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10年某聚四氟乙烯生产工厂的几名工人出现咳嗽,胸闷,头昏等症状,陆续到医院就诊。其中1人在医院治疗期间突发肺水肿,继而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其他人经2~3d对症治疗后均康复出院。取死者心血、尿液及工厂空气样本进行毒物分析。1.2毒化检验  相似文献   

2.
八角莲中毒死亡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案例 某男,36岁.某年9月24日因1d前自服八角莲(购自湖北宜昌旅游区)浸泡1周的药酒(500mL白酒浸泡药材100g)约50mL后,出现躁狂、恶心、呕吐等症状。入院后持续深昏迷状,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均提示异常:多次胸片示右胸腔积液,右下肺感染、膨胀不全。住院病历诊断示:药酒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去皮层状态、肺部感染、右侧气胸。入院后经各项支持治疗,仍深昏迷。8d后转为去皮层状态。28d后仍未见好转,放弃治疗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3.
正1案例1.1案例1朱某,女,24岁,妊娠6个月时外地养胎2月,回家2 d后出现牙龈、鼻腔出血。妊娠8个月产检时发现凝血功能差,无既往血液系统疾病史,故未做任何处理。回家后牙龈、鼻腔仍不时出血,10 d后出血量增多,并出现血尿,立即送院,诊断为凝血功能障碍。当晚转院,输注血浆治疗,于次日行剖宫产术,产一男婴  相似文献   

4.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和病史摘要某女,30岁,患精神分裂症13年余,某日因"乱语,自语,哭笑无常,行为怪异3月余"再次入院,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既往无外伤、手术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患者入院后给予喹硫平联合碳酸锂、丙戊酸镁口服和氟哌啶醇肌注治疗,喹硫平逐渐加至治疗量700 mg/d、碳酸锂1 000 mg/d、丙戊酸镁1 000 mg/d,病情逐渐好转,患者治疗2个月后病情出现反复,加用氯氮平150 mg/d口服后精神症状稍改善,患者于服用氯氮平第7天突发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末端发绀,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5.
1案例资料某女,6个月。因发作性抽搐半个月于某年5月17日到当地医院诊断为“婴儿癫痫一强直性发作”,按鲁米那维持剂量2~5mg/kg.d,给予鲁米那30mg.Qd。口服20d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23d后头面部、胸背部开始出现粟粒样红色皮疹,输液治疗6d,体温不降,皮疹扩散至全身,血常规白细  相似文献   

6.
Yang J  Wang Y  Chen XG  Peng QY  Li LB  Liu M 《法医学杂志》2006,22(1):1-3,F0002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后caspase-8表达情况,为脑损伤的诊断及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鼠脑液压冲击伤模型。用免疫组化与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检测伤后15,30min和1,3,6,12h及1,4,7,14d大鼠皮质、丘脑、海马等部位caspase-8的表达。结果发现伤后30min大脑皮质和海马caspase-8开始出现表达,随时间增加其表达亦逐渐增加,伤后3h显著增加,24h达到高峰,4d后逐渐减少,14d基本恢复正常;而丘脑在伤后1h才开始出现阳性表达,伤后6h出现明显表达,24h达到高峰,4d后逐渐减少,14d基本恢复正常。同时发现损伤对侧海马及丘脑出现相应的变化规律。结论caspase-8阳性表达的变化规律可作为脑损伤诊断及损伤时间推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病情某女,34岁。某日不慎从二楼跌落,头部及右肩胸部着地,伤后昏迷,GCS 7分。送至某市医院住院治疗。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0级。CT示颅内出血,颈椎、胸椎骨折。住院期间持续浅昏迷,伤后13d出现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行气管切开插管术,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伤后17d家属要求出院,转当地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8.
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时间脑apoE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脑内apoE蛋白变化的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观察伤后不同时间(0.5h、2h、6h、12h、24h、3d、7d、14d)apoE蛋白的变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伤后0.5h组脑皮质神经元apoE出现阳性表达,3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伤后0.5h组在海马出现apoE强阳性反应,CA1区在伤后3d达到高峰,而CA2~CA4区在24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伤后海马apoE表达以CA1区最强。结论挫伤后apoE时空性变化规律可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早期诊断及生前伤和死后伤鉴别的一个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正>1案例1.1案例11.1.1简要案情李某,男,45岁,2005年3月10日误食鱼刺后感喉中有异物,2 d后因"发热伴胸背部疼痛"就诊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同年3月26日再次发热,经抗感染治疗无效,于3月31日16:54转当地市立医院就诊,入院后出现呕血、血压下降等表现,于4月2日5:33因食管主动脉瘘导致大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现李某家属认为,当地市立医院在对李某的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诉至  相似文献   

10.
正1案例资料某男,2012年11月22日晚被他人用钝器伤及头部,当即头部疼痛难忍,额部、鼻腔出血,随即送当地县医院诊治。入院诊断:硬脑膜外血肿;颅内积气;开放性颅骨骨折;上颌窦骨折;眼眶骨折;眶内积气;头皮挫裂伤;鼻部损伤。治疗5d后双侧鼻腔仍反复出血,遂转至当地市级医院。给予鼻孔填塞后再无出血,治疗15d后再次出现鼻腔大量出血,较凶猛,出血  相似文献   

11.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王某,男,23岁,某年3月9日进食罐头后出现腹痛,呈满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在诊所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减轻。次日再次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伴腹泻、全身无力等症状,到当地某医院就诊,诉近7 d来出现口渴症状,否认糖尿病史,其父患有糖尿病多年。入院后进行相关辅助检查。血气分析:pH=7.09,  相似文献   

12.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神经元HSP70表达及神经髓鞘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神经元HSP70表达变化和神经髓鞘病变在弥漫性脑损伤(DB I)诊断及其损伤时间判断的价值。方法将5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DB I组,后者按DB I后处死大鼠的时间不同又分为0.5h、1h、3h、6h、12h、1d、3d、7d及10d组。然后复制大鼠DB I模型,脑组织常规取材后进行HSP70免疫组化及劳克坚牢蓝(LFB)髓鞘染色,观察神经元HSP70的变化和神经髓鞘病变。结果大鼠DB I后0.5h,脑干及海马处见HSP7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的神经元;伤后1h明显,12h达到高峰,1d下降,7d基本恢复正常。神经髓鞘于伤后0.5h开始逐渐出现水肿,分层、碎裂及聚集成团块状,伤后1d最明显,3d后开始逐渐减退,10d基本正常。结论神经元HSP70表达变化和神经髓鞘病变程度对DB I诊断及其损伤时间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Tenascin表达变化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小鼠背部全层皮肤切创模型,于伤后1、3、6、12h,1、3、6、9、12d分别观察切创周围皮肤、创缘皮肤及创腔肉芽组织的Tenascin免疫组化染色反应,并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Tenascin阳性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所得数据用SPSS for Window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用无切创皮肤。结果对照组仅见真皮乳头、毛囊免疫组化染色弱阳性反应;伤后3h在切创周围的真皮乳头及毛囊Tenascin阳性染色增加;伤后12h明显增强,1~3d达最大值(0.336±0.061;0.282±0.017);伤后6d染色强度开始减弱,9~12d基本恢复正常。创缘皮肤及创腔肉芽组织伤后3~6h开始出现Tenascin阳性着色,12h明显增强,6d达最大值(0.410±0.051;0.460±0.027);伤后9d阳性着色开始减弱,12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产生的Tenascin随损伤时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正1案例1.1案例11.1.1简要案情王某,女,47岁,因"体检发现甲状腺左叶结节2年"入住某医院进行治疗,2 d后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峡部+右侧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约6 h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切口出现皮下积血,再次行颈部创面探查止血术,发现右侧甲状腺残端断面渗血,最终于术后12 d经  相似文献   

15.
右小腿神经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分析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案例资料陈某,男,15岁。与人殴斗中被锅缘划伤右小腿,伤后即到当地医院诊治。门诊检查见右胫前中部偏内侧有一深及胫骨的4cm横行伤口,余未见异常。诊断为右小腿皮肤裂伤。因陈某要求住院治疗,给予营养神经等一般治疗,痊愈。住院病历记录及法医检验所见:①伤肢活动:伤后2d自感右足第二趾活动力减弱,伤后10d转为足趾强直、足活动受限,经过4d右足及足趾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此后15d内足趾活动正常与障碍情况交替出现,但查体均未见异常。②伤后肌力及足下垂检查情况见表1。③伤后双下肢肌张力、腱反射均基本正常。④伤肢感觉:伤后40d后开始,右下肢…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脑挫伤后NF200在脑组织中神经元及轴索中表达的变化。方法88例闭合性脑挫伤标本,按损伤时间分为0.5h、1h、3h、24h、3d、7d、14d和30d共8个实验组,另以6例非脑挫伤的脑作为对照组,应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伤后不同时间NF200的变化。结果脑挫伤后0.5h和1h组,挫伤灶内及边缘NF200免疫组化染色几乎阴性;随时间的延长,挫伤灶内残存神经元及其周围神经元NF200染色逐渐增强,甚至发生核内转移;挫伤灶周围轴索在伤后出现波浪状扭曲、肿胀和断裂,最早在24h组出现收缩球(retractionball,RB),7d组轴索病变最明显,可见大量RB。图像分析发现伤后0.5h组和1h组,脑挫伤部位NF200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AOD)下降,其后逐渐升高,在14d组或30d组达高峰。结论脑损伤后NF200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并可用于诊断轴索损伤(AI),免疫组织化学结合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在推断脑损伤时间上的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兔皮肤钝器伤IL-1β、COX-2和MCP-1 mRNA表达与法医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兔皮肤钝器伤后IL-1β、COX-2和MCP-1mRNA的时序性表达规律,分析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在兔耳皮肤钝器伤后<0.5h,0.5h,1h,2h,3h,4h,5h,6h,8h,12h,24h,1d,3d,7d和死后10min,0.5h,1h取材,一步法提取组织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β、COX-2和MCP-1mRNA逆转录合成第一条cDNA链的拷贝数,作统计学分析。结果IL-1βmRNA在钝器伤后<0.5h表达显著增强(P<0.001),0.5h达到峰值,至第2d降至基本水平;COX-2mRNA于创伤后0.5h表达显著增强(P<0.05)并持续强表达至24h开始下降,第2d降至正常;MCP-1 mRNA在钝器伤后于1h表达显著增强(P<0.05),于3h出现表达峰,至第3d降至正常;3个指标在死后各时间组与正常对照无明显表达差异。结论检测皮肤IL-1β、COX-2和MCP-1mRNA可对早期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帮助,并且这三个指标都可以鉴别生前伤和死后伤。  相似文献   

18.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黄某,男,57岁,因"咳嗽、咳痰伴尿少3 d"入住某三级甲等医院,自诉3 d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黏痰,伴咽痛,吞咽时明显,于院外药房自购"感冒药物及中药"治疗。在当地医院住院1 d,因尿量减少,24 h尿量约500 m L,转入该院。入院查体:神清,颜面皮肤发黄,巩膜黄染,咽稍红,双肺呼吸音粗,双  相似文献   

19.
1案例 病史及案情:某男,15岁,某年9月30日因发热、牙龈肿胀出血伴面色苍白就诊于某县医院口腔科,给予消炎药输液治疗3d。同年10月7日,又因肛周疼痛并出现一个肿块,就诊于当地卫生院,给予消炎药输液治疗,输液过程中出现牙龈出血、额部出汗。后停止输液,自行回家,次日凌晨3:00在家中死亡。  相似文献   

20.
1 案例 简要案情:某男,21岁,某日9:30因"头痛2~3d"到诊所就诊,被诊断为感冒.给予清开灵、地塞米松等输液治疗,输液5 min后出现抽搐、昏迷、小便失禁,当日15:30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