政府主要借助于保甲制。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否...  相似文献   

6.
李莉 《湖北社会科学》2008,1(3):136-138
士绅是传统中国文化和乡土基层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特权阶层。现代小城镇小说通过一系列士绅形象的塑造,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同时积极发掘士绅阶层特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客观地揭示了士绅在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分化与没落。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政"时期,江苏士绅在参与立宪的物质基础、组织力量和理论基础等方面表现独特.谘议局是清末"新政"要目之一.在江苏谘议局这个合法的舞台上,江苏士绅的立宪意识日益勃发,立宪行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他们主动参与江苏谘议局的筹备,所提议案涉及社会事务各方面.江苏士绅的立宪活动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乡规民约是在乡贤士绅、族长等地方精英的主导下,由村民广泛参与,自愿、自主、自发或由政府提倡、强制制定的一种对局域内全体社会成员日常生产生活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诉求。它立足地方实际,或有文本表述,或直接由民间俗语方言口耳相传,具有地方性、准法律性和易传播性。乡规民约是由某一区域居民自愿制定的,其必然综合本区域内的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经济结构等各种因素,其覆盖控制的范围在古代通常是“一里”,相当于今天的一个自然村。[1]乡规民约是维持乡村社会秩序的“软法”,费孝通先生说:“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2]数千年来,“皇权不下县”“绅权不上朝”,地方士绅与皇帝共治天下,而士绅治理乡土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具有准法律性的乡规民约。  相似文献   

9.
崔晶 《思想战线》2016,(4):71-77
中国地方社会治理具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历史传统与逻辑。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地方州县官依靠非正式聘用的胥吏进行社会管理的局面,及与地方士绅共同进行公共事务治理的传统。同时,城乡分化使得城市和乡村在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方面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在这些传统背后,隐藏着地方社会治理的历史逻辑,即"非正式治理行为"的存续和由官、吏、绅、民形成的地方社会协作治理网络,以及城市化对乡土社会侵蚀背景下城乡的依存与分化。这些中国自古以来的地方治理传统,对于当前中国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国,乡村社会正在经历从传统治理到现代治理的转变,乡村治理现代化是这个转变的长远目标。一乡村社会的传统治理与我国长期存在的超稳定社会结构有关。这个超稳定社会结构由乡绅、家族、乡约地保等共同维持。几千年传统中国虽有王朝更替但无结构变换,其历史之谜就是皇权和绅权的精巧配置、良性互动,从共存到共治。1的确,乡村社会既是皇权统治的最下端,同时又是乡村社会自发生成超稳定秩序的重要场域,一头勾连着以皇权为中心的官  相似文献   

11.
明清通俗文学中,悍妇、淫妇比比皆是,而官方记载中,贞女节妇数量之大,超过了前代的总和,这些被旌表的女性有的只留名字,有的则以其父、夫指代——某某女、某某妻,有事迹留存者则只见其遭遇之惨烈悲苦,难以窥知其心态,显得空洞虚假,士人为自己家族女性所做的忆传则为我们提供了观照文人心态及士绅家庭女性的真实样本。在这里,贞女节妇及一般贤妻良母是如何养成的,文人如何以表彰贤良的方式撰文纪念他们的妻妾、以使家族中其他女性受到感召从而自觉顺从男权体制对她们的期许,贞孝节烈者各种极端行为之后的个人隐衷,家族荣誉对女性的道德绑架……都被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来,清代女性被形塑和自我形塑以及成为男权制下道德偶像的过程都得到了细致而真实的呈现。  相似文献   

12.
开明绅士,是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中属于中间势力的一部分。中共对开明绅士的认识由思想观念变为实际政策,将其纳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至抗日民主政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分析这一过程,有助于加深对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其政策形成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