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报告近20年间(1982年~2001年)湖北省孝感市公安局检验的中毒死亡尸体604例,并以10年分为两个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毒毒物的种类、中毒方式在不同的年份有较大的变化,前10年(1982年~1991年)以有机磷农药为主,其中敌敌畏占有相当比例(93%),后10年(1992年~2001年)新型农药和新型有机磷农药中毒者仍有一定的比例(23%),较前10年相比明显下降,杀鼠药、醇类、麻醉药品及毒品显著上升,而金属、盐类毒物则较少见。1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孝感市8县、市604例尸体检验资料,逐年查阅原始尸检记录和毒化检验结果,整理后进行回顾性分析。604例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斑蝥急性中毒的实验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血白细胞增高,淋巴细胞比值下降;血清GPT、GOT及BUN增高;肾G6P酶和ATP酶活性下降;脾、肾脏器系数增大;肾、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变性坏死显著,胃、肠、膀胱等粘膜有出血、坏死。提示急性斑蝥中毒对淋巴组织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中毒靶器官为淋巴器官、肾和肝。  相似文献   

3.
罗本 《警界科海》2003,(3):50-51
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上存在着难以计数的化学物质.仅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就达近10万种。这l0万种化学物质在维持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伤害。有关资料显示,每年不同程度地受到过毒物侵害的人数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在去年我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所列举的十大案件里,中毒案件就占了两起。广泛普及中毒防治知识、切实提高公民的防毒意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车辆尾气中毒案件,在公安办案实践中极为罕见。一经发现,因各种假象的影响,会给案件定性,人员抢救等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必须细致、全面、认真周密地勘查现场,综合分析,准确研究,提出科学分析意见,为案件定性、侦察提供有力证据,并为中毒人员的及时抢救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意见。笔者成功对一起罕见的车辆尾气中毒案件进行了勘查分析,报道如下。1案情摘要2000年2月20日晚,山东省某交运集团公司一大型客车满载60余名打工妹从荷泽前往青岛打工。途经平度市王家旅店时,发现2人死亡、6人昏迷,其他人…  相似文献   

5.
急性钡中毒性脑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鹏  刘世沧  李元福 《法医学杂志》1995,11(2):82-82,73
急性钡中毒性脑病1例官鹏,刘世沧,李元福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成都610041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区分局;成都610000ACaseReportofEncephalopathyCausedbyAcuteBariumism¥GuanPeng;LiuShic...  相似文献   

6.
1案例某女,24岁,农民。2000年6月25日晚9时洗完澡后,用无证行医江湖郎中配制的癣药涂抹皮肤患处,约15分钟后即感到头痛、头晕,继而面色苍白,全身冷汗,约45分钟后出现昏迷、抽搐,面色青紫呈叹息样呼吸,急送医院立即给予急诊抢救,无效而死亡。尸检:死者尸长153cm,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双侧球结膜充血,口唇青紫,牙龈紫绀,胸腹背及四肢有鲜红色和紫红色类圆形大小不等的斑点,直径02~0.8cm不等,皮损范围占全身体表面积的65%以上,局部皮肤破溃。解剖见双肺、肝、肾、脾瘀血水肿,心脏表面及胃粘膜可见点片状出血。病理组织学检查见:心肌间质点片状出…  相似文献   

7.
阿普唑仑属安定类药物,服药自杀的案例较为常见。笔者遇1例用阿普唑仑进行麻醉抢劫案件。报道如下。1简要案情某日下午,山海关区居民张某拿着啤酒到表兄费某家中饮酒,当费某喝了不到一瓶时就晕倒在地。张某乘机对费某实施抢劫,被费某邻居当场抓获。2毒物分析取现场酒杯及啤酒分别用氯仿提取,提取液浓缩待检。取市售舒乐安定、阿普唑仑片,分别用乙醇提取,稀释至适当浓度待检。用薄层色谱法检验,吸咐剂:硅胶G;展开剂:(1)二氧六环:丙酮(2:3)(2)丙酮:氯仿(4:1);显色剂:碘化铋钾。检验结果在酒杯中及剩下的啤…  相似文献   

8.
1案件资料宋某,男,16岁,1998年6月30日到一乡镇卫生院行双侧腋臭手术。医生在未告知手术前应禁食,并未备皮、未穿隔离衣的情况下,常规消毒、铺巾,先于右侧腋下注射2%利多卡因7支(每支5ml,100mg制剂)后,切除毛囊区皮肤,止血缝合,历时约25min。此时患者诉头晕,未引起手术者注意。继续于左侧腋下注射2%利多卡因3支,在准备切除毛囊区皮肤时,患者突然颈部抽搐,继而剧烈呕吐,吐出约500ml米汤样物,出现呼吸困难。术者停止手术,将患者侧卧,清除口腔呕吐物。此时患者呼吸极度困难,心音微弱。在其他人员协助下,采取了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吸氧、用药、插管等抢救措施约30min。患者终因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患者家属对死因提出疑问,引起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9.
1 案件资料 宋某,男,16岁,1998年6月30日到一乡镇卫生院行双侧腋臭手术。医生在未告知手术前应禁食,并未备皮、未穿隔离衣的情况下,常规消毒、铺巾,先于右侧腋下注射2%利多卡因7支(每支5mkl,100mg制剂)后,切除毛囊区皮肤,止血缝合,历时  相似文献   

10.
刘伟 《法医学杂志》1993,9(4):187-187
草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结晶,见于自杀或误服,但案例报告不多见。笔者曾遇到一起草酸中毒死亡之案,现报告如下:1 案情摘要1990年12月24日8时许,上海同仁医院职工上班时,发现在小卖部后面有一老年妇女躺倒在地,已死  相似文献   

11.
441例中毒案例尸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41例中毒案件尸检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其中投毒杀人占35.37%,服毒自杀占49.21%,意外中毒占15.42%.毒物以有机磷最多,占43.54%,其次为磷化锌,占25.17%.中毒途径以口服为主,占95.92%,中毒者男性占45.58%,女性占54.42%,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21-41岁.  相似文献   

12.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常常会出现化学中毒的伤员,现场处理难度大,很容易造成中毒人员的伤亡,目前还没有较为成熟的经验。本文从中毒机制.中毒表现、现场急救三个方面就苯、氟化氢、一甲胺、氢氰酸、苯胺等5类危险化学品的相关内容作了系统的阐述,希望能对一线抢险救援的人员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自1972年由Kerr等提出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概念后,人们对细胞凋亡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细胞凋亡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已证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创伤感染、全身炎症反应(SIRS)、多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14.
静脉滴注安痛定中毒死亡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痛定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 ,规定皮下或肌肉注射 ,每次 2ml(1支 ) ,每日 3次 ,极量每日 1 0ml[1 ] 。偶见大量肌注引起中毒死亡的报道[2 ] 。但违反操作常规 ,用药途径错误 ,静脉滴注过量安痛定引起中毒死亡尚未见报道 ,现报告。案例 白某 ,女 ,43岁。某日 1 7时回家后周身疼 ,发烧 ,吃两片安乃近 ,出汗。 2 0时许又吃了两片扑热息痛。第二天早仍发烧 ,白的丈夫找来本村个体医生 ,测体温 3 9.5℃。给予 4支病毒唑、3支丁胺卡那、2支安痛定 ,加入 2 5 0ml盐水中滴流。滴流约一多半时 ,病人觉浑身发冷 ,哆嗦 ,家属将滴…  相似文献   

15.
本市成功侦破的一起用毒鼠磷进行系列投毒的案件,挑选出犯罪嫌疑人所供述的10例毒鼠磷中毒人员的病历资料加以分析,供同行参考。1资料分析(1)一般资料。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4-14岁,平均8.8岁,4名为学龄前儿童,6名为小学生。均系进食了他人所给食物。(2)中毒时间及结果。进食后3~6小时出现中毒症状6例,7~12小时出现中毒症状4例,3例死亡,死亡者出现中毒症状后的救治时间分别为6小时15分、17小时45分、61小时40分。死亡者均埋葬。(3)中毒症状。表现为精神差、呕吐各10例,腹痛8例,恶心5例,腹泻、大汗、乏力各4例,肌颤、头昏、头晕各3例,流涎…  相似文献   

16.
安痛定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规定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次2ml(1支),每日3次,极量每日10ml[1].偶见大量肌注引起中毒死亡的报道[2].但违反操作常规,用药途径错误,静脉滴注过量安痛定引起中毒死亡尚未见报道,现报告. 案例白某,女,43岁.某日17时回家后周身疼,发烧,吃两片安乃近,出汗.20时许又吃了两片扑热息痛.第二天早仍发烧,白的丈夫找来本村个体医生,测体温39.5℃.给予4支病毒唑、3支丁胺卡那、2支安痛定,加入250ml盐水中滴流.滴流约一多半时,病人觉浑身发冷,哆嗦,家属将滴流拔下.又找来另一乡村医生,见病人紧闭双眼,体温42℃,心率180次/分.给予肌注3ml安痛定.9 时许病人昏迷,抽搐,口唇发绀,瞳孔散大,急送市中心医院.10时30分入病房,病人大汗淋漓,唤之不醒,二便失禁.查体:T36.6℃,R22次/分,脉搏摸不到,BP10/8kPa,呼吸促,神志不清.两眼上翻凝视,双瞳孔等大正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存在.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04次/分,低钝,律整.肠鸣音4次/分.初步诊断:休克原因待查.治疗:吸氧,抗休克及对症治疗.以后病人一直昏迷,大汗淋漓,口唇发绀,口吐少许白沫,呼吸促乃至呼吸困难,伴鼾声,双肺下野散在痰鸣音及少许水泡音, 血压逐渐下降,10/7kPa~8/5kPa.体温逐渐下降,36.6℃~34.6℃,虽经抗休克、对症等治疗,病人于12时30分呼吸停止,继之心跳停止而死亡.  相似文献   

17.
8例眩晕停中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眩晕停中毒多见于儿童误服,自杀、他杀者少见报道,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共收集眩晕停中毒死亡者1例,误服中毒者7例,并进行了系统的法医学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分析1.1一般情况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29岁。其中自杀1例(29岁女性),服药量2625mg;误服中毒7例,为3~4岁儿童,服药量为445mg~650mg。1.2临床表现和尸体征象8例眩晕停中毒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见表1。除表1中所列症状、体征外,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3例,临床症状例数临床症状例数口咽部干燥2躁狂或躁动不安4声音嘶哑或构音困难3意…  相似文献   

18.
张海东 《证据科学》2007,14(3):232-234
自1972年由Kerr等提出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概念后,人们对细胞凋亡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细胞凋亡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已证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创伤感染、全身炎症反应(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退行性变以及中毒等中均存在细胞凋亡的情况。目前,  相似文献   

19.
1案情简介1999年3月2日上午9时许,江苏省某镇居民刘某(男,50岁,下岗职工)早晨起床喝酒后,突然于家中倒地死亡。邻居觉得死因可疑,遂报案。现场勘查,提取死者喝剩的白酒约300ml,在死者的床下搜出一只酱菜瓶,内有乳白色液体约200ml(共可装250ml)。尸体检验情况:死者身长168cm,发育正常,营养差,尸斑形成于背侧未受压部位,呈暗紫红色,压之可褪色,尸僵形成于全身各关节。两眼睑结膜见少许出血点,球结膜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6cm。解剖检验:头皮下未见出血,颅骨无骨折,食道粘膜及胃粘膜…  相似文献   

20.
毒鼠强慢性中毒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9年7月份,笔者在受理一起投毒所致13人中毒的案件(前后达近4个月之久)。由于详细了解案情和中毒症状,制定了可靠、有效的检验方案,有针对性的提取检材,用气-质联用仪准确及时地作出鉴定,为抢救中毒的病人提供依据,为惩治犯罪提供准确可靠的科学结论。现将这起案件的详细情况报道如下,目的是在日常工作遇到类似的案件,确保不误诊、不漏检、错检。1999年3月初的一天,蓬莱市某村村民王某某在田间劳动中突然发病。四肢抽搐,神志不清,跌倒,后被人抬回家。经村医生给服用镇静药物治疗,症状稍微有点缓解。紧接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