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政治与经济深度融合,政治领导力量把握大局、统领经济工作,经济发展夯实政治基础、增强政治合法性。在漫长的发展中,中国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政治经济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举旗定向作用,政治与经济并重而不偏废。  相似文献   
2.
影响党内民主健康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立辉 《理论前沿》2007,492(3):27-30
通过分析认为影响党内民主健康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研究相对滞后是影响党内民主的理论性因素;民主意识弱化是影响党内民主的观念性因素;制度建设滞后是影响党内民主的制度性因素;“一把手体制”是影响党内民主的体制性因素。推进党内民主必须充分认识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3.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加强基层党建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效模式,如何破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优化这种引领关系是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助推式耦合”以治理需求为指向,通过调控党建介入的精准性和介入度,实现党建引领与治理需求的“供需适配”,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效能互促。“助推式耦合”引领模式通过党建的目标、组织、机制建设及党建互动,契合了基层治理对动力、网络、机制和信任等方面的需求,实现了引领的精准性,通过目标设定权下移、主体自发联建、机制同构及互动的约束规范等刚柔相济的灵活方式,实现了党建引领的适度介入,确保了对基层治理的有效助推。“助推式耦合”的机理在于执政党权威是“助推式耦合”的根本保障、党建介入的灵活性是“助推式耦合”双重提效的关键、自发秩序是“助推式耦合”运行的基本遵循、精准性和介入度是“助推式耦合”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4.
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关注执政党内部的民主建设,切实削弱党内一把手的权力;必须关注横向上的党政关系。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必须关注纵向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建构互信、共赢的良性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5.
基层群众自治的缘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梳理了基层群众自治发展的历史沿革,分析了当前基层群众的自治权与党的领导权、政府的行政管理权与群众的自治权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基层群众的自治权救济问题,对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肖立辉 《湖湘论坛》2009,22(6):56-59
党内一把手体制其实质把行政机关的一长制(即行政首长负责制)引入党内,使党内原来应该遵守的委员会制成为事实上的书记个人一长制。作者主张,应采取切实措施削弱党内一把手权力,完善党委会和常委会,使党内的委员会制真正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7.
早在中日战争期间,随着日本侵华的步步紧逼,国共两党的领导人、一些专家学者对日本侵华政策做了大量的揭露和批判。其中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表的一系列有关日本侵华政策的文章著作,成为建国后一段时期大陆学者研究这一问题的理论根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学术空气的不断宽松,学术交流的增多,大量中日双方史料的不断发掘,我国学者对日本侵华政策问题研究领域也随之不断拓宽,具有史料价值或者思想性、思辩性的佳作不断问世。至今在日本侵华政策研究领域形成一批稳定的博学多识的研究群体。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日本侵华政策的专著不下…  相似文献   
8.
基层群众自治是基层群众对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为了给基层群众提供公共服务而创设的一种民主形式。因此,它一开始就受到基层群众的支持。但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9.
只有丢掉秘书这根“拐杖”,折断“拐杖官员”头脑中残存的特权享乐主义拐杖,干部亲力亲为,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干部的“拐杖化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国,乡村社会正在经历从传统治理到现代治理的转变,乡村治理现代化是这个转变的长远目标。一乡村社会的传统治理与我国长期存在的超稳定社会结构有关。这个超稳定社会结构由乡绅、家族、乡约地保等共同维持。几千年传统中国虽有王朝更替但无结构变换,其历史之谜就是皇权和绅权的精巧配置、良性互动,从共存到共治。1的确,乡村社会既是皇权统治的最下端,同时又是乡村社会自发生成超稳定秩序的重要场域,一头勾连着以皇权为中心的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